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50001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心源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平均61±0.5)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心房纤颤病史21例,冠心病史20例,风心病史4例,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结果心源性脑栓塞容易复发,据统计约10%~20%在10天内复发,但很少3天内复发。由于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较复杂,因此脑栓塞的复发率很难控制。如能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有助于预防复发。结论 心源性脑栓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关键词】心源性脑栓塞;护理
心源性脑栓塞是指心脏内的附壁血栓随血流进入脑动脉而阻塞血管,当侧支循环不能代偿时,引起该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1]。脑栓塞的发病快,常在数秒钟内症状即达到高峰。尽管心源性栓子的表现及发病机制不完全相同,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但一旦脱落进入脑循环,其临床表现则取决于栓塞血管所支配区域的功能缺损程度。栓子先后栓塞肢体及脑部动脉,随时可危及生命或致肢体残疾,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现对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24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4例患者,男17例,女7例,年龄38~76(平均61±0.5)岁;原有高血压病史18例,心房纤颤病史21例,冠心病史20例,风心病史4例,其中行冠脉支架植入术2例。主要临床表现:偏瘫20例;偏瘫并失语16例;意识障碍7例;合并肢体动脉栓塞1例。本组病例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心源性脑栓塞的诊断标准[2]。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神志变化:动态评估病人神志变化是预见病人病情的主要指标,通过对病人的语言反应、疼痛刺激反应、瞳孔对光反应、吞咽反射、角膜反射等来判断意识情况,严格交接班制度,一旦病人发生意识障碍或症状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本组3例因意识障碍加重而放弃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监测生命体征及心功能变化:脑梗死发生后可影响心脏及血压的变化,在护理中应密切监测心脏功能、血压的变化。本组病人大多有高血压、冠心病继发的房颤史,血压波动较大,心脏功能多有损害。予心电监护,注意心率、心律、心电图变化,记24h出入量,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同时准备好抢救仪器及药物,一旦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立即通知医生并积极配合急救。本组5例及早应用强心、降压等措施,使生命体征平稳;3例因合并严重肺部感染、1例因栓子再次脱落引起大片脑栓塞并发脑疝抢救无效死亡。
2.3 药物治疗护理:应用药物时,注意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扩血管药物时滴速应在每分钟30滴左右,并注意血压的变化。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时应先做皮试,结果阴性者才可使用。应用溶栓和抗凝药前,应对病人进行红细胞压积、血小板记数、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测定,TT和APTT应小于2倍延长的范围内,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病人反应,如脉率、体温、呼吸频率和血压、出血倾向等,静脉给药时,要求穿刺一次成功,以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如动脉穿刺给药时,给药毕,应在穿刺局部加压至少20分钟,并用无菌绷带和敷料加压包扎,以免出血。颅内高压者给予20%甘露醇液快速滴注或与速尿针交替使用。
2.4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护理并发症:①卧床休息,加床栏保护,陪人看护,防止坠床;放置气垫床,定时翻身,预防褥疮。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并发症,遵医嘱予以吸氧,每隔两小时予以翻身拍背,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必要时吸痰。配合医生予留取痰培养标本,以备正确选用抗生素。③重视饮食护理:对吞咽困难、昏迷病人予留置胃管,给予能全力、瑞素液等高营养的流质食物,鼻饲时可稍抬高床头,每次鼻饲以200毫升为宜,间隔时间视患者消化情况而定。对鼻饲的患者做好口腔护理。④通便:便秘是心源性脑栓塞很重要的一个诱因,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尤为重要。必要时用开塞露塞肛以助通便或加用福松冲剂、麻仁软胶囊等通便药物。⑤肢体运动:心源性脑栓塞的患者主张早期功能锻炼,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相结合,以不使患者感到劳累为宜。偏瘫肢体合理摆放肢体功能位,为了防止足下垂的发生,本组患者我们均请木工做了特殊的丁字鞋,入院后第2到第3天予以穿丁字鞋。⑥合并肢体动脉栓塞护理:本组中有1例,主要表现为患肢皮温低、动脉搏动消失,对患肢应避免抬高患肢,腘窝处悬空以免受压,注意保暖,但禁用热水袋局部热敷。在抗凝、溶栓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有无肢体坏疽[3]。本组该例患者出现肢体坏疽转骨科截肢治疗。
2.5 心理护理:心源性脑栓塞多为急性起病,病情危重,大多存在紧张焦虑情绪,应及时给予治疗和护理,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较高,尤其伴有失语的患者极容易产生失望、急躁的心理。因此,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多巡视病房,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多关心患者和安慰家属,耐心地解释疾病知识和药物作用,消除其顾虑,帮助他们建立康复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预防
心源性脑栓塞容易复发,据统计约10%~20%在10天内复发,但很少3天内复发。由于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较复杂,因此脑栓塞的复发率很难控制。如能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将有助于预防复发。
4 讨论
综上所述,心源性脑栓塞尤其急性期是最危险的时期,而且心脑卒中并存预后较差,致残率、致死率较高,通过加强对全身,尤其是心脏情况的监护,保护心脑细胞及对症治疗,注意对于脱水药物和补液量及速度的调整,减少医源性诱发心力衰竭的机会,降低致残率、致死率。
参考文献:
[1]苏兴涛,安君朋.心源性脑栓塞18例临床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4):418
[2]中华神经科学会.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376-378
[3]陈红.心源性脑梗死合并肢体动脉栓塞的护理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08,27(1):75-76
论文作者:胡海洋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4
标签:脑栓塞论文; 心源性论文; 患者论文; 肢体论文; 动脉论文; 栓塞论文; 药物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