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经济: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方向--以俄罗斯为研究中心_国家经济论文

创新经济: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方向--以俄罗斯为研究中心_国家经济论文

创新经济:经济转轨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取向——以俄罗斯为研究重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论文,俄罗斯论文,取向论文,发展道路论文,重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创新经济的含义

经济转轨以来,为了尽快扭转转轨危机,俄罗斯对能源等资源部门采取了超常发展举措,形成了经济转轨中特有的“地租经济”或“资源经济”。进入新世纪,随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深化,资源经济的潜力已经发展到极致,发展创新经济成为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必然的选择。笔者认为,创新经济是以发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经济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对传统的短视的资源经济的否定。

二 经济转轨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的回顾:失误与反思

在经历了1999~2003年(1999~2001年为内需增长阶段,2002~2004年为原料出口导向阶段)的不稳定不规则的经济增长之后,俄罗斯经济面临着转轨以来又一个非常关键的“十字路口”。它所要应对的主要问题是,第一,支撑近几年经济增长的潜力接近耗尽。1999年以来,除了能源和原材料产量增加以及国际市场行情较好外,还有1998年危机以后卢布急剧贬值引起的本国商品竞争力的恢复。这些非基本经济因素造成的有利条件是暂时的。第二,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在俄罗斯经济严重“缺血”的情况下,这将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第三,俄罗斯出现了“相对均衡”的政治经济形势,在这种形势下,企业、市场和政府都尚未形成比较有效的自我革新机制,各类当事人都趋向于“尽量使自己免遭损害”而避开风险,企业重组和技术革新速度缓慢。

2003年2月18日,普京在与选民的直接对话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发展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需要进行结构改革的阶段。”前总理弗拉德科夫2004年4月14日在俄罗斯联邦会议上进一步指出,俄罗斯经济必须实现突破,必须加快从地租经济向发展经济的转变。这种经济应该建立在创新、人力资本、高技术和自由经营的基础上。弗拉德科夫2005年7月14日表示,该国经济增长放缓,令总统普京提高生活水平和在2010年前把经济规模翻一番的目标变得渺茫。弗拉德科夫认为,2005年上半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4%,低于去年整体的7.2%;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3.6%;亦低于去年上半年的6.7%。他指出,目前经济增长步伐不足以确保2010年前GDP能提高一倍①。

三 俄罗斯各界关于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分歧与共识

面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步入十字路口的重要关头,俄罗斯各界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和方案。学术界以经济学家阿巴尔金院士、马尔蒂诺夫院士、尤·博·亚科维茨、博·赫·库兹克、斯·阿·西塔梁娜、博·阿·维那戈拉多夫和俄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首席专家别洛乌索夫等为代表;政界以总统普京、总理弗拉德科夫和经济发展与贸易部的观点为代表;企业界以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的观点为代表。

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俄罗斯必须发展知识经济,因为知识经济带来的回报与自然资源开发相比毫不逊色,而且还能保障经济持续高质量地增长。近几年,国际石油价格持续走高带动了俄罗斯经济的增长,使俄外汇储备屡创新高。但俄各界也意识到,若想使国家重振雄风,必须充分挖掘本国巨大的科技潜力,实现国民经济由资源拉动型向科技创新型转变。俄罗斯总统普京曾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资源的开发,目前高科技产品在俄出口中所占比重仅为6%②。

俄罗斯政府制定的《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提出了三种发展方案和模式:

第一种方案为基础方案,即继续奉行现行的发展模式,走资源型、外向型和主要靠利用现有生产能力的道路。投资的增长主要靠市场机制,国家不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较少实施新的大规模的全国性建设和发展项目。经济结构保持燃料和原料部门占优势,对外经贸从加紧扩大能源出口转为稳定能源出口的政策,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难以靠加快加工部门的发展来补偿。

第二种方案为投资导向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它依靠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石油天然气部门和运输基础设施领域大规模投资,进行一系列全国性战略性建设项目,以扩大能源和原材料的产量和出口量,打开运输基础设施的“瓶颈”,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增速能够解决GDP十年翻一番的任务。但是,其获得的经济增长率成果将转变为经济结构上的损失,发展石油天然气和交通运输等资本耗量大的部门必然引起投资过度紧张,相对限制后工业化部门的发展。

第三种方案为创新导向发展模式。特点是使经济结构向有利于加工和服务部门,特别是向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变动。在石油天然气综合体和运输基础设施领域集中资金的程度比第二方案低,把更多财政资金用于使传统工业现代化和发展新的后工业化部门。石油天然气产量和出口量的增长不如第二方案,这将靠能源和资源的节约来补偿。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信息产业和高技术部门的投资成倍地增长,其产出占GDP的比重从目前的8.6%提高到2015年的17%。经济增长速度不逊色第二方案,能够实现GDP十年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而且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多种经营化,灵活适应性更高,发展的后劲比第二方案更大③。

俄罗斯政府认为,唯一能够把国家经济实际引向稳定发展轨道的是科学技术。因此,国家必须制定科技在其实施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发展战略。考虑到上述情况,研究制定了三套解决综合经济发展问题的方案:惯性发展方案、定向出口型发展方案和鼓励投资创新型发展方案。第一方案,到2010年在工业总产值中创新产品的份额将占1.1%;第二方案为3.5%,第三方案为6.5%~7.5%。

2003年3月普京签署命令正式批准了《俄联邦科技发展政策纲要》,明确提出了国家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方针和政策构想。同年10月,俄政府批准了《俄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把加快发展“新经济”、“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和“提升俄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俄经济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实现国家发展,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制订了俄罗斯联邦经济与社会中期(2005~2008年)发展规划。

2004年2月,克里姆林宫召集了大批政府高官和各界知名专家学者参加由俄政府和联邦安全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政策会议”。此前,俄罗斯工业家企业家联盟和一家大型基金会也分别召开了类似的讨论会,提交了一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构想》的报告,得到了克里姆林宫和俄政府的首肯。2005年年初以来,普京总统多次指示政府和呼吁议会要加快俄联邦《经济特区法》草案的通过,扶持和加速推进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并以联邦法律的形式对该产业的发展政策加以确定。

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阿巴尔金提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15年,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为1999~2002年,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和能源出口,主要依赖资源密集型产业和生活保障部门的发展,恢复经济增长;第二阶段,约为2003~2008年,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机器制造业现代化,对国民经济进行技术改造,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过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第三阶段,约为2009~2015年,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向以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过渡,实现经济现代化④。

2005年俄宏观经济分析和短期预测中心公布一份题为《俄罗斯经济长期趋势》的预测报告,分析了2020年前俄经济发展可能选择的4条道路,强调战略发展道路的选择将最终决定届时俄是成为一个经济帝国还是平庸小国。报告分析了今后15年国家经济发展可能选择的4种基本模式⑤:

最基本的发展模式是超级工业现代化,主要措施是利用现有竞争优势,实现规模生产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形成中产阶级,进行社会改良,联合欧洲邻国形成军政和经济同盟,创建卢布区,在各个领域实现超级工业现代化。

第二种模式是全球化冲刺,与极端自由主义者的观点类似,其代表人物是丘拜斯、盖达尔和现政府经济集团。主要措施是最大限度地开放市场,鼓励竞争,放弃所有没有竞争力的民族经济领域,保持社会经济分化。专家认为,这种模式风险较大,效果未必令人满意。

第三种模式是经济孤立主义战略,推动力量是民族爱国主义者,要求放弃加速实现俄罗斯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自力更生,实现生产现代化,限制进口,采取更积极的社会政策,加速社会经济分化。别洛乌索夫认为,这种发展模式不能充分发挥俄经济相对优势,在国际能源和运输项目中过于消极会削弱原苏联空间内围绕俄罗斯进行的地缘政治融合进程。

第四种模式是能源孤独,保持现在以原料出口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内部成品市场完全对外开放,加深社会经济分化,最低程度地干预世界经济进程,完全拒绝卢布区。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将会使国家沦落为一个平庸国家,随着油气开采和出口速度的放慢,经济潜力下降,前景悲观。

俄罗斯经济学家尤·博·亚科维茨和博·赫·库兹克则提出了俄罗斯经济发展的创新跨越战略,指出到2050年前俄罗斯面临两种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即惯性发展方案和创新跨越战略⑥。

综上所述,俄罗斯各界关于未来经济发展道路的争论存在分歧,主要表现在俄罗斯经济发展道路具体模式的表述上。但共识是主导的方面,俄罗斯高层、政府和学术界人士大多认为,当务之急是加速技术进步,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差距,实现质量型的经济增长。

四 创新经济是转轨时期俄罗斯经济

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比较与分析

如果考察俄罗斯的GDP结构,就可看出,进入新世纪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气和钢铁等原材料部门。1999~2002年,能源、金属和木材的出口在全部出口中占60%以上。由于在此期间这些原材料的国际市场价格偏高,国民经济回升具有有利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必须看到,这些部门本身的增长速度并不很高:与2001年相比,2002年石油工业增长约8%,天然气工业增长4%,黑色金属工业只增长2%。这表明,它们的增长正在接近自己的极限,依靠这些部门不能保证俄罗斯经济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

摆在俄罗斯面前的现实问题是,一方面,目前俄知识密集型产品产量只占世界生产总量的0.3%~0.5%,而美国、日本、德国和中国则分别占36%、30%、17%和6%⑦。主要工业发达国家GDP增长的80%~95%源于新知识⑧,即这些国家已经走上创新发展道路。从国际上来看,俄罗斯无论是在资本投入方面,还是在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比重等行业综合竞争力排名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甚至还落后于我国和印度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从俄国内来看,目前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10%左右(美国为30%),而且各行业发展很不平衡。如焦炭、石油制品和核燃料行业的这一指标达到33%;化工、电子和交通设备生产领域也超过20%;而木材加工、电力、纺织、采掘、食品等行业低于8%。此外,俄罗斯的许多高科技企业若按严格的行业标准来衡量很难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企业。如这些企业平均费用支出的62%用于购买设备,只有18.3%的投入用于新的技术工艺和10.5%用于购买技术专利及许可证等。而且,俄罗斯从国外购买的设备还往往代表不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水准。俄罗斯的科技优势远未形成现实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经济转轨以来形成的资源经济的消极后果是,它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粗放化⑨、经济增长质量不断下降⑩,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化,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不足,长此以往,不仅将影响到俄罗斯经济转轨的完成,还将影响到俄罗斯的国家经济安全。笔者认为,尽管各种方案的表述不同,但总的基本共识是,进入新世纪,随着俄罗斯经济转轨的深化,资源经济的潜力已经发展到极致,资源经济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只能通过创新经济的发展来消除,发展创新经济成为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必然的选择。明确了经济发展道路的基本方向后,关键的问题是未来创新经济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问题。

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即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与富裕导向阶段。俄政府2003~2005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期纲要认为,20世纪末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使俄罗斯经济竞争力低下问题更加尖锐化了。为了急速提高俄经济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多样化,提高高附加值的生产在全部经济中的比重,刺激技术出口的扩大。为此,俄罗斯中期经济结构改革的任务是:促进非原料部门不断增长,将原料部门的资源向加工部门,首先是进口替代部门和提供技术现代化资源的部门转移,并在这些加工部门增加外国直接投资;促使“新经济”超越式增长,这是未来十年内提高俄罗斯经济竞争力的主要渠道。纲要还指出,如果说在目前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俄经济还能平稳增长的话,那么,从2006年起,由于国内发展动力的消失,经济发展减速甚至衰退的情况将不可避免。由此得出结论:必须完成相关的制度和结构改革,这对于保证2007~2016年的高速稳定增长(每年7%~8%)至关重要。

进入经济转轨新阶段的俄罗斯需要从经济转轨以来形成的资源经济向创新经济转变,也就是说,这一过程即技术—经济范式的变迁过程。技术一经济范式意味着常规,而技术—经济范式变迁的过程就是打破常规和建立新范式的过程,技术创新则是技术—经济范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11)。技术—经济范式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以相互关联的各种技术所组成的一个或者几个主导技术群构成了不同时代经济增长的技术基础;其二,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方式、轨道和规模就是由这些主导技术群所决定的;其三,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发展的方式、轨道和规模也随着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导致一国乃至世界技术—经济范式的更迭(12)。其四,新的技术—经济范式的形成与发展存在于人类组织生产与社会组织关系的下层创新(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与上层创新(政府主导型制度变迁)之间的对接与良性互动(13)。从以下创新跨越方案和惯性发展方案的比较中,可以看出俄罗斯未来技术—经济范式的更迭的内在必然性。

表1 俄罗斯再生产部门的经济结构变动预测(占部门总产出的%:按2000年价格预测:a—创新跨越方案,б—惯性发展方案)

消费

创新投 能源原

基础设 其他

部门

资部门 料部门

施部门 部门

198036.729.316.914.92.2

198536.029.118.914.92.1

199037.727.617.614.02.9

199528.619.521.129.31.6

199828.317.320.532.91.6

200022.218.123.434.21.6

2010 a 26 22 21 29 2

б 22 18 24 34 2

2020 a 28 25 19 26 2

б 22 19 24 33 2

2030 a 30 27 18 23 2

б 22 20 23 33 2

2040 a 31 29 17 21 2

б 22 19 23 34 2

2050 a 32 30 16 20 2

б 22 19 23 34 2

资料来源:尤·博·亚科维茨、博·赫·库济克:《俄罗斯2050年——创新跨越战略》,莫斯科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如表1所示,从俄罗斯再生产部门的经济结构变动来看,消费部门占部门总产出的比重,按创新跨越方案将由2000年的22.2%增加到2050年的32%,按惯性发展方案将由2000年的22.2%减少到2050年的22%;创新投资部门占部门总产出的比重,按创新跨越方案将由2000年的18.1%增加到2050年的30%,按惯性发展方案将由2000年的22.2%减少到2050年的19%;能源原料部门占部门总产出的比重,按创新跨越方案将由2000年的22.2%增加到2050年的32%,按惯性发展方案将由2000年的22.2%减少到2050年的22%。

表2 俄罗斯投资创新部门结构变动情况(占部门总产出的%;按2000年价格预测:a—创新跨越方案,б—惯性发展方案)

科学与科 机器与 化学与石 建筑

学服务设备油化学

19806.951.212.729.3

19856.750.113.030.1

19909.547.012.331.1

19955.335.615.443.6

19987.935.614.242.3

20008.138.415.138.3

2010 a 9 40 16 35

б 8 38 15 38

2020 a 10 41 16 33

б 8 38 15 38

2030 a 11 42 16 31

б 9 38 14 38

2040 a 12 43 15 30

б 9 37 14 39

2050 a 13 43 15 29

б 9 36 14 40

资料来源:尤·博·亚科维茨、博·赫·库济克:《俄罗斯2050年——创新跨越战略》,莫斯科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从俄罗斯投资创新部门结构变动看出,科学与科学服务、机器与设备、化学与石油化学和建筑四部门占部门总产出的比重,2000年分别为8.1%、38.4%、15.1%和38.3%。按照创新跨越方案,到2010年的比重分别为9%、40%、16%和35%,而按惯性发展方案的比重则分别仅为8%、38%、15%和38%;按照创新跨越方案,到2030年的比重分别为11%、42%、16%和31%,而按惯性发展方案的比重则分别仅为9%、38%、14%和38%;按照创新跨越方案,到2050年的比重分别为13%、43%、15%和29%,而按惯性发展方案的比重则分别仅为9%、36%、14%和40%。也就是说,科学与科学服务、机器与设备在部门总产出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3 俄罗斯能源原料部门的结构变动情况(占部门总产出的%;以2000年价格预测:创新跨越方案,惯性发展方案)

燃料 电力 黑色 有色 木材 建筑

工业 工业 冶金 冶金 加工 材料

198028.1 8.8

16.0 14.0 17.9 15.4

198532.6 9.1

14.6 13.7 16.4 13.6

199032.3 9.3

13.6 16.2 16.0 12.5

199532.1 21.5 15.6 12.2 9.2

9.3

199832.5 27.0 12.2 14.7 6.8

6.8

200042.5 13.0 13.3 18.6 7.6

5.0

2010 a

401414179 6.0

б 421313198 5.0

2020 a

37151516107.0

б 401314189 6.0

2030 a

35161515118.0

б 381514169 7.0

2040 a

33171615118.0

б 37161416107.0

2050 a

32181615118.0

б 36171416107.0

资料来源:尤·博·亚科维茨、博·赫·厍济克:《俄罗斯2050年——创新跨越战略》,莫斯科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通过对创新跨越方案和惯性发展方案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按照创新跨越方案,至2050年俄罗斯的燃料工业占部门产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42.5%下降到2050年的32%,电力工业占部门产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13.0%增加到2050年的18%;按照惯性发展方案,至2050年俄罗斯的燃料工业占部门产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42.5%下降到2050年的36%,电力工业占部门产出的比重从2000年的13.0%增加到2050年的17%,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

根据C.弗里曼等人的观点,每一个技术—经济范式之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主要是因为在每一个技术—经济范式中都存在着称为“关键要素”的一个或一组特定投入。一般来说,“新关键生产要素并不表现为孤立的投入,而是处于技术创新、社会创新和管理创新迅速增长的核心,其中某些创新与关键生产要素自身的生产有关,其他则与关键生产要素的利用有关”(14)。关键生产要素既是所在技术—经济范式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因而在各种不同的技术—经济范式中居于核心地位。到2025年前,俄罗斯可以提出12~16个宏观技术(15) 方面优先发展的任务,而且到2010年时就可以有6~7个主要的宏观技术了(16)。这些宏观技术实施后,俄罗斯在高科技产品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就能够从0.3%提高到10%~12%,仅就出口而言,每年可获得1400亿~1800亿美元(17)。

五 俄罗斯未来创新经济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战略与对策

普京总统在2003年5月的国情咨文中提出俄罗斯经济加速增长和发展“新经济”(创新经济)的任务后,同年8月联邦政府颁布了由总理批准的《俄罗斯联邦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2003~2005年)》,还有早在2002年1月由俄罗斯经济发展和商务部制定并获得批准的《“电子俄罗斯”联邦规划》。这些规划和纲要勾画出了俄罗斯发展“新经济”计划的主要框架。

(一)俄罗斯积极调整技术创新战略,实现创新战略多元化

一般来讲,技术创新战略的分类可根据市场表现角度划分为进攻型战略、防御型战略、模仿型战略;也可按技术开发角度划分为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和合作创新。在这里,我们把企业的技术因素和面临的市场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把技术创新战略划分为领先创新战略、跟随创新战略和模仿创新战略。经济转轨中的俄罗斯政府结合本国实际采取了三大创新战略:第一,“接长”战略。旨在吸收国外经验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和工艺生产优势,在统一国家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生产潜力的基础上,稳步增加新的、有竞争力的产品。第二,“借用”战略。旨在利用国内创新潜力的同时,开发工业发达国家的科技产品,进而根据整个创新周期独立地完成吸收、消化和应用的过程。第三,“转移”战略。利用现有国外科技和生产工艺潜力,通过购买最新、高效技术专利的方式开发新一代产品,然后在国际市场销售。

俄罗斯政府认为,创新战略在解决社会、经济、投资、生态和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战略有助于集中国家和企业用于创新跨越的关键方向。2002年3月30日,俄罗斯联邦会议依据《2010年前俄罗斯联邦科技发展领域政策基础及前景》,制定了2030年前俄罗斯联邦创新发展战略草案。俄罗斯经济进入稳定增长阶段后,俄罗斯政府提出实施创新经济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扩大知识再生产,采取相应措施,保持和发展最重要资源(基础研究和教育),选择优先发展方向;第二阶段完成从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即建立国家创新系统;第三阶段技术决策的工业化应用,即实现由工业向创新经济的过渡。

(二)俄罗斯强化创新经济发展的基础平台设施建设

俄政府2003~2005年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中期纲要集中反映了俄罗斯发展“新经济”的整体规划。“纲要”提出,必须集中国家力量支持“新经济”实现超越式增长。主要在两个方面提供支持:一是广义的科技部门改革和激励科技创新;二是对“新经济”部门提供多方面的支撑。“纲要”承认俄罗斯的科技部门仍然处于危机状态。目前,俄罗斯在世界科技产品市场上的占有率只为0.3%,这与其所拥有的科技潜力极不相称。俄罗斯科技机构的物质技术基础也已非常陈旧。而且,在科研人员方面出现了“青黄不接”的问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仅仅依靠国家的财政投入是困难的。现在,属于联邦所有的科技机构有2 800多家,比大多数发达国家多得多(18)。仅有的一点国家拨款在这些为数众多的机构之间进行分配,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此,必须进行科技部门的改革,将依靠拨款型的科技机构转变成“投资型”机构,以增加科技投入,并有利于科技成果向生产部门的转化。

针对俄罗斯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新生产力的困境,“纲要”提出激励创新的主要措施有:第一,建立保证将科技成果运用于经济实践的综合性基础设施,包括诸如风险企业家中心、科研成果商业性孵化中心、科技园、创新技术中心、技术转让机构等支持创新活动的基础设施。第二,为创新领域培养干部,建立和巩固包括由新知识武装的、能在生产领域继续成功地进行创新工作的技术专家。第三,扩大利用在科学和高技术项目中减少创新风险的机制,依靠国家在研究、开发直至商业化利用等关键性阶段的支持来减少风险。第四,在经济特区鼓励科技密集型生产的发展。“纲要”要求,到2005年,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能够建立起规模虽然还不大但比较有效的科研部门,在应用科学方面开始解决经济活动所必要的创新积累任务,并在应用科学和基础科学两个方面开始为长期的工作准备足够的物质和资金基础。这样,才能推动经济结构多样化,为2007~2016年实现平均每年7%~8%的高速增长创造必要的条件(19)。

(三)俄罗斯发展“新经济”实现超越式增长的部门政策

在中期发展“纲要”中关于发展“新经济”部门的具体规定方面,“纲要”中有相当大的篇幅专门阐述“在发展‘新经济’方面的政策”。它界定了“新经济”的范围,认为“新经济是指人力资本的贡献大于物质因素的部门的综合”,“包括专业教育、信息通讯市场、创新生产以及所谓的智力服务(咨询、信息中介、信息分析、营销服务等)”,指出“新经济的发展是俄罗斯联邦国家政策的优先方向之一”。为了使“新经济”部门实现超越式增长,“纲要”规定:第一,必须实行促进私人资本投入“新经济”企业的措施,利用包括外部资金和风险资金的私人资本,来启动俄罗斯联邦“新经济”的发展。第二,在中期内必须保证形成“新经济”部门的有效市场,并将预算支持型的教育和科技组织转变为投资拨款型组织。第三,形成“新经济”和保证经济高速增长要求教育部门超越式发展,提高在职业教育系统培训的干部质量,加快提高全国居民的受教育程度。

(四)建立促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法律制度体系和市场化机制

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俄工业科技部制定政策的重点则主要放在基础性的制度建设上。该部提出的主要政策是:建立联邦财政的专项扶持资金(2003年为4 000万美元,2004年约为1亿美元,2005年达到2亿美元),加大国家的资金扶持力度;引入和建立风险投资基金(俄目前约有20家左右),允许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商业银行参与风险投资基金,鼓励投资人以资本置换公司股权的方式参与投资高科技企业,通过市场化运作把高收益和高风险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制订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工作,促进国家、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进入市场,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建立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中心,培育和筛选出一批具有国家意义的重大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俄工业科技部最近表示,俄方正在考虑如何推动俄罗斯的风险投资基金的建设和发展,并将降低外国风险投资人的准入门坎。

(五)增加投入稳定人才,大力培育人力资本

俄罗斯前总理弗拉德科夫2004年4月18日在俄科学院全体会议上说,科学发展和优化是俄政府优先发展方向之一,科学部门要进行科技创新,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弗拉德科夫说,俄罗斯必须依靠人力资本、知识资源、科技创新和高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今后俄政府将重视发挥本国科学潜力,推广科技新产品,发展科技创新,以提高俄罗斯的国际竞争力,加强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目前俄政府对科研领域的财政拨款在逐年增加,2004年俄科研拨款由2003年的400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增加到462亿卢布。他指出,俄科学发展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保存自身的潜力,还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持续发展并有效应用科学技术成果。俄科学部门为此要进行科技革新并引进私人资本,促进科技产品快速向市场转化。

俄罗斯拥有世界领先的科技和教育水平。世界尖端科技人才有12%在俄罗斯。正在由军用转向民用的高精尖技术为俄罗斯提供了以高技术推动经济发展的无与伦比的动力。目前,俄罗斯提出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目标是总产值达到1200亿到1800亿美元,占世界高科技市场的份额达到10%到15%。在人才问题上,弗拉德科夫认为应该创造条件阻止人才外流,在增加科学拨款提高专家物质待遇的同时,还要成立商业孵化器和高科技工业园、吸引私人资本、制订计划吸引年轻学者从事科研工作并进行科技创新。目前俄罗斯有50多个商业孵化器进行科技成果的商业转化(20)。2005年10月18日,俄联邦经济发展部向政府提交了俄罗斯未来中期发展计划。在此计划中包含了10份有关从2006年开始发展国家经济潜力的详细报告。这10份报告从国家内部经济建设、健康保护、教育以及移民问题等方面确定了未来中期阶段良好发展的方向,并制订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21)。

(六)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推进国家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经济转轨国家加快发展创新经济和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最优途径之一。俄信息技术与通信部长雷曼提出了2010年前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构想。根据该构想,俄2010年信息技术总产值将达400亿美元,俄信息技术服务出口额将位居世界前列。近4年来,俄信息技术市场规模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远远超出俄经济的总体增长速度。2000年到2003年,俄信息技术市场产值增长了近1倍,达到60多亿美元。到2004年年底俄信息技术市场产值已达75亿美元(22)。

虽然目前俄上述市场的发展速度很快,但该市场产值只占俄国内生产总值的1.4%,在世界信息技术市场产值中只占0.7%的份额。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俄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利用水平较为落后,俄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速度不足以大幅度拉动俄经济发展。如果俄这一技术领域停留在目前的发展速度上,就会使俄与西方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差距不断增大,并使俄经济更加依赖于原料部门和高技术产品进口。如果顺利实施上述构想,俄信息技术产业的年增长率将有望达到30%,到2010年时,俄信息技术领域的就业人数将占俄就业人口的5%。俄罗斯的信息技术工业在近年来发展迅猛,每年都以20%的速度激增,这比其他国家的发展速度高出一倍。俄罗斯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也将大幅增长,到2010年产值会增加10倍,而且会和印度、中国一道成为世界信息技术产品的加工中心。俄罗斯信息技术产品的产值在2004年达到了100亿美元,其中出口产值达8亿美元,这一数字在2010年将达到100亿美元,占世界出口份额的7%(23)。2004年俄信息技术总产值已达8 000亿卢布(1美元约合28卢布),同比增长30.5%,是俄整体经济增长的3倍多。2002年俄信息技术产值只占GDP的3.2%,2005年年初已达到了5%,有关专家预测,到2008年将超过8%(24)。

俄罗斯科学院主席团例会上俄罗斯信息技术与通讯部部长表示: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型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知识和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成为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即代表信息社会的到来,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重要阶段。一个没有科学和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国家要达到经济繁荣只能是句空话(25)。目前,俄政界普遍认为科学、教育以及信息技术(IT)是政府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最需急迫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2005年1月在新西伯利亚的一次探讨俄罗斯信息技术发展的研讨会上,普京总统也着重强调说,现代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起着先导作用。

六 结论与启示

(一)创新经济是俄罗斯经济转轨理论与实践的内在的逻辑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创新经济是以发展技术创新、人力资本、高新技术和信息技术为重点的经济发展的新形态,是经济增长模式从数量型外延式发展模式到质量型内涵式发展模式的内在的必然要求,它是对传统的短视的资源经济的否定。发展创新经济是俄罗斯各界关于经济转轨理论与转轨实践的比较、总结与反思的结果,是俄罗斯经济转轨内在的逻辑的历史的必然选择。

(二)创新经济应成为所有经济转轨国家的共同选择,应成为经济转轨新阶段的范式

对以中国、俄罗斯、乌克兰及东欧中亚等经济转轨国家转轨的实践研究表明,资源经济或传统经济发展道路的消极后果是,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粗放化(26),经济增长质量不断下降(27),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化,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不足,长此以往,不仅将影响到俄罗斯等国经济转轨的完成,还将影响到它们的国家经济安全。从根本上说,发展创新经济还要以经济转轨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为基础和后盾,建立各具特色的符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

(三)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好创新经济与资源经济的关系

在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尽快扭转经济转轨危机,自然资源禀赋优越的转轨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展资源经济(或地租经济),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经济增长基本步入稳定增长阶段后,经济转轨国家则应适时地转入创新经济为侧重点的发展道路。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范围内,对于经济转轨国家而言创新经济与资源经济还将并存。为此,还要正确处理好创新经济与资源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实质是处理好经济增长与结构调整的关系,是处理好经济的短期增长与长远发展的关系。

(四)经济转轨国家未来创新经济发展道路的实现途径很重要

在选择创新经济发展道路之后,选择适宜的创新战略至关重要。俄罗斯政府认为,创新战略在解决社会、经济、投资、生态和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长期战略有助于集中国家和企业用于创新跨越的关键方向。俄罗斯采取了“接长”战略、“借用”战略和“转移”战略。条件适宜的经济转轨国家还可采取创新跨越战略,实现创新跨越战略的关键是科技发展重点方向的选择和关键技术的选择。信息化是经济转轨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创新经济的最优途径之一。

注释:

① http://www.chinacbs.com/view/content/html/20050715/content002001004_27021228.html.

② http://ccpit-hlj.00615.net.

③ 俄罗斯政府制定的《2005~2008年社会经济发展中期纲要》。

④ 尤·博·亚科维茨、博·赫·库济克:《俄罗斯2050年—创新跨越战略》,莫斯科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第151页。

⑤ [俄]阿巴尔金院士主编:《俄罗斯经济发展前景预测—2015年最佳方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87~98页。

⑥ [俄]德·杰秋林:《阿基米得创新经济中心建设构想》,载[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2005年第6期。

⑦ [俄]德·杰秋林:《阿基米得创新经济中心建设构想》,载[俄]《知识产权·工业产权》2005年第6期。

⑧ 参见戚文海《经济转轨十年: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探析》,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4期。

⑨ 参见戚文海《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第12期。

⑩ 王雪苓:《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11) 前引书:《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第74页。

(12) 肖文海:《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13) 前引书:《当代技术创新的经济分析》,第74页。

(14) 这里可以将宏观技术与关键生产要素理解为同义语。

(15) [俄]C.利沃夫主编:《通向21世纪的道路——俄罗斯经济的战略问题与前景》,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55页。

(16) 同上,第256页。

(17) http://www.tsinghuaren.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973.

(18) http://www.tsinghuaren.com.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6973.

(19) http://news.163.com/2004w05/12557/2004w05_1084932227148.html.

(20) http://www.rus365.com/cn/new_view.asp?id=1221.

(21) http://ccpit-hlj.00615.net.

(22) http://www.00615.com.cn/news.

(23) http://www.stdaily.com/.gb/stdaily/2005—09/08/ content_431253.htm.

(24) http://www.sjzpc.edu.cn/~library/yzxx/data6(2003)/20031206w.htm.

(25) 参见戚文海《经济转轨十年:俄罗斯经济增长方式探析》,载《东欧中亚研究》2002年第4期。

(26) 同上。

(27) 参见戚文海《转型时期的俄罗斯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3年第12期。

标签:;  ;  ;  ;  ;  ;  ;  ;  ;  ;  

创新经济:经济转型国家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方向--以俄罗斯为研究中心_国家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