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建大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本文从EPC工程总承包的概念入手,对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的内容以及特点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设计管理工作的具体原则以及有效策略进行了探讨研究,希望可以加快推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工程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EPC工程总承包;设计管理;原则;策略
EPC工程总承包是当前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十分流行的一种承包方式,它代表的是工程承包领域未来的发展主流,同时该模式在我国的推广应用也呈现出较好的趋势。推广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有助于强化设计管理的主导作用,促进我国建设投资效益的提升,推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高校发展。因此对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一、EPC工程总承包及其设计管理概述
(一)EPC工程总承包的概念
EPC是工程总承包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将设计、采购以及施工等同时承包给一家企业,实现各个阶段工作的有效衔接。在该模式下,总承包商需要对工程项目的进度、安全以及质量等负全面责任[1]。EPC总承包模式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在其后的十几年中,其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应用领域也在逐步扩大,并于1999年形成了《设计采购施工(EPC)/交钥匙工程合同条件》这一管理规范,为其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EPC模式所具有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该模式在投资项目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当前阶段,EPC模式在制造加工、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都有所应用,因此加强该模式的推广对于我国行业发展十分必要。
(二)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
EPC项目的设计管理是指对项目实施的任务分解和任务组织工作的设计,其涉及到设计、采购、施工任务标投标、合同结构、项目管理机构设置、工作制度、运行机制、项目管理组织协调、管理信息加工处理等诸多方面的内容[2]。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根据项目的规模以及结构,将工作分为多个阶段和层次,层层推进,逐步深化,切实保障工作质量。
设计管理工作几乎贯穿在EPC项目的整个管理历程中,结合实践来看,其具有以下几项特点:
其一,客观性,即项目设计管理必须与事物发展规律相符。一方面,在进行设计管理时要综合考虑项目地政治、法律法规、经济发展、风俗习惯等多个方面因素。另一方面,设计管理必须依托项目的具体条件,如此才能保障管理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其二,动态性,即设计管理应与项目进度同步,针对具体问题作出适时调整,以此实现对各类外部因素变化情况的有效应对。
其三,均衡性,即设计管理系统应时刻出于动态平衡状态下,对各类管理要素以及资源要素进行协调、平衡,为管理计划的实施创造良好有序的环境条件,促进管理目标的达成。
其四,周密性,在设计管理过程中应留出一定的弹性空间,这样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的应对宏观世界的发展变化。由于现代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以及环境的多变性,在项目管理中必须同时准备多套方案以及应急措施,为设计管理的顺利并达成目标构建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策略
(一)设计管理的原则
首先,以项目总体目标为导向。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应与项目总体目标想结合,以项目目标达成为目的,综合考虑项目的功能需求、经济指标、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对进度、资源进行合理安排,协调好各项要素之间的冲突矛盾[3]。
其次,对设计组织和目标形成过程进行控制。项目组织和目标形成是设计管理的重要一环,其关系着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高效完善的沟通体系能够保障各参建方的协作配合,共同解决项目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矛盾以及突发状况。
再次,融合风险管理。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理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在其实施的各个环节均存在大量的风险因素,因此风险管理在设计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此,工作人员需要针对各项风险因素构建完善的识别和评估体系,为计划顺利实施奠定基础。
(二)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策略分析
首先,构建与EPC相适应的设计管理体制。随着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我国工程项目领域的逐渐普及,传统的设计管理体制的适用性正在逐渐减弱,此时有必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EPC总承包模式相适应的涉及管理体制。在此过程中,一方面应尽快转变设计人员的传统观念和思维,强化设计人员的成本意识、质量意识以及风险意识,同时结合EPC项目管理的特点,对设计人员的考核机制进行改进。加强对工程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工作的重视,在各个设计阶段均应重视对项目成本、风险的制约因素,以此为依据,从设备选型、材料应用、工艺技术选用等方面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保障设计方案内容深度、完整性、精确性满足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要求。
其次,加强对设计工作的全程管控。一方面,充分重视设计的主导作用。EPC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其设计工作必须综合考虑采购、施工、运行的整个过程,因此必须贯彻设计全过程的思想,将设计与采购、施工等阶段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满足设备材料采购以及施工安装等方面的要求。这一过程可以采用快速跟进法,该方法可以在保障项目各阶段周期合理的基础上,有效缩短工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但应合理确定交叉点和交叉深度,避免出现返工。另一方面,全面提升设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在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设计管理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管理素养,还需掌握相关工程技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需会外语。为了满足要求,总承包商应加强对设计管理人员的培训,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团队,促进设计管理水平的提升。
再次,优化组织设计。基于项目特点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结合现代工程项目运行来看,比较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直线制、职能制、事业部组织结构、网络型结构、委员会结构等[4]。总承包商应结合项目的具体情况对组织结构进行合理选择。同时建立高效率管理团队,注重成员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最重要的是构建以设计单位为主导的项目组织形式,项目管理活动的开展应该以设计单位为中心,其余施工、采购、试车等单位都应该积极配合设计单位的工作。
结束语
综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EPC工程总承包这一在国际市场流行的模式逐渐在我国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而为了使该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应对其设计管理进行深层次的探索研究,实现项目设计、施工、运行等环节的紧密结合,保障项目总体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李翊豪.EPC模式下市政工程设计管理[J].低碳世界,2019(06):108-109.
[2]张俊寒.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7,44(22):86-87.
[3]伍志华.铁路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下的设计管理工作探讨[J].山西建筑,2018,44(09):243-244.
[4]宋晓刚,吴峥.EPC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实践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8,37(15):59-61.
论文作者:梁霄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7
标签:总承包论文; 项目论文; 设计管理论文; 工程论文; 模式论文; 模式下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