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功能分析_居民收入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功能分析_居民收入论文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函数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个人消费论文,城镇居民论文,函数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消费函数理论是凯恩斯宏观经济模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它创立以来,在西方国家一直是经济学家关注和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他们的研究成果推动了消费函数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我国,过去由于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之中,严重的消费短缺和计划配给制度,以及低收入政策使人们的消费行为无理论可言,更谈不上对消费函数的研究。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使得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居民个人收入和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消费作为一个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对象之一,这些因素都使得人们越来越注重对收入和消费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期能建立符合我国实情的消费函数模型,推动我国消费理论研究的发展。本文将依据自改革开放后十四年间(1981—1994)我国城镇居民的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实际资料,建立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函数模型,并用西方消费理论对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函数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影响消费的非收入因素。希望能较准确恰当地反映自改革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情况。

一、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函数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在1981—1994年期间各年的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资料见表1:

表1 我国城镇居民的居民收入与消费支出(1981—1994)

(单位:元当年价格)

年份 居民收入

消费支出 年份

居民收入消费支出

(Y) (C) (Y)

(C)

1981 500.40 456.84 1988

1192.12 1103.98

1982 535.32 471.00 1989

1387.81 1210.95

1983 572.88 505.92 1990

1522.79 1278.89

1984 660.12 559.44 1991

1713.10 1453.83

1985 748.92 673.20 1992

2031.53 1671.73

1986 909.96 789.96 1993

2583.16 2110.81

1987 1012.20 884.40 1994

3502.31 2851.34

根据以上资料可看出,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支出不断增加,且从它们的散点分布看(图略),近似一条直线,说明两者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适合拟合一元直线回归模型。所以,可建立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函数模型为:

C=a+bY

根据实际资料,用最小平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得出回归直线结果和检验结果如下:

C=70.2977+0.7973Y

(4.7908) (79.839)

R[2]=0.9982

D.W.=1.1656

括号中数为t检验值。方程的拟合度十分令人满意满意值。方程的拟合度十分令人满意,可决系数高达0.9982,说明消费与收入存在高度相关;对回归系数b的t检验值(79.839)远远地大于95%置信水平的临界值(2.1788),说明线性回归效果是高度显著的,即可以判定居民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是高度显著的;并且边际消费倾向(MPC)高达0.7973, 说明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量中,有很大的部分是用来增加消费支出的(接近80%)。

二、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对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函数的解释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关于消费函数的论点(绝对收入假说)主要是:(1)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的绝对水平;(2)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0〈MPC〈1);(3)平均消费倾向(APC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即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小(MPC 〈APC)。按照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 认为各个消费者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其收入的绝对水平,且APC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 即消费与收入的关系是非比例关系:C=a+bY。

现在我们根据实际资料来分析一下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见表2)。

表2: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APC)(1981—1994)

年 份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APC

(C/Y)0.9129 0.8798 0.8831 0.8475 0.8989 0.8737 0.9261

年 份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APC

(C/Y)0.9261 0.8726 0.8398 0.8487 0.8229 0.8171 0.8141

由表2可见,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从1981—1994 年大体是呈递减趋势,其间除个别年份外,消费支出占居民收入的比例基本都是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再结合消费函数模型C=70.2977+0.7973 Y可得,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而小于1(0〈APC〈1),且MPC〈APC, 这意味着我国城镇居民在1981——1994年十四年间收入越高,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越小。以上实际资料的计算结果,正好和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相符合。这说明我国城镇居民在1981——1994年间的消费函数可用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予以解释,即:在这一期间,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取决于居民收入的绝对水平。

三、其它非收入因素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重要因素,此外,影响消费的还有许多非收入因素。以上建立的消费函数是在假定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条件下,只考虑收入一个因素对消费的影响而建立的。根据消费函数C=70.2977 + 0.7973Y,把各年的居民收入代入公式,求出各年的C '(即由消费函数所决定的理论居民消费值),比较C与C'可知,由消费函数计算得出的理论居民消费值与实际的居民消费不一致,有些年份C〉C',而另一些年份C〈C'(见表3), 这是由于不同时期消费受除居民收入因素影响外其它非收入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

表3:由消费函数所决定的理论居民消费值与实际居民消费值的比较

年份 C

C

1981 456.84

469.27

1982 471.00

497.11

19835050.92

527.61

1984 559.44

596.61

1985 673.20

667.41

1986 798.96

795.81

1987 884.40

877.32

19881103.98 1020.78

19891210.95 1176.80

19901278.89 1274.42

19911453.83 1436.15

19921671.73 1690.04

19932110.81 2129.85

19942851.34 2862.69

具体对资料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因素对消费的影响:

(一)金融资产。包括家庭所拥有的现金、存款、股票、债券等资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城镇居民的投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城镇居民把收入中的一部分用来购买各种有价证券,使得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增加,从而或多或少地抑制了当前消费。由表3也可看出,1990年以来, 居民消费的实际值基本上小于由消费函数所决定的理论居民消费值。而APC也越来越小。

(二)价格水平。当价格水平上升时,会促使消费者提高当前消费而降低未来消费(储蓄),当价格上升较厉害时,即通货膨胀严重时,这种现象更明显,这样就会导致消费的增加。例如在资料中,从1985—1989年,实际居民消费大于理论居民消费即C〉C',尤其是1988年,其差距更大,且APC很高,这主要是由于1988年价格水平上涨, 居民大量抢购商品,而导致实际消费的增加。这就是价格水平变化对消费的影响。

(三)收入分配。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而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不一样。一般说来,高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高。因而,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均等化,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如果收入分配悬殊越大,即贫富差距大,则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会下降。例如,在1992—1994年的资料中实际居民消费小于理论居民消费,且消费倾向较低,这是与收入分配因素作用分不开的。在这一时期,人们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更加不均等化,所以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也有所下降。

(四)消费习惯性。即人们的消费有一定的习惯性,即使收入发生了变化,由于消费习惯性的作用,在短时期之内消费的变化难以和收入的变化程度相一致。例如在1981—1984年间,C〈C',即实际居民消费小于由国民收入决定的理论居民消费值,这主要由于人们的消费习惯性决定的。因为在1981年以前,人民的生活一直是低收入、 低消费, 从1981年开始改革开放以后,国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而由于消费习惯性决定,人们在短期内很难一下改变以前低消费的习惯,所以导致了在这一期间实际的居民消费比理论值小。

总之,影响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因素是众多的,我们在分析最重要的因素——居民收入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时,也应考虑到其它因素对消费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消费这个重要的经济变量,也才能更好地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

标签:;  ;  

我国城镇居民个人消费功能分析_居民收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