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古津渡文化内涵研究-以湘潭为例论文

湘江古津渡文化内涵研究
——以湘潭为例

樊 衍 刘自爱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摘 要: 津渡是各种物资、人员以及文化、习俗的集散和交流的中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丰厚的历史底蕴。而湘潭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津渡码头城市,经历了津渡文化从形成、繁盛到衰落再到现代化更替与发展的过程。从湘潭古津渡的历史文化溯源出发,对湘潭古津渡文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梳理,并分别从商贸文化、建筑景观文化、文学艺术以及市井文化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

关键词: 古津渡文化;商贸文化;建筑景观文化;市井文化

0 引言

湘江又成湘水,是湖南省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的一条主要支流,流经湖南省永州市、衡阳市、株洲市、湘潭市、长沙市、岳阳市,贯穿省境南北。其干支流大部分都可以通航,古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湘潭滨临湘江,全部水系均属湘江水系,作为湖南黄金水道旁边的港口城市,江面宽阔、水势平稳,无礁石风涛之险,具有发展水运的良好条件,因此成为古代重要的津渡码头城市。“津渡”(ferry)又称为渡口,是各种物资、人员、文化的集散和交流的中心,是古代水路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往于津渡的各行各业的人的活动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古津渡的繁荣不仅让湘潭古城的商业和运输业的兴旺起来,也带来了商贸文化、建筑景观文化、文学艺术、市井文化等文化的繁荣。这些由古津渡文化衍生出的各种文化类型,组成了湘潭古津渡文化的丰富内涵。

1 商贸文化

明清两代,湘潭是湖南省最大的两个城市之一,商业繁荣,赋税居全省之冠。城区沿江津渡近40处,店铺4500余家,街市鱗次栉比。汇兑业、钱庄业、典当业都很发达,银票流通频率甚高,仅钱庄年汇兑以白银干万两计,故有“金湘潭”之称,世称“天下第一壮县”。清代中期的湘潭城已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之都、金融之都。

米铺:清代,湖南号称天下粮仓,粮食产量和外销量都很大,洞庭湖一带及湘江流域各州县所产谷米多汇集湘潭,再转销汉口、江浙、广东。湘潭、九江、芜湖、无锡成为当时全国的四大米市。

药铺:从康熙初年江西药材商人移居湘潭开始,我国西北、西南等地药材加上广州运来的西亚和南洋的各种药材就汇集于此,湘潭成为当时闻名全国的四大药都之一,且有药不到湘潭不齐,药不到湘潭不灵之说,药业成为湘潭的重要经济支柱。

当铺:当铺是经营典当业务的金融机构。清代中后期,由于赋税增加,官府搜刮民脂民膏,民间也有散物资需要寄卖,典当业于是开始兴起,当时湘潭城区当铺就有百余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义源当”。

票号:票号经营汇兑出现于清中期。1821年,山西票商在湘潭设“日昇昌”分号。晋商汇兑秘诀有“常(指银圆)纹(指白银,包括银条银锭、圆丝银)通在湘潭县”之句,说明湘潭在票号汇兑方面信誉极高,故有“长沙里手湘潭票”之俚语。

钱庄:钱庄主要经营银票兑现和存、贷款。湘潭钱庄将散碎银两浇铸成“圆丝银”流行于市,成为种独特的硬通货,流通于湘潭城乡。清末湘潭钱庄达到百余家,月流通达百余万两白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由秋瑾的母亲、兄长与其丈夫王廷钧合股开设的“和济钱庄”。

古津渡码头:湘潭在明清时期商业贸易发达,有“小南京”、“金湘潭”的美称,到清朝末年时货物装卸码头达到54座之多。在湘潭的外籍商人按各自籍贯或同业关系或经营关系结成了商业帮会。清朝初年到清朝中期,湘潭古城内形成了江西、广东、福建、江苏、江南、北五省(山西、陕西、山东、河南、甘肃)及本帮共七大商帮,江边的船户则分成九个商帮。古津渡的组成部分除了码头、泊岸、渡船、渡夫、之外,通常还包括旅客休憩的凉亭、贮藏渡船的房屋、渡口的桅杆、夜晚照明的灯笼等等。津渡的设置地点一般都是在连通江、河、湖、海的交通要道上,且会选择设置在水流平缓、船只易于停泊的地方。古津渡渡口分为三类:官渡、义渡、私渡。官渡一般都是由官府设立,其修建以及管理维护经费都是由政府负责,渡口来往的旅客不用向渡夫支付费用。义渡多是由地方绅耆以及官员、生员、女性等身份不同的阶层来募款捐资设置。私渡则是私人运营及维护的渡口,通常是由官渡或者义渡转变而来。

街巷空间:湘潭市旧城区主要集中在河西沿江一带,旧城区沿湘江呈带状分布。明朝嘉靖年间湘潭古城筑城,分别建有瞻岳门、观湘门、熙春门、拱极门四座城门,城内有三街、九巷、二十六坊。三街分别叫宣化街、河街、大街。从熙春门到板石巷的叫宣化街;从燕子桥到锦湾的叫河街;至学宫东的叫大街。如今,老城区街巷空间仍沿袭原有“三横九纵”的形态格局,三横为大雷家巷、井勘巷、城正街;九纵为新育里巷、广大香巷、板石巷、城隍庙巷、学坪路街、胜利巷、泗州庵巷、社区小巷、通济门巷。老城区街巷结构具有完整紧湊的传统居住及商业文化空间特征,表现为有机生长的空间形态、尺度宜人的街廓比例、细致丰富的街巷界面。湘潭古城街巷的另外一大特色是“总”。“总”的称谓,最早是元朝没有筑城前的一种市民的组织,后来成为湘潭所特有的地域区划名称。湘潭城在明朝筑城之前一共设有十八个总,到了清朝又把十八总外延伸部分称为十九总。每总都以一个渡口作为标志建筑,相距千米左右为一总,每总首尾设栅为卫,设员管理公共事务,入夜关栅,派专人打更,至天明则启。因为“总”与航运商业具有紧密的联系,它们也成了湘潭港市的见证,“总”沿江排列,大致可以以码头来分隔,日后十三总习称航运码头,十四,十五总习称客运码头,十六总习称货运码头,而十八总则称为大码头。

2 建筑景观文化

茶庄:因贸易兴盛,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湘潭成为湖南最大的茶叶对外销售和集散市场,当时省内最大的茶产区安化茶商都从这里将茶叶装箱外运,高峰时茶庄达60多家。

1.2.4 术后有效咳嗽指导 ①指导患者坐在床上,上身微向前倾,双手手指交叉横压在伤口上,采用横膈呼吸,口微开,深吸气,再以两次短促的呼吸,呼出所有气体,然后维持嘴微张,快速吸一口气再用力咳嗽一两次,把痰液咳出来。②术后常规雾化吸入每日2次,持续1周。每次雾化治疗结束半小时内护理人员协助患者进行拍背咳痰。

传统建筑:会馆是由同一籍贯或同一行业的人在某个城市设立的联络处,相当于现今的驻某地办事处。会馆一般内设会所、议事堂、宾馆等。当时,在湘潭设会馆最多的是江西帮所,共有13馆;而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会馆只有北五省会馆——关圣殿,它位于湘潭市平政路,建于清康熙年间,由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甘肃等五省商民集资筹建,为一商民会馆(表1所示)。另外,湘潭传统建筑还包括寺庙、宗教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如城正街基督教堂、城内文庙)以及传统民居。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式主要包括牌楼式居住空间、以户为单位的长进深居住空间、前店后坊式或下店上居式居住空间以及围合天井式居住空间。

湘潭繁荣的商贸和运输业不仅带来了人员和物资的频繁流动,也带来了积极的文化交流。从唐贞观年间,潭州就开始修建驿道,疏浚河川,湘潭经济、文化有了比较快速的发展。“大唐兴寺”就是由唐朝的中书令、大书法家褚遂良被贬到潭州后,在湘潭题词改名而成。到了宋朝,湘潭学校教育受到重视。湘潭县址移到湘潭市区境内后,在县城设儒学,建立了多处文庙与佛寺。南宋末年,为避战乱,江浙闽学者纷纷迁到湖南等内陆省份。其中最有代表的是胡安国、胡宏父子,他们从荆州迁居湘潭,建立碧泉书院,开坛讲学,招授门徒,首开“湖湘学派”之风。湖湘学派把教书育人、学术研究与经世致用、救国救民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以“经世致用”、“经邦济世”为核心思想的湖湘学派,对湘潭文化教育的发展功勋卓著。湖湘学派为国家培育了大批英才,产生了一批注重经世功用、政绩卓著的仕宦,其中代表性的人物如王夫之、曾国藩等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表1 清代湘会馆、宾馆一览表

3 文学艺术

运用医学SPSS20.0版本软件分析及处理文中数据,以P<0.05表示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对比的资料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安培力实际上是导体中自由电荷在运动时,受到洛伦兹力分力的总和,并不是洛伦兹力的合力。因此,可说安培力的微观是洛伦兹力,但是不能说洛伦兹力的宏观是安培力。洛伦兹力不做功,而安培力是要做功的,也可以说洛伦兹力分力的在宏观上是要做功的,且安培力在做负功时会等于其产生的焦耳热,而前提则是导体回路中有动生电动势产生。通过对两力之间的深层次的讨论,可以让高中生对二者力理解得更加透彻,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容易掌握解题的思路。

4 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是来自于老百姓们质朴的、原始的、纯真的日常生活并由此而生发的具有生活气息的、传统的和经久不衰的、特色的文化现象,它传承于社会,并世代延续承袭。清朝初年湘潭民间盛传的十四首“竹枝词”就是一种记录社会生活和民情风俗的七言绝句。民间的生辰、祭祀、中元、节庆、禾苗治虫、酬谢大神等多以传统舞狮、地方曲艺、皮影戏、木偶戏等民俗活动形式表达,民情风俗节日活动使老城区的公共空间被赋予更多的意义。比如,每年端午节时的龙舟竞渡和插菖蒲、艾草和挂葛藤活动以及元宵节的天符庙灯会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市井民俗活动。而会馆的神灵设置始终是会馆保持其完整性的首要条件和重要部件,是会馆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它凝聚了社会环境的熔冶,也规范了会馆发展的方向。

5 结语

湘潭位于湘江边,又是古时重要的津渡码头城市,可以说是津渡的商贸造就了湘潭古城的兴盛。研究湘潭古津渡文化,对研究湘潭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战争破坏、政治运动以及城市开发等各种原因,湘潭历史街区越来越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趋向于“千城一面”的样貌。因此,如何在对湘潭旅游资源进行深度挖掘的基础上,保留湘潭的古津渡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全国各地基本上全部开通了网络服务。农业银行要开展金融扶贫,就要利用好互联网这一工具,积极为客户抵押担保不足、信息不对称、财务成本高等多方面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以便于同时关注服务与风险、兼职发展与保障,逐步扩大网络支付结算工作范围,做实金融扶贫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岚.基于码头文化的保护与湘潭城市建设的地域性表达[D].长沙:湖南大学,2012,(11).

[2] 王日根.明清民间社会的秩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3:218.

[3] 周磊.湘潭老城故事[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21-35.

[4] 漫话湘潭编委会.漫话湘潭[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230-235.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湘江津渡文化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16C0657)。

作者简介: 樊衍(1980-),男,汉族, 湖南溆浦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室内设计。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9311/j.cnki.1672-3198.2019.35.040

标签:;  ;  ;  ;  ;  

湘江古津渡文化内涵研究-以湘潭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