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腹式与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对比分析论文_王大蘖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615100)

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腹式与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合理术式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5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改良腹式宫颈切除术(MART)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TLRT)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预后情况、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怀孕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腹式宫颈切除术和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均可有效治疗早期宫颈癌,两者临床应用各有优劣,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术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

关键词:宫颈癌;早期;宫颈切除术;改良;

宫颈癌是女性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其发病率仅低于乳腺癌,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疾病的第二位,且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病程低龄化趋势。手术根治术是目前临床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常用治疗术式,主要有改良腹式宫颈切除术(MART)、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TLRT)和经阴道宫颈切除术三种[1],合理的选择手术术式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和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临床对两种术式的选择存在一定的争议,基于此,我院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早期宫颈癌的治疗,并对两种术式的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为临床合理术式的选择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5 年8 月至2017 年8 月我院收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6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MART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TLRT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年龄23~39 岁,平均年龄31.29±5.74 岁,ⅠA2期25 例,ⅠB1~ⅠB2期5 例,鳞癌26 例,腺癌4 例,无生育史17 例,有生育史13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37 岁,平均年龄30.89±5.86 岁,ⅠA2期24 例,ⅠB1~ⅠB2期6 例,鳞癌25 例,腺癌5 例,无生育史16 例,有生育史14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患者经影像学检查、病理检查和临床诊断均确诊为宫颈癌;② 宫颈癌分期为ⅠA2~ⅠB2期;③ 患者未出现区域淋巴结和宫旁浸润淋巴结转移;④ 患者具有强烈的生育愿望,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年龄不超过40 周岁;⑤ 患者未发现其他不育疾病;⑥ 患者无其他妇科疾病和恶性肿瘤疾病;⑦ 患者意识清晰,无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⑧ 患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自愿接受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MART手术,即于患者月经结束后3~7 d进行手术,手术取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全麻,开腹后,钝性分离患者的子宫和膀胱间组织,将腹膜反折,而后对膀胱和阴道间的间隙进行钝性分离,将输尿管子宫双侧的动脉和静脉游离,对直肠旁间隙进行分离,将子宫直肠剪开,并将腹膜反折[2],依次将子宫骶韧带和主韧带切断、缝合,并将宫旁组织清除,维持阴道上段2 cm处充分暴露,将子宫动脉宫颈支结扎,在宫颈口下端0.5 cm处将宫颈切段,送检,切缘回复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行TLRT术进行治疗,即于患者月经结束后3~7 d进行手术,手术取仰卧位,常规气管插管全麻,选择患者脐水平线、腹部两侧正中线和肚脐脐轮部与剑突的连线作为操作孔,常规建立操作通道,维持气腹,并将腹腔镜置入,使用腹腔镜对患者的腹腔进行探查,分离患者的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使用可吸收线缝合子宫双侧的动脉,切除宫颈组织和宫旁组织,并将部分阴道上段切除,而后使用可吸收线行环扎塑形,对阴道残端和宫颈进行缝合,常规留置导尿管,与阴道内放置碘伏砂块进行压迫止血,切缘回复后,对手术切口进行缝合,手术结束。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预后情况、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妊娠成功率作为评价指标。其中一般手术情况考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组织长度、切除淋巴结数;预后情况考察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患者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组织长度、切除淋巴结数、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术中子宫动脉损伤、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妊娠成功率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怀孕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一般手术情况和预后效果比较(x±s)

2.2术中子宫动脉损伤、术后复发率和妊娠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中子宫动脉损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术后复发率和妊娠成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术中子宫动脉损伤、术后复发率和妊娠成功率比较(n,%)

3.讨论

宫颈切除术是临床一种技术较为成熟的手术治疗方式,其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广泛子宫全切除术相当,且前者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是有生育需求的早期宫颈癌患者治疗的福音。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宫颈切除术主要有经腹、腹腔镜和经阴道三种,传统的经腹宫颈切除术手术过程中需要将患者的子宫动脉切断,而后行子宫动脉吻合,一方面增加了手术的难度,同时也可能导致子宫因血供减少而造成妊娠率下降。改良腹式宫颈切除术在常规手术的基础上保留了患者的子宫动静脉,从而有效的减少了血供减少所致的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妊娠成功率,改良宫颈切除术手术在直视条件下进行手术,手术视野较为清晰,操作便捷,可有效降低术中对患者的子宫动脉所致的损伤[3],手术设备要求不高,适宜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但是改良腹式宫颈切除术手术创伤较大、术中输血量较多,患者术后预后效果较慢。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在外科手术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中对盆腔脏器干扰小的优势,在早期宫颈癌治疗中应用日益广泛[4],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受到手术视野的限制,手术时间较长并可能术中损伤患者的子宫动脉,且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对手术设备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该术式的临床应用。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子宫动脉损伤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除宫旁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和怀孕情况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改良腹式宫颈切除术和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均可有效治疗早期宫颈癌,两者临床应用各有优劣,治疗过程中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手术术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 于皓,王淑芳,王姝等.对比改良腹式手术与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s1):63-64.

[2] 王海燕.改良腹式与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70):61.

[3] 簇菊香,王沂峰,陈高文,等.改良腹式与全腹腔镜广泛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比较[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5,31(4):310-314.

[4] Kueukmetiu A,Biliatis I,Ratnavelu N,et a1.Lapamscopic radical trachelectomy is all alternative to laparotomy with improved perioperativ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cervical cancer[J].Int J Gynecol Cancer,2014,24(1):135—140.

论文作者:王大蘖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  ;  ;  ;  ;  ;  ;  ;  

改良腹式与全腹腔镜宫颈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对比分析论文_王大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