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本,发展为先”论文_任敬伟 唐丛丛

“学生为本,发展为先”论文_任敬伟 唐丛丛

——关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第二实验中学 257500

摘 要:美术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能力,提高生活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生命价值。

关键词:美术 教学 生活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美术教学一直在不断创新,这也使得美术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人才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日,基础美术教育以形象的可塑性、动手操作性、非语言的物质造型性以及对形象感受力、记忆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及创造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发挥着不容忽视的重大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初中美术教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象。这种现象尤其反映在一些学校等各类部门组织的比赛作品之中。学生没有展现自己的生活情趣,没有实际生活依托,表现的都是空洞的、呆板的内容,有时甚至是一种程式化的表现。学生对美术的学习越来越不知道需要表现什么、应该表现什么和如何表现。本文力求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探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方法,指导美术教学。

一、探讨美术教学生活化的方向

1.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我们在教学中不应该把儿童的视野局限在课本上及课堂里,而是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整合儿童生活经验,组织趣味美术活动,有意识地拓展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活化的美术教学能使儿童的美术欣赏能力、创造能力都得到培养和提高,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

2.美术教学的生活化要充分利用身边的生活资源。

(1)我们要鼓励学生寻找生活题材,做生活的有心人。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特定的生活群体,每天都有不同的感受与体验,要引导他们找到大量的素材。(2)我们应该用现代教育技术将生活画面再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观察、回忆生活场景,然后鼓励学生将美好生活表现在绘画中。如果孩子们产生了表现生活的强烈欲望,画出了表现生活的美术作品,也就产生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绘画。(3)美术教学活动应注重课程的整体优化,搞好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家庭,以及美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

3.美术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美术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体验探究能力评价”是一种不错的评价方式。当今的美术教材中拓宽了材料的概念,从废旧物品到不锈钢,从瓶盖、钮扣、小石子、豆类到毛线、塑料等,几乎没有什么“可以使用”与“不可以使用”的严格界限。绘画中媒材的使用也越来越宽泛,学生的心里已经不再只有蜡笔、水彩笔这些简单的绘画工具。将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融入我们的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学生的参与意识会得到极大的调动,这正是我们所愿意看到的。此外,我们还可以结合采用兴趣评价法、交流表达能力评价,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学会学习和自我教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者。

二、美术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做法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遵循生活化的原则,联系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身边的人和事,让他们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用自由之笔画生活之情、显创新之趣。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遵循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原则,在美术课堂教学的设计时加强了美术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发掘教材的新意,选择与儿童生活紧密相关的素材,并紧扣时代脉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教学方式上,放下“权威架子”,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创造氛围、空间,提供学生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一个民主平等、合作、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互助合作、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此外,在教学评价方面,应该注重学习的互评和自评,以激励机制为导向,引导学生展示、表达,再一次把课堂与生活相联系,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成功,受到美的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钻研教材的同时,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鼓励诱导法、游戏模拟法、示范激励法、表演体验法等等。在教学中,我还重视课后延伸,有意识地通过实践,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天赋、潜力得以发挥和展示。

儿童美术的学习,应该是回归“学生经验”的学习,要使“教师执行”的课程转变为“学生经验”的课程,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课堂生活的桥梁。教学应该以学生为本,以发展为先,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认识人的生存状态及人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美术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

论文作者:任敬伟 唐丛丛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4月总第2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5

标签:;  ;  ;  ;  ;  ;  ;  ;  

“学生为本,发展为先”论文_任敬伟 唐丛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