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情研究——1996年内蒙古经济形势分析和1997年宏观调控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蒙古论文,宏观调控论文,形势分析论文,年内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1996年全区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有效供给总量明显增加。预计全年经济增加率可以超过10%。经济的稳定发展,集中表现为社会供给总量实现了三个明显增长:
一是粮食生产获特大丰收。今年我区农作物总播面积增加较多,种植结构得到调整,特别是粮食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421.5万亩,占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数的一成多,是今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在300万亩以上的4个省区(河北、黑龙江、内蒙、陕西)之一。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全区粮食总产量307.06亿斤,比去年增产96亿斤,增长45.5%,创历史最高纪录,比大丰收的1993年增产85.4亿斤,粮食增幅居全国之首。油料、甜菜也将获得好收成。二是畜牧业生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继1995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突破6000万头(只)大关后,今年又突破6600万头(只)大关,达6697.7万头(只)。主要畜产品肉、毛、皮等产量均将比上年有明显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可能突破18%。三是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逐月好转。1—10月份,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85.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4%,增速不仅快于上半年1.9个百分点,也快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10月份增速高达16.3%。尤其是重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增加值累计增长13.3%,增速不仅快于上年同期3.5个百分点,也快于轻工业增速8.1个百分点。轻工业生产在市场约束不断强化的作用下,结构调整也有了一定进展。全区工业产品销售率由上半年的92.2%上升到94%。预计,全年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可望超过13%。
(二)宏观调控取得多方面积极成效,经济运行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控制物价取得阶段性成效,通货膨胀得到有效抑制。1-10月份全区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上涨5.9%和7.4%,涨幅不仅低于上年同期12.7%和11.4个百分点,也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持续三年之久的高通胀率得到有效抑制。从商品涨价因素分析看,新涨价因素影响较小,所占比重为40%,去年物价上涨的滞后影响所占比重达60%。预计,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涨幅可望控制在6.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可望控制在7.6%左右,均明显低于全年10%和12%的调控目标。二是地方税制改革顺利出台,财政收入增长加快。今年下半年以调整农牧业税率为主要内容的地方税改革出台,清缴欠税、漏税工作力度加大,保证了全区财政收入的较快增长。1-10月份,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0.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增速快于上半年8.3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组织的财政收入34.99亿元,增长22.8%,增速比上半年快1.8个百分点。但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企业所得税下降17.5%,直接影响地方财政收入进度。地方财政支出达79.17亿元,增长13.6。预计,加上新税制出台后增加的收入,全年财政总收入可望突破90亿元,名义增长18%左右,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13%左右。三是金融货币调近政策得到有效实施,金融形势相对稳定。伴随今年人民银行取消保值贴补率、而且调低存贷款利率等调控政策的相继出台,我区金融信贷运行也呈现出积极变化。10月末金融机构增速快于上半年0.7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末金融机构短期贷款比年初增加81.56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32.48亿元,工业、商业短期贷款增加较多。城乡储蓄存款增速有所减缓,活期储蓄比重上升。预计,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可达510亿元左右。四是生产资料和消费品等绝大部分商品呈现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适度从紧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实施,使得社会需求得到控制,能源、重要原材料等生产资料市场供求宽松,特别是投资品价格稳定,供大于求;消费品市场平稳,整个社会供应普遍呈现出较强的买方市场。
(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及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克服了进出口配额、出口退税政策变化等不利因素,出口继续增加。1—10月份,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41亿美元,增长6.9%。利用外资额等明显成效,前三季度,全区共签订利用外资合同94个,协议利用外资金额1.49亿美元,增长92%;共签订对外承包劳务合作项目金额677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3000万美元,分别增长54.4%和75.5%。预计,全年可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2亿美元以上,其中出口总额6.7亿美元以上,均比去年增长10%。
从以上所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出,尽管今年我区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但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使全区国民经济总体上仍然保持着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我区农牧业快速发展,为整个经济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巩固和完善农村牧区改革的措施,紧紧抓住农牧业这个基础不放,使全区农牧业生产不断跃上新的台阶,以“超越平均”的速度增长,我区人均粮、油、糖及众多畜产品占有量均进入全国前列,特别是今年农牧业生产双双夺得特大丰收,为全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非国有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正在逐步成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从前10个月看,全区乡及乡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增长25.4%,增速快于国有工业20.8个百分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3.8%上升为27.7%,逐渐成为三分天下有其一。非国有经济成份比重的上升,加速了经济主体多元化步伐,使我区经济主体的行为正在向决策分散化、经营风险承担多极化、利益分配多样化和投资资金来源多渠道发展,使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逐步提高。三是市场取向的改变使我区不断加快推进市场化过程。特别是在建设现代企业制度方面,一批企业经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企业集团,明晰产权,强化管理,企业市场应变能力大为增强,今年我区又有三家企业成为股票上市公司,并作为企业改革发展的先导,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我区已拥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5家,其中有一家发行的是境外股。1-10月份,全区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了23.2%,比国有工业的增速快18.6个百分点。四是通货膨胀的有效抑制,对促进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进一步好转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中央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使全国经济发展逐步向软着陆迈进,全国农业生产的大丰收为控制物价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控价已由治表转向表本兼治。再加上我区各级政府物价考核责任目标明确,农牧业生产连年获得丰收,全区物价形势好于全国。
当然,在充分肯定我区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问题。微观方面表现为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降,亏损增加,完成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困难较多,农畜产品再度出现了卖难等问题。宏观方面表现为即期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依然缓慢;地方财政仍很困难等。这些问题,有的应争取国家宏观政策取向区别对待来加以缓解,如投资下降、地区差距,有些是在消除经济过热、治理通胀和转换机制过程中难以避免的,而多数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来逐步加以解决。
二、发展经济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效益改善缓慢,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效益低下、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企业经济效益下滑是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今年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下半年,随着各地区宏观经济环境的调整和企业自身竞争能力的增强,效益大幅度下滑的不利局面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但总体进展较慢,截至前三季度仍未扭转全区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呈净亏损的困境。1—3季度,全区统计的2964户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下同)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62.99,比上半年回升了2.34个百分点,仍比上年同期低7.06个百分点,但距完成全年目标差距较大。生产的较快增长与实现利润的大幅度减少,亏损企业亏损额、应收帐款及产成品库存明显增加并存,情况依然较为严重。目前,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在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和企业,以及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企业实现利润下降幅度较大。1—3季度全区统计的2964户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占产值比重79%的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由去年同期净盈利4.53亿元变为今年的净亏损2.28亿元,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实现利润下降17.7%,而集体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8%。国有企业亏损面达50%,国有亏损企业共涉及职工47万人,这部分企业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下降近5%。二是轻工业经济效益下降幅度大于重工业。1—3季度全区轻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由去年同期净盈利0.34亿元变为净亏损1.96亿元,而重工业仍盈利1.05亿元,但比去年同期下降81%。三是多数盟市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下降。1—3季度全区12个盟市中,有9个盟市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比去年同期下降较多的盟市是包头、赤峰、哲盟、巴盟和阿盟,分别下降了15.13、12.57、17.25、12.04和33.86个百分点;只有呼市、呼盟和伊盟三个盟市综合经济效益指数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0.63、0.18和9.93个百分点。
企业经济效益滑坡,从表面原因看,主要是市场变化和成本费用增长过快的影响;从影响的具体因素看,即有历史的、现实的,也有外部的、内在的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具体分析,主要是多数生产企业长期以来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滞后,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低效益生产和一定程度上有效资源的浪费,再加上产品大路化、竞争能力弱,轻工业生产尤为突出,当经济降温市场发生明显变化时,企业产销循环严重受阻,经济效益急剧下滑。从深层原因看,主要是国有企业改革进展不快,企业良好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直接制约着效益的提高。目前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还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集中反映在现有的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具备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功能,企业社会负担依然较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明显滞后,特别是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企业的破产、兼并、重组等难以正常进行。尽管当前企业效益不好有其必然性的一面,是经济体制转轨条件下进行结构调整、资产重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但直接影响着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长和企业职工收入的增加。解决的办法决不能等待象以往大量松动银根,只能通过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来解决。
(二)即期需求相对不足,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下降较多,已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进入90年代,由于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80年代的消费——投资双重推动转变为投资推动作用逐渐增强,消费带动作用明显减弱。因此,经济的持续增长需要以合理的投资增长来带动。目前,即期需求相对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业产品销售率仍然偏低,1—10月份比上年同期下降1.04个百分点;我区消费需求增长平缓,1-10月份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53.26亿元,仅比上年同期增长13.7%,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物量增长7.4%,增速明显慢于全国,商品性的货币回笼增速明显回落;出口需求增长缓慢;投资需求受国家投资政策和信贷规模双紧制约,再加上自有建设资金极其有限,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幅度较大,造成经济增长没有较强的需求增长的拉动,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后劲。1-10月份全区国有单位完成固定资产110.8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0.3%,与全国增长19%的速度形成明显反差。其中,更新改造投资31.42亿元,下降20.2%。企业更新改造投资下降幅度更大,不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虽然我区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初始时期,各种有利因素支持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是今年以来二、三产业增长速度的趋缓,造成总体经济运行一度处于偏冷状态,其主要原因就是投资需求不足。尤其是国家向中西部倾斜的投资金融政策今年在我区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除批准我区一个地方大中型基建项目乌兰水泥厂开工外,国家重点新开工项目我区一个也没有。另外,新增中长期贷款规模、债券规模等也没有得到体现。特别是对于我区这样一个以“速度型效益”为主体的地区,没有投资的合理增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342亿元,增长16%左右;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将比上年下降6—10%。
(三)完成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目标困难较多。1——9月份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2128.86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50元,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前3个季度仅完成全年增收500元目标的一半,最后一个季度任务繁重。主要原因是职工工资增长缓慢,1—3季度全区职工工资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仅增长2.2%。
(四)农畜产品出售有较大困难,有可能造成农牧民增产少增收的不利局面。一是农畜产品收购资金缺口过大。今年我区农牧业生产的全面丰收,从产量到数额总值均高于以往任何一年,可各家银行受资金、信贷规模双紧制约,无法解决大量农畜产品收购资金,收购资金缺口很大。二是大量玉米受出口配额的限制难以外销,国内市场需求平淡,牲畜出栏进度缓慢,农牧民手中绒、毛积压严重;三是粮食仓储能力有限。目前,农畜产品销售再度出现了卖难,需要拿出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三、今后我区宏观调控的对策及1997年经济发展目标的确定
1996年我区经济的持续较快发展和通货膨胀的有效抑制,为新一轮经济周期开始打下稳定的基础。下阶段经济发展面临以下现实环境。
从客观环境看,国家的宏观调控力度由适度从紧转向紧趋活,宏观调控政策将在基本稳定和灵活调节中运作,整体经济走势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国家的货币政策将会在控制与微调中间歇挪动,投资政策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前提下保持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宏观调控的重点将由着重解决经济过热转为解决结构不合理和经济效益低等突出问题。这些客观环境必然对我区经济发展产生明显影响。会有利于推进“两个转变”的进程,客观上也会继续形成市场供大于求的总体格局,市场竞争的约束仍然很强。同时,仍然具备支持经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八五”时期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陆续发挥作用,国家明确提出的要集中资金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将向中西部倾斜的政策,特别是在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将会得到体现,增拨给我区投资建设资金,为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奠定一定基础。今年底年产1200万吨原煤的准格尔煤电路工程和年产52万吨尿素的内蒙古化肥厂可建成投产。还有,非国有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将对全区整体经济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从主观环境看,全区目标责任考核措施的全面实施,为确保完成明年经济各项任务提供了政治保证;97年香港回归祖国,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及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的到来,会创造更为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以深化国企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各项配套改革步伐将有所加快,这些都有利于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总起来看,下阶段特别是明年我区经济发展既面临着持续稳定发展的许多有利条件和新的机遇,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制约矛盾。主要是通货膨胀问题依然突出,潜在涨价压力仍很大。农牧业基础薄弱,综合生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改革的任务仍十分艰巨,各方面影响稳定的磨擦较多;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仍将继续,促使当前国民经济必须兼顾量与质共同发展。但经济效益的好转受多种因素制约,不可能一蹴而就,仍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鉴于上述原因,明年我区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应为:
一是明确宏观调控任务,主要是兼顾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继续严格控制物价涨幅,顺应国家宏观调控紧中趋活新形势,积极推进“两个转变”,努力实现“两个提高”,进一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科技含量,加大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力度。
二是突出宏观调控重点,进一步加强五个方面的工作。主要是为稳定经济增速,提高运行质量,确保全年调控目标的实现,具体应做好巩固农牧业基础,主要解决农牧业增产、农牧民增收的两大问题。同时,调整农牧业内部结构,努力促进农牧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升级,加速企业技术进步,实现工业生产的快速增长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回升;深化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各项配套改革;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快科技兴区战略的实施等。
三是加大财政信贷调控力度,实施紧中趋活的财政信贷政策,推进“两个转变”和“两个提高”的进程。财政工作要全区推行“零基预算”制度,强化税收征管,确保全年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财政支出应适当增加企业挖潜改造、农牧业基本建设和工资支出。信贷资金在合理要求扩大信贷规模的前提下,要不断优化存量,调整增量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四是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的适度增长,优化结构,增加技术改造投资。投资实际增长率大体与经济增长相协调,使经济增长有必要的投资需求拉动力。关键是解决国家投入相对减少和地方建设资金极其有限的困境。
五是推进国企改革。按照“抓大放小”的总体思路,大胆试验,因地制宜地确定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之路。同时,必须整体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各项配套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