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Q的班主任培训实践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班主任论文,QQ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以QQ为平台的班主任培训探索 2012年11月,主要面向沙溪一中和太仓实验中学两校班主任的“班主任之家”QQ学习讨论群成立了,这个群还吸纳了少数其他省市优秀班主任,邀请了部分德育杂志编辑、大学教授、省教科院专家等。虽然利用QQ进行教师培训并不鲜见,但也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摸索,这个群在培训两校班主任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也为学校通过网络进行更广泛的教师培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 1.“班主任之家”群的活动方式及相关制度 “班主任之家”是利用QQ进行网上实时讨论的一种培训活动。所有群成员在约定时间内,在不同地点就某个案例、某种观点、某种做法通过QQ文字进行深入讨论,发表各自观点,通过群成员思想碰撞,从而达到汲取他人智慧,启迪自己思维的培训目的,是一种通过QQ实现的脑力激荡。群活动时间定在每周三晚上八点开始,一般每次活动都要持续两小时以上。非讨论学习时间除了提前公布讨论主题,提醒相关活动要求外,可以自由交流感兴趣的话题。 为保证群成员能够在学习讨论中受益,我们汲取其他类似群培训效果不佳的经验教训,制定了较为严苛的群制度。比如每周三进行的讨论学习原则上必须参加,特殊情况可以请假,但连续缺席两次不论原因均会被移除出群;除了有专人负责点名外,还有人对讨论情况进行考核,对不发言或者发言质量不高的要提醒,直至开除,主要目的是迫使参与者主动积极思考;群主会适时布置一些与讨论主题相关的作业,像结合自身的工作案例和反思、德育内容设计、来自网上其他班主任的求助解决等,连续两次不按时完成作业的,也会被移除出群。还有讨论时的一些细节,比如成员发言时要尽可能把该说的话整段贴出来,防止他人插话出现文义不通;讨论学习时不说无用的话,要直奔讨论主题以节约时间;为便于整理,讨论学习中不能出现图片等等。群规则是在讨论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的结果,比如原来群成员可以随意加入,到后来主动进行人员精简;从原来对发言和作业都没有具体要求,讨论学习比较宽松到后来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以提高学习效果。规则调整的核心,都是围绕着提高群成员讨论的质量,围绕着提高群成员的学习效果。 2.“班主任之家”群的组织结构和分工 为保证QQ群沿着既定的规划长效运行,让培训真正发挥效益而非流于形式,我们构建了以群主、专家为核心的第一层级,以主持人、文字整理员、宣传员等为重要工作人员的第二层级,以其他群成员为第三层级的三级组织架构体系,以明确各自在群中的分工。 群主和专家无疑是整个群的核心。他们引领着群的发展方向,负责安排人员分工、凝聚人心、出台制度、选择讨论话题等等。讨论话题的选择比较重要,既要保证有积极的讨论意义,又要具有普遍适用意义,还要让群成员都能有所思考和感悟。因为群成员都是自觉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的培训学习,缺少行政命令的干预,群友仅凭着对工作的热爱和需要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这不仅需要群主有强大的号召力,更需要全心全意付出,用最好的培训效果来吸引群成员,因此群主和专家是办好群最为重要的人物,是核心中的核心。 群的正常运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把一些重要工作分解到其他骨干成员中,发挥大家的作用便是顺理成章的了。主持人是每次讨论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岗位,安排讨论时发言的先后次序,控制发言节骤,保证发言的流畅和完整性等都关乎着讨论的质量,主持人还要能够控得住大局,尽管讨论时提倡成员各抒己见,但主持人仍需要有足够的话语权引导话题方向,否则讨论很容易偏离主题,主持人较多由群主或专家兼任;文字整理人员负责对每次讨论后的内容进行整理,把无用或重复的内容去除,形成可读性较强的电子稿后上传到群共享中供大家后续的再学习;宣传员要提前把讨论的话题发给每个群成员,把讨论相关的要求或者作业进行提前布置;还有人专门负责点名,负责群作业的收交及对收交的作业进行整理汇编等。 3.处理好几对矛盾是“班主任之家”群健康发展的关键 多年来笔者先后加入了“全国班主任尖峰论坛”“中国教师联盟”等QQ学习群,坚持与群友们通过网络互动汲取知识,见证了每个群的蓬勃发展和遭遇的瓶颈。带着思考边实践边摸索,特别是处理好了几对矛盾,使“班主任之家”群的成功运作不断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是群成员人数从主动吸纳到严格限定。作为学校管理者,总是希望更多的班主任能够参与到这个群中,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毕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除了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整合这些名家资源也相当不容易;而另一方面,基于QQ的学习讨论群并不适合太多的人同时参与讨论,人太多会造成刷屏现象,即还没来得及看上一人的发言,下一位已经把新的内容贴了出来,而且发言人太多更容易偏离讨论主题,最终导致场面热闹而实效不佳,“全国班主任尖峰论坛”就因人多而不得不分为若干子群。学校希望尽可能多的人参加与QQ群要保证效果控制人数是一对难于调和的矛盾,综合考虑后群主还是决定保证学习质量控制人数。于是,通过不断强化群制度来精简已加入的班主任,使原本最高峰时期的40多名两校班主任逐渐减少到15人。从实践来看20人左右的学习讨论效果是最好的。 二是从宽松学习到规定作业。能够坚持遵守群规则继续留在群里的班主任,肯定有着积极上进的心,有着强烈的职业追求,这一点毋庸置疑。最初的学习比较宽松,没有什么写作任务,大家就在相约时间里对某个案例进行点评,发表观点,热烈讨论后就算结束了。而我们清楚地知道,要提高讨论学习的效果,思考总结是必不可少的,否则热烈讨论甚至争论过后,大家的精彩发言和集体智慧可能随之消散,永远不会内化为班主任自己的东西,也不能很好地提升班主任的能力。于是我们规定了必要的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懒于动笔的班主任们能够认真思考,总结自己的经验,反思自己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学习相互的练笔,发现他人的精彩案例,让讨论学习的形式更加灵活,同时可以为群友积累更多的班主任经验案例,为结集成书积累资料,提高成就感与幸福感。当然,由于班主任平时工作都相当忙碌,有些班主任有好的想法做法但不擅长用文字表述,作业变成了他们的负担,这并不是我们的初衷。是否需要布置作业,或者说用作业来考核群友仍有争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我觉得用适当的作业来促进班主任的反思与提高写作水平还是需要的。 二、“班主任之家”群取得的成绩及推广思考 两校近20名班主任借助“班主任之家”这个平台,在名师引领下,通过两年多的案例学习、点评反思、工作体悟、经验交流,不仅工作能力有明显改观,理论水平也有质的飞跃,工作的责任心也越来越强。两年来群里老师撰写了很多案例和论文,有成功的经验做法,也有失败的教训总结,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和经验总结都是班主任工作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个群还有很多地方可以改进,有的甚至是致命的问题需要解决,另外还总结出了把这样的培训模式嫁接到其他的教师培训中,让QQ为学校一体化管理下的师资培训发挥效益。 一是发挥好专家的作用是办好群的关键。这个群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取得较好的效果,与群内知名专家的无私奉献与高水平的专业引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之所以两校这么多班主任能够自觉接受培训,除了自身的职业追求外,专家引领让他们感受到进步,体验到成功是相当重要的。可以这样说,一旦老师们觉得培训效果一般,缺少培训后的成功感,很难相信他们会坚持下来。因此发挥好群内专家作用,是群有效运行关键中的关键。 二是增加观察员可以培养更多教师。为保证培训效果,目前活跃在这个群中的班主任被精简到了15人,只占两校班主任总数的一小部分,培训效果再好而辐射面有限。如果吸收更多班主任加入则会导致学习讨论效果降低,这已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因此可以采用变通的方法进行,即原来群成员照常开展学习讨论,而新吸收进来的班主任只学习不发言,在每次讨论结束后写一些思考之类的文字,同样可以产生比较好的作用效果,这样既不会对群讨论产生影响,也可以让更多的班主任接受培训。另外还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即把群成员按一定要求分成若干组,明确某组什么时候交流讨论,其他时间该组成员只能学习不能发言,这时学习者的身份就是观察员了。 三是改进平台以适合其他学科的培训。“班主任之家”群是纯文字的交流,这注定了群成员需要有快速文字录入的能力,也限定了某些文字录入能力不强的老师加入,优点是每次讨论结束后的记录可以供继续学习。而像数学这样的理科符号录入相当麻烦,用纯文字进行交流必然会大大影响速度,也会影响到交流的流畅体验感。因此完全可以利用QQ语音、YY语音等平台,通过实时的语音交流来实现互动。标签:qq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