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探究论文_赵晓霞

北京昌平中医医院儿科 北京 102200

【摘 要】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的临床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1年新生儿1000例、2015年—2016年新生儿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0—2011年新生儿设置为对照组,2015—2016年新生儿设置为治疗组,成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构建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评价体系,对医务人员进行规范培训和复训,按照复苏流程进行新生儿复苏并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通过比较治疗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1.30%,重度窒息率为0.10%,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2.40%,重度窒息率为0.30%,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复苏完成后对新生儿复苏流程临床正确应用率进行评价;结论:通过对新生儿临床复苏技术进行评价,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的正确掌握,降低新生儿的临床窒息发生率,提高存活率。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应用评价

新生儿窒息复苏术对于婴儿的存活有重要的影响,通过运用科学的、先进的手段可以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降低死亡率。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产科儿科医务人员的复苏水平,促进窒息复苏流程的正确应用,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我院从2012年开始就建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这对新生儿医务人员的复苏技术的规范培训和考核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复苏流程进行应用评价,提升了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011年构建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前新生儿1000例、2015年—2016年构建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后新生儿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2010—2011年新生儿设置为对照组,2015—2016年新生儿设置为治疗组[1]。

1.2方法

1.2.1构建新生儿窒息复苏评价体系[2]:①保障机制:在院内成立新生儿窒息复苏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新生儿复苏流程的执行情况、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及复苏设备的配置等,定期进行药物检查,评价患儿窒息复苏情况;②技术培训:由4名获得卫生部考核、具有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师资资格的人员作为教师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复训和考核,教材选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③复苏流程:新生儿出生后马上对其进行足月、羊水、呼吸和肌张力快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下一步策略,如果患儿在初步复苏后出现呼吸暂停、喘息或心率〈100次/min,给予脉氧饱和度监测并进行正压通气30s,如果心率仍〈100次/min,矫正通气步骤后心率〈60次/分,考虑气管插管配合心脏按压,插管后配合心脏按压30s一45秒后如果心率仍〈60次/min考虑肾上腺素药物辅助治疗;④复苏后评价:窒息复苏完成后参与抢救的护理人员认真填写抢救记录表,院内窒息复苏领导小组对记录表进行复苏流程评价,发现不规范后应立即进行纠正,对照组与治疗组患儿使用相同的技术培训与复苏流程方案,但不进行复苏效果评价,也不建立组织保障制度。

1.2.2诊断标准 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 评分在0-3分间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医学探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的计量表示采用(x+s)形式,当p<0.05时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的窒息率发生情况如表1所示,治疗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1.30%,重度窒息率为0.10%,对照组新生儿轻度窒息率为2.40%,重度窒息率为0.30%,治疗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对两组患儿的复苏评价情况进行评价,培训以后一共填写了100份新生儿窒息复苏现场抢救记录表,由院内领导小组对复苏流程的操作正确性进行评价,复苏流程临床正确应用率,按照复苏流程快速进行四项评估,其中评估的准确率达到100%,正压通气使用正确率达到100%,有2例患儿没有按照指征操作,当其心率>60次/min时,进行心脏按压,其正确率为98.0%,气管插管过程中有3例患儿插管时机把握不准确,正确率为97.0%,药物正确使用率为95.4%。

3、讨论

新生儿窒息是全世界范围内造成新生儿脑瘫、智力低下的主要病因,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让患儿长时间内处于缺氧状态,将会对患儿的全身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新生儿中大约有5%~10%的患儿出生时需要一定程度的呼吸支持,而大约有1%的新生儿需要进行积极的窒息复苏支持。操作规范的窒息复苏不仅能够大幅改善患儿的死亡率,同时还能有效降低其发生率。因此在进行窒息复苏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对于患儿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通过对新生儿临床复苏技术进行评价,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的正确掌握和熟练掌握,通过不断的强化和训练,能有效降低新生儿的临床窒息发生率。因此可以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姜洪霞,陈岩,刘洁.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的探讨[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01:90.

[2]谭玮,丁香平,周锦龙,刘淮,诸丰英,唐文燕,金小兰,郑九生. 736例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评价[J]. 中国医学工程,2013,04:33+35.

论文作者:赵晓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临床应用探究论文_赵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