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应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与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对于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尚未形成,要他们完整地口述一件事或把自己想说的话表达出来,是件困难的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让他们有话可说,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感兴趣而又贴近生活实际的话题,让学生能说,有话说,高兴说。为此,我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培养表达能力的基石之一。经常看到有些人跟朋友、亲人聊天谈笑自如,但在公共场合众多人前说话却语无伦次、颠三倒四、脸红耳赤。哪怕讲稿再熟练,事前准备再充分,也亦如此。归根结底,胆量不够,信心不足。因此,一开学,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表达的自信心。让他们按学号逐个上台介绍自己,哪怕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只要声音响亮,让大家听得清,就给予鼓励的掌声。一回生二回熟。以后就能表达自如了,而对于特别胆小的,在课堂上多请他们回答简单的问题,及时给予肯定,增强他们表达的自信心。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为了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而设计的。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遇见同学、老师该怎么说?家里来客人了,你该怎么说,怎么做?课前,我先让几个善于表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演了几个小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看后,议论纷纷,都忍不住要说出来,不仅说出怎样做才有礼貌,连什么是没有礼貌的行为也一并说出,使口语交际课进一步拓深层次。这样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不仅让上层生锻炼了表达能力,还锻炼了表演能力,也让表达有困难的下层生有景可看,有话可说,照顾了个体差异。
三、见缝插针,抓住每一个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些课文会在叙述和结尾中留下一些意犹未尽的空白。这些空白,无疑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在《乌鸦与狐狸》这首儿歌中,生动有趣地把乌鸦与狐狸的形象描绘出来,特别是儿歌的最后一句——“猜猜后来怎么啦?”学生读到这儿,议论纷纷,我顺势引导,要他们展开想象,后面有没有故事,让他们编个小故事来赛一赛。学生有了前面的铺垫,有了说话的欲望,自然一个比一个说得好。即使表达比较困难的同学,有了前面同学的故事为依据,也一定更有话可说。
四、在课外也要适时创造机会,让学生有话可说
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不仅在课内,也要在课外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身临其境有话可说。上个月学校为了扩宽学生视野,搞了一次实践活动课,去儿童乐园秋游。在去的途中,学生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我问他们今天去干什么,你们的心情怎样?回校后,我请同学说说自己今天秋游的事,因为亲身体会,学生都跃跃欲试。“今天,我们去儿童乐园玩,玩得真高兴。”“我们玩了飞船、猴子抬轿。”“我玩飞船时,闭上眼睛,心好像跳出来了。”不知不觉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丰富了。
当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需要我们老师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和积极地创造机会,让每个人都有话可说。
论文作者:毛利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学生论文; 可说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自信心论文; 能力论文; 贴近生活论文; 口语交际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6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