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天津市 300110)
项目名称:探析留学生在校园内所遇文化融入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南开大学为例“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810055219。
摘要:本研究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南开大学的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南开大学留学生大多适应良好,小部分心理适应情况较差,年龄、性别、来华时间等条件对留学生有较大影响。笔者针对存在的问题对负责留学生教育和服务的高校及其工作者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南开大学;心理适应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留学生教育发展壮大,留学生的生源国家数量及人数逐年增长。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留学生选择来华深造,是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肯定,也体现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在逐年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来华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能否有效是体现我国留学生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南开大学力争到203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到本世纪中叶整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为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贡献南开力量。如何妥善解决留学生在校园内所遇到的适应问题是每所高校都需要关切的。作为国内高校的典型代表,此问题在南开大学的解决将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
二、调查方式
(一)调查方法:定性调查方法(访谈)与定量调查方法(调查问卷)相结合。
(二)调查总体情况
1.问卷回收情况:此次共回收21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208份。
2.性别分布:女性113人,男性94人。
3.年龄分布:20-25岁之间147人,20岁以下20人,25岁以上的41人。
4.来华时间分布:来华2年以内的学生141人,2-5年的学生56人,5年以上的学生11人。
三、调查结果
“在中国的生活使我常常感到焦虑”一题中选择“很不符合”41人,占比19.71%;选择“不太符合”79人,占比37.98%;选择“基本符合”79人,占比37.98%;选择“十分符合”9人,占比4.33%。
“在中国的生活使我常常感到孤独”一题中选择“很不符合”48人,占比23.08%;选择“不太符合”80人,占比38.46%;选择“基本符合”67人,占比32.21%;选择“十分符合”13人,占比6.25 %。
“在中国的生活使我常常情绪不稳定”一题中选择 “很不符合”48人,占比23.08%;选择“不太符合”85人,占比40.87%;选择“基本符合”67人,占比32.21%;选择“十分符合”8人,占比3.85%。
“我常常感到中国人不欢迎我”一题中选择“很不符合”51人,占比24.52%;选择“不太符合”87人,占比41.83%;选择“基本符合”58人,占比27.88%;选择“十分符合”12人,占比5.77%。
经过数据分析,笔者发现200余名留学生中,六成的心理适应良好。一部分同学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不太符合”始终是占比最大的选项,这说明南开大学的在华留学生大多存在轻微的心理问题。笔者将从性别、年龄、来华时间三方面分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性别差异性分析
“我常常感到焦虑”一题中选择“符合”的79人中,女性47人,占比59.49% ;男性32人,占比40.51%。“我常常感到孤独”一题中选择“符合”的67人中,女性38人,占比56.72%;男性29人,占比43.28%。“我常常情绪不稳定”一题中,选择“符合”的有67人,女性41人,男性26人。“我常常感到中国人不欢迎我”一题中,选择“符合”的有58人,其中女性31人,男性27人。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南开大学的女留学生面临着更严重的心理问题。一位阿塞拜疆的穆斯林女性感觉中国人对戴头巾的人有很大的偏见,走在路上有人用不友好的眼神看她。一位来自俄罗斯的女生认为中国人觉得她长得很凶,都不敢接近她,她很难找到中国朋友,感觉有些孤单。
(2)年龄差异性分析
“常常感到焦虑”一题选择“符合”的79人中,9人小于20岁,56人20-25岁,14人大于25岁,比例为45%,38%,34%。“常常感到孤独”一题选择“符合”的67人中,5人小于20岁,50人20-25岁,12人大于25岁,比例为25%,34%,29%。“常常情绪不稳定”一题选择“符合”的67人中,7人小于20岁,50人20-25岁,10人大于25岁,比例为35%,34%,25%。“常常感到中国人不欢迎我”一题选择“符合”的58人中,4人小于20岁,43人20-25岁,11人大于25岁,比例为20%,29%,27%。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的留学生的心理适应状态存在一定规律:年龄越大的来华留学生心理适应程度越好。原因可能是20岁以下的学生情绪波动大,面对困难时应对能力较差。来到完全陌生的国家学习和生活,诸多困难都会转化为压力源直接作用在他们身上,产生负面情绪。而 25岁以上留学生相对更加成熟,生活阅历更加丰富,跨文化心理适应程度可能更好。
(3)来华时间差异性分析
“常常感到焦虑”一题中选择“符合”的79人中, 2年以内54人,2-5年20人,5年以上5人,比例为38%,36%,45%。“常常感到孤独”一题中选择“符合”67人中, 2年以内40人,2-5年23人,5年以上4人,比例为28%,41%,36%。“常常感到中国人不欢迎我”一题中选择“符合”的58人中,2年以内32人,2-5年23人,5年以上5人,比例为23%,41%,45%。
从以上数据得出结论,来华留学生心理适应健康状况从高到低排序为来华5年以上、来华2年以内、来华2-5年的留学生,符合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三个阶段:观光心理、文化休克、文化适应阶段。第一阶段出现在留学生来华初期,新奇的心理让他们暂时忘记了可能面对的困难。当新鲜感退却后,来华留学生进入第二阶段,心理问题爆发,各方面困难接踵而至,让留学生产生焦虑、孤单等负面情绪。随着时间的进一步推移,留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克服了跨文化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进入到第三阶段。
四、建议
笔者通过以上分析针对南开大学留学生心理适应的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留学生的文化交流和沟通:鼓励留学生加入中国学生的社团;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沙龙;利用节日开展文艺表演活动,鼓励留学生展示才艺和民族风情;留学生和学习语言的中国学生结成语伴等。
2.对新生进行入学指导: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心理辅导,让他们对可能出现的文化冲突和适应障碍有所了解和准备;为他们设计专门的讲座,介绍所在市区和学校周边便于生活的信息。
3.完善留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针对不同特点的留学生制定不同的适应辅导方案。如针对因为交友障碍而适应不良的留学生,可以使用群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消除其孤独感;针对因为文化休克而走入低谷的留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参考文献
[1]孙乐岑.在华外国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现状调查及建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
[2]秦晔.高校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7.
论文作者:李晓一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4
标签:留学生论文; 南开大学论文; 心理论文; 人中论文; 中国论文; 不太论文; 比例为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