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论文_杜金平,肖冬秋

设计者: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二九一农场中学教师 杜金平

点 评:黑龙江省农垦红兴隆管局二九一农场中学教师 肖冬秋

课标要求与分析:

认识物质的粒子性,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目标1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认识,学习内容是物质的粒子性,学习水平是了解。

目标2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知道,学习内容是分子、原子、离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学习水平是理解。

目标3维度目标是认知性目标,行为动词是解释,学习内容是某些常见的现象,其它重要信息是能用微粒的观点,学习水平是了解。

教材分析: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学生将从本节课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

学情分析:

优势:

1.初四的学生精力旺盛,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恰当的激发就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加上他们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认识了物质的三态变化,物质的热胀冷缩等知识,为今天的新知识作了知识上的铺垫。

劣势:学生接触到分子和原子等微观粒子,这部分知识很抽象,学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学生的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较弱。

教学重点、难点:

课标要求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教材分析中指出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能用粒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所以两者共同提出的内容确定为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课标要求认识物质的粒子性,知道分子、原子等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学情分析中指出学生的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较弱。通过对课标的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象,即培养学生的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课本插图和回忆生活实例和实验探究,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现象。

3.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的看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培养抽象、想象、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教具准备:多媒体、酚酞溶液、氨水、烧杯、注射器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猜想(预设时间:3分钟)

教师活动1:图片展示盛开的鲜花、麻辣香锅 。之后在教室里喷洒香水,让学生闻气味并思考,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却能够闻到香味呢?

学生活动:可能回答 构成香味的微粒很小,肉眼看不到,香味微粒在运动

【点评: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完成教学目标1】

二、认识分子的性质(预设时间:19分钟)

教师活动2:告知学生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离子构成的。

指导学生分析课本48页的数据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年才能数万。同学们能推断出分子有什么性质?

学生活动:可能得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教师活动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49页图3-2和3-3.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分子和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教师活动4:引导学生正确的闻氨水的气味,得出氨水有挥发性的结论。

学生活动:探究课本49页“分子运动现象”

【点评:教师利用图片引发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然后配合实验,创设情境得出: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并且是真实存在的,为教学目标1和4服务。】

教师活动5:出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分子是永远运动着的吗?如果水结冰了,水分子还运动吗?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可能得出: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的,水结冰后还运动,运动速率会变慢。得出分子的性质:分子是不断运动着的。

【点评:激发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继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师活动6:

1.一杯水放在空气中越来越少?

2.品红在水中为什么有扩散现象?

3.白糖为什么溶解在水中不见了?

4.加热一杯水为什么越来越少?用分子的性质来解释

学生活动:解释后可能得出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的来解释。于是小结:挥发、扩散、溶解、蒸发这些宏观现象都可以用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着的来解释。

【点评:以上活动完成教学目标2和4,并且帮助学生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7: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压缩一注射器空气和一注射器水。

学生活动:动手实验发现空气较容易压缩,水很难压缩。可能得出结论:

分子之间有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教师活动7:列举生活中的实例用分子观点解释

1.乒乓球变瘪,放热水中又重新鼓起来。

2.6000L石油气可以压缩装进40L钢瓶中。

学生活动:用分子间是有间隔的,受温度和压强影响。

【点评:以上活动完成教学目标2和4并且帮助学生熟练应用例子观点解释某些现象。】

三、分子观点的形成(预设时间:7分钟)

教师活动8:用电子白板展示水分子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通过微观展示,让学生认识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通过观察课本上的加热分解氧化汞和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的微观反应示意图,加深学生的理解。

【点评:从分子的角度分析水的蒸发和水的电解有什么不同,继而提出分子原子的概念完成教学目标3】

四、归纳小结:(预设时间:3分钟)

【点评: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由学生来感悟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五、当堂练习: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常见现象(预设时间:4分钟)

学生活动:练习 课后52页第2题

教师活动:对学生回答不正确的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点评: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2和教学目标4.总结提升 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六、当堂检测:课后51-52页的1.3题。(预设时间:4分钟)

七、作业:以《我是分子》为题,写一篇5-10句的文章。

板书设计: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二 、分子(或原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2、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的

3、分子间有间隔(受温度、压强影响)

三、对比分子和原子

总体点评:

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亮点是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的好。借助一系列实验探究活动学生很容易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并且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解决某些现象。利用电子白板辅助教学直观,清晰,简洁明了,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看见”分子分解后,就不再是原物质的分子了,物质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使学生特别容易理解分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实质。难点也随之突破了。通过实验给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这是一节“扎实有效”的教学设计。

论文作者:杜金平,肖冬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4

标签:;  ;  ;  ;  ;  ;  ;  ;  

分子和原子论文_杜金平,肖冬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