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矿山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_郭中元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_郭中元

宏大爆破有限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通过对我国矿山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做简要分析,指出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应以针对事故多发地区集中加强整治,加大安全管理投入以及矿山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制度、各项操作规程的及时更新和有效落实,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矿山安全生产专业救援队伍以有效应对各类安全事故,并建设更加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矿山。

关键词:矿山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生生产责任制;

1 露天矿山的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迎来了大发展,矿山企业应工程建设需求高速扩张,水泥原料的露天矿山也大量增加。与其他行业相比,水泥原料矿山属于非金属露天矿山,政府部门的安全监管相对较弱。露天矿山超过80%的矿山年开采规模小于50万t,部分矿山超规模生产情况严重;矿山的开采技术落后,未严格按开采设计进行生产,甚至有部分矿山采用“一面墙”的开采方式。部分矿山的生产装备配置落后,人工装车、农用车辆运输的情况屡见不鲜。随之而来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事故层出不穷,矿山企业的安全管理没有得到重视,安监部门抓一阵,情况就好转一阵。矿山企业规模比较小,重效益轻安全,安全投入资金不足、员工培训学习缺乏;矿山专业人才匮乏,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违章作业随处可见,造成矿山企业人身伤亡、地质灾害等安全事故频发。

2 露天矿山在安全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机构及人员职责不清

露天矿山由于其企业管理特性,往往从属于矿山开发,是管理上的从属下级机构。露天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不清晰,没有满足《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设置管理机构,安全管理职责界线模糊;管理人员职责不清。更有甚者,部分企业将矿山生产外包给外方单位,常导致安全管理工作缺失,无责任人,隐患整改不力,事故不断。

2.2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安全管理工作无章法

露天矿山的生产管理较地下矿山简单,加上行业高速发展、人才缺乏等原因,较多矿山未配置采矿、安全等技术人才,造成矿山的生产管理简单粗放,人员素质低、年龄大。矿山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表面、轻实效,没有系统有效开展、打哪指哪,应付监管部门检查的风气十分严重。

2.3 矿山开采无序,导致现场安全设施无保障

由于专业人才的缺乏,部分露天矿山未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生产开采,矿山的安全设施、安全要素缺失,加剧了现场的安全管理难度。随着矿山开采年限的增加,安全平台缺失、路挡不足、设备无安全工作宽度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违章生产、冒险作业随之而来,导致边坡坍塌、设备倾覆、高处坠落等事故不断。

2.4 生产装备落后,车辆伤害事故频发

大部分的小型露天矿山因投资等原因,开采设备配置简陋、落后,没有配置使用缓行制动、紧急转向等应急安全性能良好的矿用设备,甚至个别露天矿使用农用车辆运输矿石的情况。生产装备的工作性能未能与矿山工作环境的恶劣工况相适应,频发见报车辆制动性能缺失导致坠落、装载设备挤压现场人员等事故。

2.5 人员素质差,安全意识薄弱

露天矿山的高风险、工作条件差,薪酬没有竞争力,难以获得高素质人才,生产岗位基本由低学历人员构成,文盲半文盲员工也时常遇见。管理人员也多由基层岗位产生,采矿、机械、电气、安全等专业人员的配置极为缺乏。人员岗前培训、安全培训工作没有落实,岗位人员的操作技能多为经验积累或师带徒,缺乏系统培训,现场岗位人员安全意识差、麻痹思想严重。

2.6 生产作业混乱,“三违”现象突出

矿山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矿石原料,小型矿山为了满足开发生产需求,超负荷开采情况较为严重,扰乱正常生产作业秩序的生产现场管理问题随之而来。开采台阶超前推进导致铲装工作面不具备最小安全工作宽度及运输道路安全参数缺失,是中小型露天矿山现场最为常见的问题。矿山的生产调度工作混乱,钻孔、铲装交叉作业,爆破作业与钻孔同步进行,爆破作业区域内交叉作业等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屡见不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7 隐患排查工作未有效落实

露天矿山的工作现场存在变动快的特点,安全隐患时刻变化,矿山企业未能有效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致使隐患引发安全事故。很多露天矿山注重表面工作,迎合监管部门检查,汇报头头是道,没有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实际安全工作没有责任人。

3 矿山开发露天矿山安全管理的建议

3.1 制定安全体系,完善规章制度,明晰职责

参照矿山安全标准化体系,建立安全管理机构、配置人员,健全完善安全责任落实制度,明确安全目标并分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有效执行,这是确保有效预防事故发生的基础。严格遵照矿山安全法等法规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采矿工程师、机电专业等专业技术人才,建立安全责任管理、考核制度,确保安全工作得以执行。

明确矿长作为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管理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专职安全人员行使安全管理职责,岗位责任层层落实。与外包业务相关方完善安全环保协议,明确各自的管理工作内容,明确职责。

3.2 严格遵守开采设计,确保矿山现场安全要素

每座矿山均有开采设计,根据矿山地形地势、生产规模、工作设置等条件,设置了安全设施、设备配置等内容。改变原设计的开采,将导致矿山安全条件发生变化。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进行生产,确保安全平台、运矿道路、工作面的安全条件满足生产需要。

3.3 淘汰落后装备,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建设数字化矿山

液压移动采掘设备具备安全、高效、灵活等特点,矿用设备属于特种设备,均配置有安全应急装置。矿山应结合开采特点,引进新装备,更新旧设备,杜绝使用淘汰设备。矿山数字化在生产管理、装备监测、安全管理上具备在线控制及数字预警等先进功能,应大力推动数字矿山的建设。

3.4 定期开展人员培训,提高安全技能

人员的作业行为在安全管理中是重点,规范的操作行为能大幅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必须定期开展人员安全技能培训。矿山需结合新工艺、隐患等变化因素,开展不定期的人员赋能,不断提升岗位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

3.5 适时更新岗位安全规程,明确作业风险,杜绝违章作业

随着新技术、新装备的使用,岗位操作发生变化,作业安全风险需被岗位人员熟练掌握。应适时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完善人员培训工作,分析明确作业风险及应急措施,确保人员能遵章作业。应针对“三违”不定期开展自检、整改,进行违章责任考核,严厉处罚,杜绝违章作业。

3.6有效落实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未有效落实是露天矿山企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影响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安全标准化针对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明确了具体要求;规定了巡回检查、例行检查、专业检查、综合检查的重点内容。对有效落实隐患排查整改有了制度保障,有效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排查治理,防范事故。

4 结语

安全管理工作实质上就是生产管理工作,“管生产即管安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将传统安全管理的经验方法融会贯通,和现代的安全管理方法和理论进行有机融合,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形成系统、有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从而更加有效保证矿山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

矿山开发应时刻紧跟国家法律、规章、规范,更新制度体系,针对露天矿山这一高危行业的管理特点,建设适宜自身管理需求,有效防范风险、避免事故发生的安全管理体系。不仅在作业现场规范开采,设备操作有章可循,人员行为安全可控,大幅提升管理水平,把我国矿石原料露天矿山的安全生产管理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陈毓川.中国的矿床成矿的模式[J].北京:地质出版社,2015.

[2]张骞里.浅析水泥矿山的安全管理[J].科技资讯,2015.

论文作者:郭中元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7

标签:;  ;  ;  ;  ;  ;  ;  ;  

露天矿山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论文_郭中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