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论文_李丹

湖南省浏阳市中医医院 410300

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方法 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第Ⅱ组(34例)行针灸治疗,第Ⅰ组(34例)行物理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3个月优良率、6个月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相似,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第Ⅱ组3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第Ⅰ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第Ⅰ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相似,经t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第Ⅱ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明显优于第Ⅰ组,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果优于物理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且可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物理疗法;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效应比较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为临床常见症状,是未清晰腰痛具体病因的,以T12棘突下至臀裂以上区域的疼痛表现,属于自觉性症状。本研究探讨了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并纳入我院2013年2月-2015年11月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34例第Ⅰ组患者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年龄(56.94±2.21)岁;体重水平42kg-81kg,平均体重水平(63.34±11.22)kg;34例第Ⅱ组患者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18岁-68岁,平均年龄(55.91±2.31)岁;体重水平43kg-81kg,平均体重水平(63.61±11.63)kg。

两组患者基线情况有良好的可比性,组间进行比较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第Ⅱ组行针灸治疗。针刺法:俯卧位,取穴双委中、阿是穴、双大肠俞、双肾俞、双昆仑、双复溜,用2寸毫针直刺进针1.5寸,肥胖者可用更长毫针。手法为轻提重插轻补行针法,以患者酸胀感为准,得气后留针30min,间隔8min行针1次,每次。灸法:留针期间,用点燃艾条悬灸患者腰阳关、命门,每个穴位灸10min,以患者穴位皮肤有温热感为准。

第Ⅰ组行物理疗法治疗。俯卧位,充分放松腰背后用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20min,以患者耐受为度。

所有患者1天治疗1次,一周治疗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入下一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3个月优良率、6个月复发率、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VAS评分、Oswestry评分的差异。

其中,疼痛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标准,0-10分[3]。优良率:根据改良MacNab[4]分级标准,分优、良、可、差4个级别。Oswestry问卷总分0-5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重[5]。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行统计分析,优良率、复发率等计数资料用%表示,检验方式为χ2检验。VAS评分、Oswestry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方式为t检验,P<0.05为组间或组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判断依据。

2 结果

2.1优良率和复发率比较

两组患者1个月优良率相似,组间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第Ⅱ组3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第Ⅰ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第Ⅰ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为明显损伤或微小损伤所致椎间关节退行性变,在功能障碍期间,患者以局部压痛和肌紧张为主要表现,而后进入不稳定期和稳定期,不稳定期以关节囊、纤维环松弛为特征,稳定期以骨赘形成为特征。

从中医上看,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为肾气虚亏所致,采取针灸治疗可根据患者病变深度选用合适毫针,以有效刺激骨关节处,并选择远端督脉、肾、膀胱表里经穴位,行提插补法,并结合艾灸的温通补虚作用提升效果。物理治疗也有一定作用,但其刺激深度较浅,无法像针灸一样刺入病所,且刺激部位主要为局部痛点,全身改善效果不明显,因而长远疗效欠佳。

本研究中,第Ⅱ组行针灸治疗,第Ⅰ组行物理疗法治疗。结果显示,第Ⅱ组3个月优良率明显高于第Ⅰ组,6个月复发率明显低于第Ⅰ组,治疗后第Ⅱ组患者VAS评分、Oswestry评分明显优于第Ⅰ组,提示针灸与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果优于物理疗法,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下腰背疼痛功能障碍,且可预防复发,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宁,吴滨,王成伟等.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186-187.

[2]戴煜龙,何伟.注射针密刺液体刀治疗腰背肌筋膜炎128例临床研究[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12(z1):374-375.

[3]徐贤.腕踝针配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

[4]苏永强.铍针治疗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的机理探讨[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4.

[5]蒙家辉,罗小珍,罗盛华等.针灸结合蜡疗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9):2155-2157.

[6]李兰媛.针刺结合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腰背疼痛[J].光明中医,2013,28(6):1205-1206.

[7]邱建文,魏人前,张奋耿等.腰背肌功能锻炼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远期疗效评价[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413-414.

[8]张治方,龙嘉敏.针灸加拔罐治疗腰背痛90例[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17):227.

论文作者: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7

标签:;  ;  ;  ;  ;  ;  ;  ;  

针灸与物理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背疼痛的效应比较论文_李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