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会重视图书馆事务的宣传--浅谈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工作宣传的几个问题_图书馆论文

谁会重视图书馆事务的宣传--浅谈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工作宣传的几个问题_图书馆论文

谁来关注馆务公开——初议图书馆推行馆务公开的若干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谁来论文,若干问题论文,图书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主题词]馆务公开

[分类号]G251

1 引言

如何深化图书馆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问题,日益成为业内人士探讨图书馆面临信息时代挑战必然要加以关注的难点。笔者拟就馆务公开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

2 对馆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民主建设和民主管理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校务公开等已取得明显成效。可喜的是在图书馆界,有的馆立足长远,致力于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已率先推行了馆务公开。那么,何为馆务公开?它是指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将涉及图书馆重大决策、职工切身利益、干部廉洁自律、图书经费来源和使用等方面的有关规定或重要情况,适时、规范、如实地向职工公布的一种制度。它是图书馆系统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指导方针,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形势下推动图书馆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

馆务公开的要害是公开,关键是真实,实质是监督,目的是通过公开,让职工知馆情、参馆事、议馆政,以此来进一步调动职工为图书馆的发展献计出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职工行使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主人翁要求。

对馆务公开的认识可能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廉洁、能干的领导盼公开,通过公开,使各项工作更容易得到全馆上下的理解和支持,使大家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另一种是不廉洁、素质低的干部怕公开。这种“怕”是因为自身素质不高,领导不力,存在的问题不少,自然对“公开”心存“疙瘩”。比如图书采购是否存在着暗箱操作?大宗设备购置有否回扣问题?还有一种是思想上对馆务公开认识含糊,怕公开给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削弱了干部的自主权,怕领导不好当了。

那么,馆务公开到底要不要搞?它究竟是一个什么问题?是仅仅涉及管理的方法,还是涉及管理的体制?我们认为馆务公开是完善图书馆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属于管理体制的范畴,是一个制度问题,而现在图书馆界经常探讨或实施的岗位责任制、聘任制、承包制或者所谓的量化管理、定量管理等等则属于管理方法的范畴。方法有选择的余地,但制度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办事规程和准则,制度的执行在时间上可以有弹性,但在要不要执行上则不以个人的意愿为转移。那么,为什么要把馆务公开列为体制范畴呢?这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馆务公开符合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我国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加强基层的民主管理和监督。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城乡基层政权机关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都要健全民主选举制度,实行政务公开和财务公开,让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可见,逐步推行馆务公开是图书馆界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第二,馆务公开是广大职工实现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保障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首先必须落实职工的知情权,提高图书馆各项管理的透明度。如果馆员连图书经费的主要收支都不知情,那还有什么民主管理可言,更谈不上当家作主的感觉了。第三,馆务公开是馆长负责制的本质要求。馆长负责制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分层次的行政领导负责制。馆长是图书馆领导班子的核心和决策者,馆长只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但是我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各级领导运用权力的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因此各级领导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人民的公仆”,不论职位高低都要接受群众的监督。可见,馆长负责制不是说图书馆的一切事情由馆长一人说了算,也不是说要与馆长过意不去,而是说馆长在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中要主动接受职工的监督,科学决策、民主管理、依法治馆。

近两年,各高校陆续推行了校务公开,系务公开。高校图书馆在这一背景下也对馆务公开做了尝试。实践表明,馆务公开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在这里,可用“三个有利于”来概括:一是有利于图书馆系统的党风馆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二是有利于图书馆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三是有利于调动馆领导和广大职工两方面的积极性,推动了图书馆的改革和发展。

3 对馆务公开操作的探讨

3.1建置机构。成立以馆长为组长,以馆党总支、工会、共青团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负责馆务公开的各项工作,为馆务公开提供组织保障。

3.2制订馆务公开的基本内容,使馆务公开有章可循。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制定馆务公开的内容和主要项目。我们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第一,公布图书馆工作人员守则,以及各厅、室、书库服务范围、职责和读者所要遵守的各项借阅规则。对读者借阅超期、污损、丢失图书等应罚款赔偿的难点问题,更要严格按规定办理,并公开其监督和投诉渠道;第二,公开图书馆购书、购买设备的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公布图书馆改革思路、发展规划、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工作要点;第三,公开图书馆中层干部任免程序、人事调配、职称评审以及全馆职工的年终综合考评结果;第四,公开创收基金的分配原则,以及评先进、各项奖励等关系到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第五,公开本馆各级干部的廉洁自律问题,以及行政、业务的招待费支出等情况。

3.3选择馆务公开的适当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馆务公开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形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悬挂标识牌成张贴规章制度、守则等形式。如在图书馆各厅、库、室悬挂各有关服务简介和规划,由办公室负责,随时向读者提供《读者指南》手册,以利读者全面了解各馆的简况、工作人员守则和读者守则。图书馆要在显眼位置设立读者意见箱,工作人员要挂牌上岗,主动接受读者的监督;其二、召开全馆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主要将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改革方案、年度工作计划、财务收支情况、涉及职工利益的重要规章制度和奖惩办法,提交正式的大会讨论、审议或通过;其三、开设馆务公开栏。主要将馆内中层干部及职工的考核结果、任免情况、职务评聘和聘任结果,馆内经费收支和收费情况等予以张榜公布,让大家知情;其四、建立沟通平台。如通报会或座谈会等,主要将有关福利、奖金分配方案、干部评议等重要情况事先向职工通报,让职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再实施;其五、建立党政工联席会议制度,即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有党政工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互通有关情况,及时协调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

以上几种形式可根据需要,有所选择或侧重,尽量做到公开简洁,办事高效,避免搞形式主义,躲躲藏藏反而起了负面作用。

4 对馆务公开存在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4.1馆务公开是从高校图书馆开始试点,主要是受高校校务公开、系务公开的推动而跨出来的。实践表明:馆务公开的效果显著,大大加快了图书馆的民主建设步伐。但在馆务公开的认识和做法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4.1.1对馆务公开认识抱有抵触情绪。有的领导认为,图书馆本来就是清水衙门,非实权机关,仍属于公益服务的文化事业单位,只要搞好本职工作就行了,搞馆务公开是小题大做,自找麻烦。有的职工对馆务公开也抱着无所谓态度,他们习惯地认为,那不过是赶时髦,“雨过地皮湿”,一阵风就没了。

4.1.2把馆务公开与馆长负责制对立起来。有的领导认为馆长既然是图书馆决策和领导核心,行政上只要对上级部门负责就行,现在又要搞这个公开,那个公开,这岂不是捆住了馆长的手脚,削弱了领导的影响力,降低了办事效率。

4.1.3对馆务公开不敢动“真格”,没有制订有力的规范程序。存在的问题有:在公开的内容上,随意性大,避重就轻,含糊过场,如财务收支、图书采购、大宗设备购置、职工评、聘、考核等热点、焦点问题透明度不够;在公开的时间上,常借口工作忙随意推迟,事过境迁,所起的作用不免要大打折扣。

4.2毫无疑问,馆务公开毕竟是图书馆系统探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而培育的一棵新“幼苗”,认识上的误区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难免的,但这不是这颗“苗子”本身有什么不好,只是因为它还稚嫩,需要各方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扶持,以使它长成参天大树。为此,我们建议为搞好馆务公开,要主动过好“三关”:

4.2.1思想政治关。如果站在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来认识馆务公开重要性的话,我们就会感到在图书馆界推行馆务公开,完全顺应了我们这个时代不断加强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的潮流。有关领导要主动提高对馆务公开重要性的认识,破除认识上的误区,要把推行馆务公开与馆长负责制统一起来,馆务公开不是对馆长行政决策权的否定,而是完善馆长负责制的内在要求,因为建设现代化的图书馆离不开馆长的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但是办好图书馆还需要全体职工的理解和支持,馆务公开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矛盾,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4.2.2群众监督关。馆务公开的实质就是要让群众拥有知情权,加强群众的监督力度。我们常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馆务公开的成效如何,就是要看广大职工满意不满意?如果公开不及时,内容不真实,回避财务的收支情况,回避大宗设备及图书的购置情况,回避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那就是“走江湖”,摆花架子,肯定不会让群众满意。这一关,要重视发挥作为广大职工利益代表者和维护者的馆工会的积极作用,它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工会要找准位置,发挥特色,参与馆务公开的全过程,工会主席要担任馆务公开领导小组付组长,代表职工发挥监督作用;二是工会要收集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部门工会委员要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跟踪调查,摸清底数,并把信息简洁及时的向馆务公开领导小组汇报。我们切实体会到,许多工作有没有群众的监督、理解和支持,效果大不一样。

4.2.3制度规范关。要保证馆务公开的质量和水平就要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全国要有统一的文件,分管图书馆的文化部要对馆务公开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对馆务公开的原则性问题作出指导性实施意见,各馆要结合自身的特色,制订实施细则,使馆务公开在组织、体制上都有所保障,避免出现以个人意愿为转移的现象。如领导想公开什么就公开什么,这种“一言堂”的工作作风必然导致群众对馆务公开产生逆反心理。

标签:;  ;  ;  ;  

谁会重视图书馆事务的宣传--浅谈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工作宣传的几个问题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