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军
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 浙江温州 325006
摘要:水文、环境方面的地质研究包括地质构造的研究,最终多是服务于国家的基础建设事业,在国家的发展建设中占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家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那么对于基础建设也需要更加科学有效地方式进行,对于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就应该更进一步,在科学层面上满足国家发展产生的大量需要,这也就要求者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工作必须顺应国际趋势进行。本文就针对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地质构造
1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性
1.1水文地质
水文地质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地下水为主导的在自然界中的变化和运动。在水文地质中的研究主要有治水和找水两种方式。治水主要是在地质的勘测中对各类工作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干扰进行研究;找水则是通过对地质成分进行研究确定地层水的缝分布情况或位置确定,并在后续的工作中或打井或规避,增加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减少地层水给人类获取资源带来的影响。
1.2环境地质
环境地质出现于上世纪中叶,最开始是为了对地面沉降、滑坡、泥石流等问题进行解决而提、出的一个新兴的理念。环境地质主要针对的方向是范围大、影响深的自然灾害地质或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影响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在国民经济开发的重点地区以及交通运营线路的规划进行评估,利用科学的方式进行环境层面的地质测量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减小由于地质变化等因素引起的自然灾害或人为行为给人类经济建设或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就目前国内的环境地质情况看,在地面水源、土壤以及地下污染治理工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在对环境进行治理或风险规避中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工作,这也就为以后环境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经验和资料。
2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科技化
科技化是越来越多的学科所提倡的发展方向,结合目前国内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的国情,对我国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进行科技化改造,是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方面需要发展的一个较为重要的方向,除了在科技以及设备的先进应用外,还应当对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应用在与政府职能机构服务内容相结合,在履行政府法律的方向上有所涉及,利用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对于环境监测、区域水体监督的便利为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工作提供便利和支持。此外,多学科的延伸也应当成为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在地质构造研究中开展的方向,利用地质学的基础学科以及其他的学科进行结合,在工程建设中发挥出更加具体,更有指导意义的作用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3水文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分析
3.1水文地质分析
1)地下水水质
据统计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白洋淀、阳澄湖、鄱阳湖、洞庭湖、镜泊湖赫然在列,滇池水质重度污染。而且,大量天然湖泊消失或大面积缩减,“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气蒸云梦泽”的洞庭湖湖面大幅缩小,“水情即省情”的湖北湖泊面积锐减、湿地萎缩。
2)含水层
含水层是指储有地下水的透水层。凡透水性能好空隙大的岩石以及卵石、粗沙、疏松的沉积物、富有裂隙的岩石,岩溶发育的岩石均可为含水层。含水层种类有许多种,其中如含水层上下为不透水地层直接覆盖,地下水充满两层不透水层简称为受拘限含水层。若地下水面之上无不透水层,则水面即为地下水位,称为非拘限含水层。
3.2水文地质特征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貌形态多变,地质构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多样。中国水位地质分为4个基本类型,16个亚类型。下文简要分析松散沉积物孔隙水与基岩裂隙水量哥基本类型,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供以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1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分析
堆积平原冲、洪积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大平原。平原规模大、地形平坦,巨厚的松散沉积物的岩性主要为砂及砂砾石,结构松散,多呈层状分布。如:松辽平原由松辽分水岭隔为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松嫩平原,地下不从四周向中心汇集,第四纪沉积物厚度约为80~150米。西部多为倾斜扇形地,砂砾石潜水含水层厚10~50米,水位埋深5~10米,富水程度较好。
山间盆(谷)地冲积层孔隙水:由于山区局部受构造控制作用形成断陷盆地,经河流冲刷及松散沉积物的逐步堆积,出现规模较小,沉积厚度不等的山间盆(谷)地,这里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分布广泛,且水量校丰富。在全国山区范围的山间盆地及谷地约有百余个,其中较大的有新疆的吐鲁番-哈密盆地和伊犁盆地,这两个盆地面积都是约5万平方公里。
滨海平原冲、海积层孔隙水:主要在东部沿海地带。我国的海岸线长约18000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之一。以此构成滨海平原或三角洲松散沉积物孔隙含水层,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细、粉砂及淤泥质粘土、砂质粘土等,局部地区含水砂层分布零星。
内陆盆地山带冲、洪积层孔隙水: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着准噶尔、塔里木、柴达木等内陆盆地。盆地边缘地域辽阔,冲洪积物沉积巨厚。广布的山前倾斜平原,顶部常为弋壁砾石层。
3.2.2基岩裂隙水分析
丘陵、高原碎屑岩裂隙水:碎屑岩类主要包括砂岩、砂砾岩、页岩等。岩石结构极密,且较脆硬,抗风化能力强,风化裂隙不甚发育,透水性微弱。山地、丘陵岩浆岩裂隙水:岩浆岩结晶致密,多呈块状或似块状结构,抗风化能力相对较弱,表层裂隙极为发育,其风化厚度一般10-30米,局部地段大于30米。山地变质岩裂隙水:变质岩类分布地区地下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中。
3.3环境地质分析
3.3.1地形、地貌
地貌区域根据其成因划分为三个部分:其一,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东部季风湿润区,主要包括东北、华北和华南,海拔多在500m以下的地区;其二,以风力和干燥剥蚀为主的西北干燥区,位于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和昆仑山一线以西以北海拔l000m左右的地区;其三,以冰缘和冰川作用占优势的青藏高原区,位于横断山以西,昆仑山以南海拔4000m、5000m的地区。从地势和地貌分而言,我国是山地多于平原,其中山地与丘陵占我国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这是我国土地资源面貌的基本特征之一。
3.3.2地层及地质构造
1)地层结构分析
①单一结构型。主要由卵砾(漂)石组成,透水性强而均一,但厚度一般不大。下伏基岩可作为相对隔水底板,渗漏边界条件较简单,易于确定。上游河段多此型式,由于谷坡高陡,松散堆积物多分布于谷底,所以渗漏主要发生于坝基。此种型式可引起严重的渗漏,但易于处理。②多厚层结构型。其一,自上而下颗粒组成逐层变粗的多层结构。透水性自上而下逐渐变强,故可把它简化为上弱下强(透水)的双层结构。显然,上部弱水层的透水性和完整程度对于控制坝区渗漏有重要作用。其二,粗、细粒互层结构。透水层强弱相间,因此对渗漏条件的控制取决于细粒弱透水层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若弱透水层能有效地阻隔上下粗粒强透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则有利于坝基的防渗。上述两种情况均以基岩作为相对隔水底板.若在岩溶地区,则下部边界需移到岩溶漏水带以下。③多薄层结构型。常由透水性较弱的中、细砂或极细砂组成,并与厚度不大的粘性土层交互相间,属于平原河流的沉积模式。粘性土层往往呈透镜体状,延续性差,因而各透水层之间具有一定的水力在系,当其叠加厚度较大时,同样可构成严重的防漏条件。其下部常以早期沉积的地层作为不透水边界。
2)地质构造
次生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原生构造一般是用来判断岩石有无变形及变形方式的基准。构造也可分为水平构造、倾斜构造、断裂和褶皱。
结语
总而言之,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对于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有效的保证我国继续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的前进。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相关的研究人员必须对水文、环境地质构造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周延,黄钰茹.水文地质与环境地质的地质构造研究[J].大科技,2013(33).
[2]徐宁,王硕,王红.强化环境地质和水文地质研究的重要性[J].科技与创新,2014(15).
论文作者:王连军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地质论文; 水文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含水层论文; 裂隙论文; 沉积物论文; 孔隙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