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绍刚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医院中医科 河北承德 068350)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自拟中药汤剂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SAS和SD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围绝经期抑郁症;中西医结合;心理干预疗法
【中图分类号】R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108-02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研究表明,围绝经期妇女的发病率更高,高达26%~33%,严重影响妇女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问题[1],探讨围绝经期抑郁症的病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给予积极措施进行诊治是医务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主要观察自拟中药汤剂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痛苦,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9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单相抑郁诊断标准:SDS量表评分>43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诊断标准。按就诊先后顺序及患者意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研究组年龄在42~55岁,平均年龄为49.5±8.5岁;病程为9~36个月,平均病程为17.5±6.5个月。对照组年龄在43~56岁,平均年龄为48.8±9.4岁;病程为10~40个月,平均病程为17.6±6.8个月。排除患有精神分裂症、继发性抑郁者以及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肾疾病等合并症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西医药物治疗、饮食疗法、心理疏导、安慰鼓励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给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方剂组成:柴胡、香附、山药、郁金、川芎、路路通、陈皮、茯苓、黄芪等,方剂组成和剂量根据辩证结果适当加减药物组成。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两次服用。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耐心细致的心理干预治疗。干预前要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发现患者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引起问题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由接诊医生、门诊护士必要时联系心理科医师一起完成心理干预过程,以认知疗法、家庭治疗、集体心理治疗与个人心理治疗相结合方法为主,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特点配合针对性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自觉接受治疗。心理干预内容包括介绍焦虑、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以及预防,介绍自我心理情绪调节对疾病发生的作用,强调认知评价系统在女性围绝经期间抑郁情绪的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使患者能够在医生的帮助下完成自我情绪调节。组织患者一起召开交流会,由大家介绍倾诉自我治疗过程的感受,将最关心的问题诉说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案,在交谈中放松心情,使围绝经期抑郁患者能够亲自观察和分析各自之间情绪和行为的异同,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解决的途径,并制订出心理康复计划。在治疗干预过程中,患者可以随时咨询遇到的各种状况,医护人员也会定时进行随访,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患者消除心理、社会紧张刺激因素,指导控制情绪的变化。2次/周,1~1.5小时/次。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以及kupperman更年期评分量表[3]评估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和SDS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x-±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upperman评分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Kupperma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比较(x-±s)
3.讨论
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不但与自身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同时也与心理、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4]。因而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寻找引发疾病的原因,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将对提高疗效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抑郁症状的产生和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退化、内分泌紊乱及与控制情绪功能相关的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情况等因素有关,对抑郁症的治疗以雌激素替代疗法和抗抑郁剂为主,但只能在短时期内改善患者症状,且所用的药物和激素用药具有副作用,不能长期服用,导致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较差[5]。中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肝郁肾虚有关,以疏肝解郁、补肾宁心加以健脾补肾滋阴,可达到治疗围绝经抑郁症的目的。目前,在中医治疗方面,针灸治疗、中成药或汤剂治疗、针药联合治疗及其他疗法应用比较普遍[6]。本研究中由柴胡、香附、山药、郁金、川芎、茯苓、黄芪等多种中草药组成的汤剂,可达疏肝解郁、滋肾补脾、养血安神之功效。但是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还与妇女的心理因素有关,恰当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将能解除患者的心理困扰,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负性心理情绪,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本研究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进行系统的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后,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有效缓解其抑郁、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本研究结果表明,辅以心理干预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更年期kupperman、SAS和SDS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而且未发生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本研究中采用的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具有显著且肯定的抗抑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孟丽,郑桂英,吴艳军等.围绝经期抑郁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1):5236-5239.
[2]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34-41.
[3] Kupperman HS,Blatt MH,Wiesbader H,Filler W. Comparative clinical evaluation of estrogenic preparations by the menopausal and amenorrheal indices.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53;13:688-703.
[4]庞桂萍,金素珍,陈兴阳等.心理治疗对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2,33(3):322-324.
[5]郭艳青,苏亚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气郁结型抑郁症30例[J].中医研究,2010,23(07):46-47.
[6]王妍文,符文彬.中西医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08):1683-1687.
论文作者:佟绍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绝经期论文; 患者论文; 抑郁症论文; 心理论文; 评分论文; 抑郁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