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县三滩镇中心卫生院 537635
【摘 要】 目的 比较改良徒手转正胎头和传统徒手转正胎头两种治疗方式在头位难产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 5 月至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60 例,30 例产妇接受传统徒手转正胎头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产妇接受改良徒手转正胎头方式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术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 评分。结果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3.33 %,对照组为46.67 %,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为305.66±84.61 mL,对照组为489.61±105.31 mL,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Apgar 评分为7.83±1.37 分,对照组为5.72±1.94 分,P<0.05。结论 改良徒手转正胎头治疗术可有效提高头位难产产妇自然分娩率,对于降低产妇术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健康程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位难产;手法转正胎头
头位难产即胎儿的头部先露出,但是由于胎儿、产道、产力等因素所致的难产,头位难产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1],可能对产妇和胎儿造成生命危险。手法转正胎头可有效纠正胎儿胎头异常位置,对于降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我院在常规手法基础上进行改良,使用改良手法转正胎头方式进行头位难产治疗,并与传统手法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 年 5 月至2015 年5 月我院收治的头位难产产妇60 例,30 例产妇接受传统徒手转正胎头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0 例产妇接受改良徒手转正胎头方式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中初产妇20 例,经产妇9 例,年龄21~38 岁,平均年龄27.14±1.45 岁,孕周37~42 周,平均孕周38.73±4.52 周,对照组产妇中初产妇20 例,经产妇10 例,年龄21~36 岁,平均年龄26.65±1.37 岁,孕周38~42 周,平均孕周38.29±4.54 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 产妇经阴道检查显示均存在胎儿方位异常;② 胎头无明显颅内重叠、水肿;③ 胎儿无宫内窘迫;④ 产妇宫颈口扩张7~10 cm,第二产程停止或活跃期延长;⑤ 产妇无手法转正胎头手法禁忌症。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产妇的外阴进行常规消毒,在宫缩间歇阶段进行手法转正胎头,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手法,即将右手5指并拢呈锥形,伸入产妇的阴道中,使用5指将胎儿的胎头握住[2],在产妇宫缩时将胎儿的胎头缓慢旋转至枕前位。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手法,即将中指和食指伸入产妇的阴道内,将两指分开呈35°~ 50°紧贴胎儿的胎头,在产妇宫缩时缓慢纠正胎儿的胎头,对于左枕横位或左枕后位胎儿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 90°,使胎儿呈左枕前位,对于右枕横位或右枕后位胎儿沿顺时针方向旋转45°~ 90°,使胎儿呈右枕前位,在胎头纠正过程中严禁使用暴力,且不能急于一次成功[3],当一次旋转无法完全纠正胎儿位置时,应在宫缩消失后等待下次宫缩再继续轻轻旋转胎儿的胎头,将胎头位置成功纠正后,不能立刻将手指抽回,应等待2~3 次宫缩后,手指感到胎头处于下降状态并不再回转,此时可将手指抽出,整个手法纠正胎头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胎儿心音的变化。
1.2.2 评价指标 以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术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 评分作为评价指标
1.2.3 统计学方法 各组产妇的评价指标结果均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术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 评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分娩结局进行χ2检验,α=0.05。
2.结果
2.1 两组产妇分娩结局比较
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3.33 %,对照组为46.67 %,见表1。
2.2 两组术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 评分比较
观察组产妇术后出血量为305.66±84.61 mL,对照组为489.61±105.31 mL,t检验结果为:t=-7.458,P=0.000,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Apgar 评分为7.83±1.37 分,对照组为5.72±1.94 分,t检验结果为:t=4.866,P=0.000,P<0.05。
3.讨论
头位难产是指因为胎儿的头部先露入盆而引起的难产,是临床中比较常见且诊断难度较大的产科疾病。胎儿胎头未知异常是导致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由于胎儿的胎头俯屈角度不足[4],造成胎儿在分娩过程中胎头无法顺利的通过产妇的骨盆,从而造成头盆不称,胎头下降的阻力增大,产妇产程延长,给母婴安全带来高危风险,同时胎儿的胎头在盆底停留时间较长,可能增加胎儿缺氧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对胎儿健康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手法转正胎头是临床上纠正胎儿体位异常的常用方法,其可在妊娠期或分娩的早期进行,分娩早期可待产妇的子宫口扩张至6~9 cm时经阴道徒手将胎儿的胎头转正,降低头位难产的风险。行手法转正胎头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 行手法纠正前,应准确了解产妇内骨盆情况和胎儿的体位;② 对于胎头进入骨盆较深的胎儿,在推胎头过程中[5],动作应轻柔、缓慢,避免将胎儿的脐带一并脱出;③ 对胎儿体位进行旋转的过程中,严禁使用暴力,不可强行旋转。改良手法转正胎头位置,仅需要伸入两个手指,较之传统手法具有如下优势:① 操作人员手大小对操作无影响;② 产妇阴道的松紧程度对助产过程无影响;③ 仅使用食指和中指固定胎儿两侧颞顶骨结节,旋转过程中胎头不易滑脱[6];④ 仅有2 个手指伸入产妇阴道,产妇疼痛小,易于接受。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术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 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改良徒手转正胎头治疗术可有效提高头位难产产妇自然分娩率,对于降低产妇术后出血量,提高新生儿健康程度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少鸽.头位难产产妇例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23):3097-3098.
[2] 胡海云.手法转正胎头在头位难产中的临床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3):1760-1761.
[3] 梁海燕.改良式徒手转正胎头在头位难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7):58.
[4] 赵玉杰.头位难产产妇120 例的早期诊断以及处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0):135.
[5] 朱君娥.头位难产行手法转正胎头190例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25):69-70.
[6] 李艳华.头位难产行胎头旋转术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5):33-34.
论文作者:黄泉英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产妇论文; 胎儿论文; 手法论文; 新生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术后论文; 过程中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