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反映民意--评“文汇报新闻调查网”_新闻调查论文

准确反映民意--评“文汇报新闻调查网”_新闻调查论文

精确反映民意——记文汇报“WJ新闻调查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汇报论文,民意论文,精确论文,新闻调查论文,WJ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的下半年,文汇报经济部推出了三个系列的新闻栏目,其一为“WJ新闻调查网”,其二是“WJ现场测试”,其三便是“WJ街头调查”。

文汇报经济部的拼音缩写——WJ,在这三个栏目相继推出之后,在一定意义上正成为某种招牌新闻的标识。来自街头的抽样调查反映着都市风貌,现场测试则对服务行业形成强有力的冲击,而最新推出的公众新闻调查网则依靠其庞大的网络和精确的量化分析形成新闻延伸,有望成为颇受大众欢迎的另一类新闻样式。

调查新闻的兴起

90年代的新闻报道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基本涵义,其一乃是新闻事件本身,其二则应是大众对这一事件的态度,但应该是经过量化的、科学的态度。基于这样的前提,调查新闻在西方媒体早已风行一时,甚至成为左右政府决策,诠释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改革开放之后,一些国外著名的新闻调查机构,如盖洛普等已经开始涉足国内市场,其基本方式都是以家庭为主要对象,了解国人的消费、文化等趋向。

在新闻调查兴起之前,国内的商业性调查公司开始大量涌现,过去的1996、1997两年,上海出现了不少于300家商业调查机构,在客户的委托下对消费品市场进行量化分析,形成报告提供给客户。

尽管由于利之所趋会给这些调查公司的运作造成种种不规范的情况,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先进的技术手段却可能为新闻业带来全新的启迪。“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条脚一支笔”等等仍不失为一个现代新闻工作者的敬业写照,但是电话通信设备的高速发展、电脑智能设备的不断更新,却同样在为新闻从业者提供更为快捷、更为精确的运作手段,甚至可以说,这些设施将主宰未来的新闻业发展。

上海呼唤真正意义的调查新闻

1997年,上海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调查新闻。记者在马路上随机采访市民,这样的方式在电视、报纸等媒体的采访中相当多见,可以说它也是让新闻报道更活、更好看的重要手段。这样的方式可能更适用于场景式、扫瞄式的报道内容,但是在经济、政治等众多期待精确报道的领域,这样的方式应该讲离调查业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

比如,在公交改革、银行降息、货币化分房等重要措施实施之际,包括政府、研究机构、新闻媒体等等单位都希望听一听市民的反映。如果我们仅仅采用街头寻访的方式,能得出准确的答案吗?上海经济的腾飞,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确实在期待这样一个机构的诞生,那就是一个高效率、网络健全、高精确度的调查系统,为新闻事件提供迅捷的信息反馈。

建立这样一个系统,应该讲需要不少条件:其一,需要一个具有相当知名度的媒体或者机构,因为首要前提是你必须具备评判问题的权威性;其二,需要一批高质素的人才,更具体说,需要一批有能力的操作者以及一批专家学者组成的后援组织;其三,当然是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因为这一机构的运作都必须严格按照调查业的操作规范,涉及到硬件的投入、调查费用的支付等等。

从440万户家庭抽取万分之一的调查样本

1997年10月开始,文汇报经济部主任秦恒骥、副主任谭建忠等开始酝酿建立一个经济新闻的调查网络,他们把调查对象确定在上海的普通市民家庭,主要想听一听上海人对一些重要热门新闻的反应。这一设想得到了经济部记者编辑的热烈响应,纷纷出谋划策。上海调查业的最早创业者上海亚太投资咨询公司在技术上给予大力支持,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则承诺为调查提供高素质的调查员。

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研究,确立了这一工程的三步曲。第一步便是从上海250万门住宅电话中科学地抽取1000个电话号码,这些号码包括了上海所有的区县,而最终目的则是建立一个440户家庭的网络,因为上海家庭的总户数为440万,正好取其万分之一。

第二步,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10名学生组成的调查队在11月28日晚,同时向1000户上海家庭发出了征询电话,希望他们加入文汇报的公众新闻调查网。这些家庭似乎都是第一次接到这样的电话,他们的第一反应非常吃惊,“你们怎么会知道我们家的电话?”这几乎是所有家庭的同一问题。在得到调查人员耐心的解释之后,绝大多数家庭打消了顾虑,并开始和调查员进行一些饶有趣味的对话。

问:“我们是不是只需要讲好话?”

答:“不是,我们希望听到您最真实的想法,如果您只说好话,您会被视作不合作家庭。”

问:“国家大事需要听取我们家的意见吗?”

答:“当然,政府决策也需要听取民众的声音。”

问:“这是不是文汇报走入家庭的第一步?”

答:“也许是第一步,但绝不是唯一的一步。”

在这个夜晚,最让经济部同仁激动的莫过于,绝大多数上海人非常欢迎这样的方式,他们甚至认为,这样的网络将成为报纸与家庭之间联系的一座桥梁。

12月初,经济部向同意合作的家庭发出了征询信,希望他们详细填写家庭的所有情况,包括人员构成,年龄、职业、收入、文化程度等情况。半个月左右,接近90%的征询信飞回了文汇报社,经过统计专家的缜密处理,最终确立了一份440户上海家庭的名单,而正是他们构成了三个月后声名远播的文汇报WJ公众新闻调查网。

新闻调查网开始运作

调查网的第三步曲,当然是正式开始其调查工作。第一个调查主题,经济部选择了12月25日这个众说纷纭的日子。圣诞节是纯粹的舶来品,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似乎却有许多人热衷于过洋节日,而商家则更是将其视作发大财的机会,洋节日真的登陆上海了吗?

12月23日晚,调查网在4个小时内向440户网络家庭发出了征询问题,内容只有两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一是,您知道圣诞节吗?二是,您的家庭在圣诞夜有安排吗?所有的回答经统计处理之后得出了引人深思的结论:81.42%的上海人知道圣诞节,但是却有84.96%的上海人不愿过洋节日。前一个数字证明开放使人们眼界开阔,后一个数字却说明文化的底蕴并非轻易就能改变。这一调查也许是给一哄而起的商家泼了一盆冷水,圣诞夜当晚经济部派出的记者却从现场发回了足以证明调查数据确凿无疑的报道:鲜花娇艳少人买,酒家餐馆生意差,“平安夜”消费淡出。

这一报道在12月25日发表在文汇报上,当日就引起了强烈反响,利用科学而高效的手段得出的量化新闻比之来自一线的现场新闻各有其妙,但是两者的有机配合却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

1998年1月,调查网进行了一项关于“上海人怎么过年”的调查,其内容包括您的家庭今年准备在上海过年还是去外地旅游,以及年夜饭在何处吃,出门用什么交通工具,走亲访友送什么礼等等。这项调查在春节前两个星期刊登在文汇报上,随即成为上海许多饭店、商场等场所的“贺岁工程”教科书,许多商家从其中考虑如何把握商机、如何进行广告策划等等问题,一些人甚至打电话来调查网,希望调查网经常进行这样的调查,为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最成功的一次调查

“WJ新闻调查网”建立以来最成功的一次运作,是今年2月份上海召开的政协、人大期间所进行的4次连续报道。此届政协、人大会议,成为上海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因为改革的突飞猛进所带来的发展与阵痛正越来越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这个城市的命运连结在一起。调查网在初次调查上海人对徐匡迪市长政府工作报告的关注度时发现,其比例竟高达百分之百。经济部当即决定,对报告中的4个焦点问题进行连续调查和报道。

这四个方面调查的统计结果是,逾八成上海人对国企改革寄予厚望;九成上海人充分理解下岗再就业工程;浦东,面貌与观念的巨变;市民期望“绿”满上海。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事实上正是目前上海人所关心的重要问题,上海人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同样也是政府决策机构与相关研究机构所希望了解的信息。

尽管仍有不少人对改革中出现的阵痛不理解甚至失去信心,但是绝大多数上海人对问题已经有了更为理性的看法。被调查家庭所表现出的积极配合的态度,以及他们对改革问题的极大宽容,对上海发展所表达的信心,可以说深深感动了调查网的工作人员。调查人员经过了两个通宵的苦干,将调查结果全部统计分析处理,并在两会期间连续刊登在文汇报的两会专题报道中。

应该讲,这4篇调查新闻都引起了相当良好的反响,从而真正确立了“WJ新闻调查网”的品牌形象。最让工作人员振奋的是,徐匡迪市长在人大会议上,专门引用了新闻调查网的统计结果,这说明调查网的工作得到肯定,统计结果已成为委员们参政议政的参考资料。

WJ新闻调查网将和各地联网

与此同时,调查网本身也正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社会学家顾晓鸣强调,类似于圣诞调查这样的报道,事实上已经超越了消费的范畴,它所提出的问题包融了社会、文化等等内涵。顾晓鸣说,除了继续加强这一网络的建设之外,还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专家学者的调查网络,在同一话题中进行两次调查,最后将其结果作一点比较,相信会有一些有益的发现。这一建议将在近期投入运作。

经济学家陆德明认为,WJ新闻调查网开了先河,他相信这一网络将在短时间内赢得大量读者,他特别对调查网随后进行的“1998消费展望”情有独钟,他认为有四类人会认真阅读这一报道,那就是:经济学家、企业经营者、消费者,同时还有新闻业的同行。

设计专家华克强非常赞赏建立调查网络的决定,他强调,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包括社会科学在内的众多领域都提供了更为先进和精确的操作手段,谁先掌握这些方法,谁就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领有利地位。他同时还指出,走进家庭同样是未来报业发展应有的姿态,听取大众的声音,反映大众的声音,是办报人最基本的出发点。

文汇报总编辑石俊升、副总编辑茅廉涛等对该调查网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支持,强调要把调查网作为一个名牌栏目来办。中宣部阅评小组认为,“这些调查依据可靠,事实清楚,很有说服力,靠的是440户织成的这张网。愿该网日益壮大,为新闻报道的信息反馈提供更多更准确的数据和情况。”

在报社领导和经济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新闻调查网将考虑扩容,以吸引更多的上海家庭参与,成为目前国内首屈一指的调查机构。同时文汇报经济部已经与广州、成都、北京等地的新闻机构取得联系,将与他们共同建立当地的新闻调查网,这样,一些重要选题可以在全国各地同时展开,调查结果的权威性和可读性也将进一步增强。

标签:;  ;  ;  ;  ;  

准确反映民意--评“文汇报新闻调查网”_新闻调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