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谭琳

浅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谭琳

谭琳 江西省大余县文化馆 341500

摘要: 在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的是农村的文化建设趋于停滞,这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本文从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对策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 基层文化建设; 对策

农村基层文化是我们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长期以来处于被淡忘的状态。在农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相反的是农村的文化建设趋于停滞,这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笔者认为,加强文化建设,难点是在农村,重点也应该放在农村,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满足人民对文化的不断需求,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本文针对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就如何加强基层农村文化建设作了一些调查, 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当前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分析

一是农民落后观念和思想道德状况的制约。随着网络信息、广播、电视和电脑等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为农民了解外界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但是由于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保守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家族观念、封闭思想的影响和束缚,农民不能大胆接受改革创新的新思想、新观念。特别是个别基层干部在思想观念上仍然保持“重经济、轻文化”的想法,忽视农村文化建设和农民精神文化需求,导致部分农村地区家族、宗教势力兴起。同时,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带来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农村的道德状况普遍受到冲击,集体主义思想、团结互助精神淡化,法律意识淡薄,诚信缺失,不敢创新,发展、竞争意识不浓,一些传统陋习,如坑蒙拐骗、弄虚作假、以富欺贫、以强凌弱等现象在一些地方相当严重。农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村风受到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的侵蚀,既恶化了农村的道德环境,也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二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资金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正常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目前许多地方的农村文化活动站依赖于乡镇资金的拨款支撑,不少乡镇本来财政就比较窘迫,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化工作更是难以为继。许多农村文化工作站也只是流于形式;有些地方的“农家书屋”虽然也普遍成立,但是书刊、报纸仅限于上级发放,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没有保障,文化活动也难以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无从发挥。虽然投入在逐步增加,但与农村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加上一些地方乡镇财力困难,文化建设投入经费较少,一些农民文化站年久失修,图书和活动器材、设备奇缺,文化站、图书室形同虚设,没有专人负责,没有活动经费,设施简陋不堪,还有的农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由于农村文化活动单调,农闲时缺少健康的文艺活动,农民除了看电视,主要是打麻将和打牌,还有的靠宗教和封建迷信填补空闲时间,导致农村社会风气复杂化。

三是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基层文化工作人员待遇不高,文化队伍素质偏低。与农村其他事业相比,文化工作相对清苦,付出的劳动和工作成绩难以得到及时的肯定。农村文化站文化专干不能专起来,资金投入不足,工资待遇不高,既难以评上专业技术职称,又几乎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导致广大文化专干工作积极性不高,干劲不足,更难以吸引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才。由于农村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待遇难以落实,许多文化工作者不安心工作,就连当地民间艺人也因为生活所迫而改行,人才队伍的流失以及后备人才队伍的不足,这对于农村基层文化的建设是雪上加霜。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缺少职业培训机会,致使目前基层文化干部的专业理论素质偏低,对各项现代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比较欠缺。种种原因导致较高素质的文化队伍难以组建,队伍稳定性也不强,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是农村基层文化产品严重不足, 文化形式单一、流于形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的文化活动过于单调,只有在传统的节日才会有秧歌、大鼓等活动,内容陈旧,而且受困于经费紧张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因素,不少业余文化团体将精力放在演出上,缺乏平常的专业训练,演员基本功不扎实,难以向百姓传送优秀的文化内涵。现阶段农民对文化的需求,主要是农业科学技术,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文学书籍,面向农村大众的文化娱乐。富裕起来的农民既需要帮助指导农民致富、维护农民权益的知识和书籍,又需要符合农村观众口味,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健康文明、喜闻乐见的演艺文化产品,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产品中,针对城市、关注白领的产品比较丰富,而面向农村、关注农民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却严重不足,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是要拓宽视野,重视和分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并非只是文化建设本身固有的,而是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是国家整体发展背景的反映。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时,我们不能就文化而谈文化,而必须从社会、经济等更大的背景来观察和分析农村基层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比如我们贫困地区要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目前既要靠地方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也要靠当地文化单位的自身努力,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兴办农村文化事业或捐助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逐渐建立起多渠道的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投资新体制。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则有赖于地方经济水平的整体提高。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必须与农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文化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自建为主,援建为辅;要制定扶植文化中心户发展的优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很多民营文化实体的成功经验,在农村发展、扶植各具特色的以经营为主的文化中心户,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建立文化中心户健康的、长效的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经营为主,在经营中发展生存;要突出特色;要根据群众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搞好文化经营服务;要以优惠政策。

二是要拓展思路,转变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理念。要改变文化就是娱乐的肤浅认识,改变农村基层文化工作单纯搞娱乐活动的做法,注意把先进性与广泛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教育性与娱乐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广播影视宣传、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和卫生知识、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等有机地融入农村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转变建设农村基层文化的观念,加大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扩大农村文化机构的职能,将其建成名副其实的宣传先进文化、传播科学知识、倡导文明生活的重要平台,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的精神需求,真正成为农村群众求知的课堂、求美的窗口、求艺的乐园、求富的良友,并成为抵御不良风气的阵地。

三是要转变思想,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以往开展的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科技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对文化的渴求,也不失为城市支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好形式。但是,仅仅“送”是不够的,在很多时候,“送”对农民来说都是一种“喂食”式的帮助,你送什么,农民接收什么,从文化的表现形式到新产品种类,选择余地不大,针对性也不强,长此以往,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就不高了。事实上,群众不但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是实践者。因此,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突出群众这个主体,要与群众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与群众素质紧密结合。要根据群众的承受能力和意愿来进行,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激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变群众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增强农村基层文化活动的内在动力,使广大群众在广泛参与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提升精神境界。

四是要强化领导,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纳入考核机制。发展农村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基层党委、政府应该切实将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纳入自己的日常工作范围,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自己参与到文化建设中来。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逐步完备各项制度,健全农村基层文化评价机制,将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同时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将基层文化建设植根于人民群众中,将基层文化建设过程当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工作来抓,重点将“三农”工作作为文化传播的重点方向,真正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

五是要抓好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最根本的资源,也是农村基层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根本。首先,各地应该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培训的力度,特别是对农村本土文化传承者的培养。建立农村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网络,坚持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培训的相结合,提高他们的文化技能、知识技能。其次,积极发展民间优秀文化队伍。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也都有自己的民间艺人,他们创造的文化形式与百姓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也是最受百姓喜闻乐见的。定期对这些草根文化队伍进行培养,鼓励他们参加各种比赛,提高民间艺人的待遇,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而且能够保证这些传统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六是要充分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引导群众抵制不良文化侵袭。让先进文化、主流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同时,还应该将知识性和趣味性与农村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我国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间文化多姿多彩。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一定要注意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切合当地风土人情,切合当地文化传统,真正融入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发掘各地的文化资源,使文化资源优势成为文化资产优势,成为文化发展优势。要充分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因地制宜开展各种民俗活动、抓好传统文化活动,举办农民艺术节、文化大院、文化科技大集、民俗节、特色旅游节、根雕、绘画、剪纸等乡土特色文化活动,扭转农村文化生活单调、枯燥、乏味的现象,向农民普及文化知识,开展农村文化活动,以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转变农民对文化的态度,激发他们对主流文化的热情。大力培育地方品牌文化。要大力扶持农民自办文化,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的主体,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推进农村本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具有民间特色的农村民间文艺和手工艺品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以“文化下乡”、“农家书屋”、“文化大院”等为载体,普及农民的文化知识,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通过科普、法律知识的传播,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水平、业务技能水平,掌握科技知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掌握一技之长,发展致富奔小康。抓好本地特色文化。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式,保护当地民间传统艺术、特色文化,抓好传统文化特色村的建设,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内涵。

结语: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坚持“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强化农村基层文化阵地,丰富各具特色的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的基层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上下共同努力、齐抓共管、常抓不懈,才有可能真正把农村的文化建设落实到实处,开创农村基层文化繁荣的新局面。

2016年3月4日

参考文献: 百度百科

作者简介: 谭琳,女, 大专,系江西省大余县文化馆的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 从事农村基层文化工作20余年, 研究方向基层文化。

论文作者:谭琳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浅析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论文_谭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