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观点_十七大报告论文

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观点_十七大报告论文

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建设论文,新思想论文,观点论文,新论断论文,十七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所作的报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十七大报告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和全局意义,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三个方面:

第一,从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注重发挥文化工作对革命、改革、建设的重大作用。新时期以来,我们党先后从基本路线、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高度,强调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十七大在已有的基础上,则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高度,论述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理论体系”这一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大深化了人们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从而把文化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地纳入了一面伟大旗帜、一条正确道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之中。

第二,鲜明地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响亮口号。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一贯重要思想。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曾豪迈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重申毛泽东这一科学论断的同时,深情地指出:“现在,我们可以满怀信心地说,这种形势的出现已经为期不远;真正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个马克思主义方针的条件,也在日益成熟。我国文学艺术蓬勃繁荣、争奇斗艳的新阶段,必将通过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展现在我们面前。”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中,必将迎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创造出更加灿烂的先进文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顺应潮流,集中民智,准确、及时、鲜明地提出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口号。这一响亮口号的提出,有利于激发最广大人民群众求富求知求美求乐、追求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内在动力,有利于推动形成全党重视、全社会积极参与、全体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

第三,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备受国际国内关注。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不可称、不可量,但可体会、可感觉、有作用的巨大思想精神力量,其核心在于价值观,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具有主导作用。从国家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鲜明提出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大课题,是对我国改革发展处于关键阶段文化建设特殊重要性认识的新视角,开拓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认识的新境界。

第四,鲜明提出“两个重要”的新论断。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一个国家的命脉,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越来越具有更多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已经从幕后走到前台。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的“重要源泉”和“重要因素”这“两个重要”的新论断,有力彰显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重大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所具有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充分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清醒文化态度,使人们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识的视阈更加广阔、更加深邃。

第五,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我们党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命题,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方面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十七大报告进一步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高度,鲜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决定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既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又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发挥作用的范围是覆盖全方位全社会的,具有强大的整合功能,能够团结和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贯穿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和环节,体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从而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追求。当前,最紧要的任务是加大研究力度,总结、提炼和概括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的、能够为人们普遍接受和身体力行的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全体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第六,鲜明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从中可以看出,把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相提并论,这在党的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实践证明,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基础内容和中心环节,对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道德、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建设,还是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其主体和基础都离不开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的个人品德建设。如果舍弃了个人品德建设这一主体和基础,那么整个道德大厦就有崩塌的危险。十七大鲜明提出加强个人品德建设的新要求,既突出了个人品德建设在全社会道德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又强调了个人品德建设这一私德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必将有利于全体公民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的道德目标和道德境界。

第七,鲜明提出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历史经验证明,思想政治工作是宣传思想领域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在人的思想精神领域搞建设,铸造的是人的灵魂工程,经营的是人心,因而具有教育、协调、凝聚、导向、保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思想政治工作要焕发生机、激发活力,必须进行观念、内容、方法、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十七大再一次重申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强调要“加强和改进”,特别是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不但反映了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紧迫性,而且提升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做好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重要分量,还提出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性、针对性、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的现实任务。

第八,鲜明提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任务。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是十七大报告的又一重要亮点。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国家的“魂”,是广大民众的精神慰藉。中华文化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想品格、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感情、思维方式和心理特征,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中华民族必须建设好自己共有的精神家园,否则就会迷失前进方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建设和谐文化,处理正确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关系,必须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增强民族认同、凝聚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推动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九,鲜明提出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把推进文化创新提到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由之路的高度来加以认识,从而对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推进文化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我们生活的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追求,对文化创新的要求会更多、标准会更高。要努力创造条件,推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充分涌流,使他们的一切才华都有展示舞台、一切创造都有实现空间、一切贡献都得到社会尊重。广大文化工作者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文化观念、内容、风格、流派的积极创新,大力推进文化体裁、题材、形式、手段的充分发展,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创作出更多更好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不断增强文化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十、鲜明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不难看出,十七大从完善政策的角度,鲜明提出文化体制改革要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新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又要反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坚持区别情况、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分步实施的方针,成效显著,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纵深发展的良好态势。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相统一的综合标准,不能单打一。

第十一、鲜明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的新举措。十七大报告指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这是报告的一项重要的新举措,体现了党中央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文化工作者的深切关怀,受到广大文化工作者的拥护和赞成,引起文艺界的高度关注。文化战线是一个需要极大地发挥个人创造激情和创造精神的特殊领域,知识分子集中,优秀人才荟萃,大家名家云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这一新举措的实施,既是对他们创造性劳动的认可和肯定,又是对创作思想和文化思潮的有效引导。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曾经采取不同形式对做出突出业绩的文化工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比如,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老舍“人民艺术家”称号,国务院授予夏衍“人民电影艺术家”称号,人事部经国务院批准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追授常香玉“人民艺术家”称号,等等。在此基础上,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设立全国统一的文化荣誉制度,使得人文领域有了国家级的荣誉称号和表彰标准,必将极大地调动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文化工作者投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十二、鲜明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本质所在。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不论是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还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都必须充分尊重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地让人民共享文化建设和发展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第十三、鲜明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发挥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十七大报告指出:“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在党的报告中,鲜明提出要高度重视和发挥现代高新科技手段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一重要科学论断,充分反映了科技和文化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大势,适应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要。实践证明,现代高新技术是文化建设的催化剂、助推器,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倍增和加速度的作用,谁掌握了最高最新的科技手段,谁的信息就传播的最快最广,谁的吸引力、影响力就最大最强。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技术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价值观念和文化理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影响世界和人心的话语权。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新的途径。应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在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尤其是要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和管理,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使之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新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

标签:;  ;  ;  

党的十七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观点_十七大报告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