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
(苏州市广济医院精神科女病房;江苏苏州215137 )
【摘要】目的:观察利培酮+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8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单用利培酮的对照组、加行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组,每组2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PANSS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明显变化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利培酮的基础上加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比单用利培酮更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的病情。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利培酮;认知行为治疗;临床效果
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亚型精神分裂症,是指患者在使用抗精神病药后依然残留有某些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如意志减退、情感淡漠、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幻听等阳性症状,这些症状的残留会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加大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1]。虽然可以使用利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但疗程较长,见效较慢,故临床联合采取其他方法来提高疗效。本文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8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试观察利培酮+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8例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患者,以治疗方法的不同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组,每组24例。研究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28岁~70岁,平均(49.27±11.17)岁;病程1年~7年,平均(4.66±1.23)年。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29岁~69岁,平均(49.19±11.28)岁;病程2年~6年,平均(4.69±1.20)年。将年龄和性别分布、平均病程等资料纳入到统计学软件中对比,结果为P>0.05,即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比较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对照组单药使用利培酮口崩片,用法用量为:口服,初始1mg/日,后根据患者病情轻重逐渐增加至4mg/日,最多不可超过8mg/日。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认知行为疗法,具体为:①为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使其了解阴性、阳性、一般精神症状的表现、发生原因以及消除方法,端正患者的认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患者积极交流,引导其忽略自身缺点,经常表扬其优点,使其树立信心,增强个人人生价值观与自我效能感。②每周与患者至少交流2次,以协助患者消除家庭中的消极因素,重组其自我认知,将其内心中的负面自我认知全部消除,使其具有更强的自我支持。为了不断改进后续的治疗方案,治疗结束后应进行疗效记录并为患者体检。③结合患者兴趣爱好为患者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每日2次,每次30分钟,以纠正其不良生活习惯,改变其病态表现。④鼓励患者进行社交训练,以非强硬手段去纠正其错误的行为和认知,避免打击其自信心。
治疗期间,患者不得服用其他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不得采用电休克疗法,若有锥体外系等不良反应发生,则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PANSS评分。PANSS评分以阴性与阳性症状量表进行评定,用于反映精神分裂症症状的轻重,评定项目为阴性症状7项、阳性症状7项、一般精神症状16项,共计30项,按照轻重程度分别计1~7分,PANSS评分越高,则患者精神分裂症症状越严重[2]。
1.4 统计学方法
在SPSS 19.0版统计学软件中纳入本研究中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数据,计量数据以(x-±s)表示,行t检验,通过统计分析后结果若为P<0.05,那么便意味着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PANSS评分较为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评分均有明显变化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精神疾病类型,精神病患者中约有50%属于这一类型,患者病情多迁延,在思维、认知、情感及行为上存在不同程度障碍。药物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方法,本文中对照组使用的利培酮便是治疗该病的常用药物,其作为苯并异噁唑的衍生物,可以选择性地拮抗5-羟色胺与多巴胺受体,改善由二者功能障碍所引发的情感障碍与认知障碍,但单药使用疗效有限,例如,单药使用利培酮虽然可以提高患者的语言通畅度、视觉开启速率与行为执行能力,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并且在运动功能抑制上也有明显的局限性,而剂量较大又会产生明显的副作用,使患者出现焦虑、嗜睡、头晕、恶心、便秘、消化不良、鼻炎、皮疹等不良反应或锥体外系症状,特别是女性患者,很可能因此而出现泌乳素升高,进而导致性功能障碍、闭经或溢乳。对此,本文中研究组选择加行认知行为疗法这种心理支持技术,其针对患者的情绪、行为等外在表现,分析其思维活动等核心观念,在证据支持下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错误认知与负性情绪,其是通过改变患者的信念与思维来使其认识到自身行为上的不足,借由减少患者的病耻感来控制患者的行为,消除患者的行为障碍,提高患者的社交能力和活动能力,故最终可以达到有效改善患者阴性、阳性、精神症状的目的[3]。见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PAN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与治疗前(P<0.05),正是利培酮+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效果更加显著的体现。
结语:
利培酮+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疗效显著,临床应积极推行,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一般精神症状。
【参考文献】
[1]吴冬薇.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对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控制效果[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8,17(06):921-922.
[2]王凯,张永艳,刘西和,等.利培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04):642-644+654.
[3]刘裕海.利培酮结合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残留型症状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34):118-119.
论文作者:张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分裂症论文; 症状论文; 认知论文; 统计学论文; 阴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8月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