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难点探讨论文_陈芳芳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难点探讨论文_陈芳芳

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430023

摘要:针对当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重点探讨了消防设计的技术难点,旨在探讨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消防设计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提速,城市聚集效应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轨道交通。截至2016年底,我国累计30个城市13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建成投如运营,运营里程共4153km。目前仍有约80个城市正在抓紧项目前期工作的研究。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建筑消防设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不同于一般公建及工业与民用建筑。目前车站建筑设计主要依据为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和GB 50490-2009《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地铁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仅作参考。在实际设计工作中,由于现行规范及《地铁设计防火规范》(报批稿)里的部分条款和条文解释未能充分明确,使得每位设计师的理解不尽相同,工程设计做法得不到统一,车站建筑消防审批时遇到的问题也无法有效解决。因此,需要针对消防设计中的技术难点展开探讨,以此解决涉及环节的重点问题。

2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难点

2.1防火优化设计技术难点

(1)防火/防烟分隔

交通联系廊与下穿隧道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在预留地下空间连接口处设置特级防火卷帘和甲级防火门进行防火分隔。地铁站厅公共区、设备区与停车库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地铁站厅公共区与设备区之间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连通处设置甲级防火门。地铁站厅公共区与交通联系廊之间采用的C类防火玻璃墙加特级防火卷帘分隔;疏散出口处采用防火墙加常开甲级防火门分隔。地铁站台层各轨道之间在有效站台范围内采用防火墙分隔。地铁站台及站厅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地铁站台及站厅公共区应设置室内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在站台、站厅公共区未设置任何商业设施及报刊亭、售货亭等的情况下,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为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消灭或控制在初期阶段,建议在地铁站台公共区两端各设置一处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在地铁站厅层的安检机处、自动售票机集中放置处、售票柜台等处均配置灭火器。站台层轨行区与公共区采用全高安全门系统,安全门在确认火灾后联动打开。无障碍电梯应采用防火分隔构件与公共区分隔。

(2)防烟排烟

地下站台层通向站厅层的敞开楼扶梯口处设置挡烟垂帘,挡烟垂帘下缘至楼梯踏步的垂直距离不小于2.3m。楼梯口上沿设置高度不低于1.1m的玻璃栏板。为提高火灾时地铁公共区的蓄烟能力,建议地铁站台及站厅公共区的吊顶采用镂空吊顶,并宜按面积不大于2000m2划分防烟分区,吊顶镂空率不小于30%,挡烟垂壁应分隔至结构顶板底部。站台及站厅公共区的单位排烟量不小于60 m3/(m2·h);站台轨行区轨顶排风/排烟系统(UYE)的设计排烟量不小于50 m3/s,隧道通风/排烟系统(TVF)的设计排烟量不小于100m3/s(双侧)。排风/排烟系统确保地铁站厅公共区通往站台公共区的风速不小于1.5m/s。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安全疏散地铁

公共区及交通联系廊均通过下沉广场进行疏散,下沉广场满足: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可能导致火灾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符合规范。下沉式广场内设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宽度适宜。设置的防风雨篷不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小于该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小于1.0m。设备区设置一条直通室外的避难通道。地铁站厅公共区内任一点距交通联系廊的距离不大于50m。站台公共区内任一点距最近楼梯口或通道口的距离不大于50m。有人值守设备及管理用房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数量也不少于两个,其中一个安全出口直通外部空间;当人员小于3人时,可不设置独立的楼梯间,人员可通过站台公共区疏散至室外。

(4)其他

地下站台及站厅层公共区设置火灾自动报警及应急广播系统,并在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上增设能保持视觉连续的灯光型疏散指不标志。应急照明灯具使疏散走道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低于5lx,其备用电源的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90min。

2.2消防水优化设计技术难点

《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CGB 50974-2014)(以下简称“消规”,)于2014年10月1日颁布,其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室外消火栓的设计流量及设置、消防泵房的设置以及消防泵的控制方式等。

(1)消防水池及消防用水量的设计

新“消规”中第3.3条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中的第3.3.2条规定:“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应小于表1的规定。本条规定了地铁工程应考虑室外消火栓用水量,消防用水量标准应根据建筑体积的大小确定”。根据地铁车站常规体量,大部分地铁车站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均取到了30L/s。目前,国内地铁设计通常的做法是在室外水泵接合器附近设置2个室外消火栓,以保证室内消防流量(20L/s)即可;地下车站的地面构筑物(出入口、风道、冷却塔等室外消防由市政考虑。

解决措施:地下车站从城市环状管网上不同的市政干管上引市政自来水管,车站室内消防采用消防泵从市政管网直抽,并由稳压设备进行稳压;对于消防水源为市政单路水源的地下车站,从城市枝状管网的市政干管上引入市政自来水管,车站室内消防用水设水泵房,在消防泵房设置消防水池,消防泵从消防水池抽水加压,并由稳压设备进行稳压。

(2)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的设计

根据新规范第7.3.4条规定:“人防工程、地下工程等建筑应在出入口附近设置室外消火栓,且距出入口的距离不宜小于5m,并不宜大于40m。目前国内地铁通常做法,是在地下车站内的风道附近设置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设施,其距离出入口的距离有大于40m的情况出现。

地铁车站基本为地下建筑,地面只有车站出入口的地面亭和送/排风道的风亭,建筑体积较小,且地铁地下车站有完善的室内水消防系统,是否有增加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的必要性,新“消规”对地下车站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的保护对象、范围没有明确规定。

解决措施:地下车站消防水源从城市环状管网上不同的市政干管上引入,从车站对角出入口引入车站,在每根引入管上各设置2个室外消火栓,并在室外消火栓5-40m范围内设置对应的水泵接合器。地下车站消防水源从车站出入口引入车站,在引入管上各设置2个室外消火栓,并在室外消火栓5-40m范围内设置对应的水泵接合器。市政给水引入管穿车站公共区后在对角出入口接出至室外,并在出入口附近设置1-2个室外消火栓及水泵接合器。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所有涉及到车站建筑消防设计问题的分析研究,希望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设计水平,避免不合理设计,并有利于消防部门对项目的审批,使设计更完善、更安全、更高效便捷。

参考文献

[1]吴琳. 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设计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03):161.

[2]. 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设计的细部优化[J]. 城市公用事业,2013,27(02):58.

[3]王英. 地铁车站合用站厅层的消防设计及安全分析[A]. 中国消防协会.2012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下)[C].中国消防协会:,2012:3.

[4]董骥. 地铁车站给排水及消防设计的细部优化[J]. 给水排水,2012,48(05):71-74.

论文作者:陈芳芳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0

标签:;  ;  ;  ;  ;  ;  ;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消防设计的技术难点探讨论文_陈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