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AR 模型的河南省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影响研究
李中建,杨晓扬
(郑州大学 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 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一轮的技术变革使机器对劳动力的替代率不断上升。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劳动适龄人口数的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利用河南省1979—2016年的相关数据测算出技术进步率与就业增长率,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探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效应。研究表明,技术进步对河南省的就业总量在短期内(1~2年)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随后出现了短暂的负面影响,长期技术进步对就业始终具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因此,应通过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式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带动就业增长。
关键词: 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向量自回归模型
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将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快发展,劳动适龄人口减少,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我国仍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发展,提升创新能力。2019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点提出要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与扩大社会就业。随着不断深化改革与推进创新,河南省的科技水平逐年提升。数据显示,河南省2018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 000家,16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倍增。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就业的稳定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可谓举足轻重。然而,近年来失业问题并未得到明显的缓解。2018年底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02%,就业问题仍未得到显著改善。当前,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不同的方法和角度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主要都是基于国家层面或产业层面进行分析,而对特定省份的研究比较少。河南省作为一个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中部大省,其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起到了何种作用,是否存在长期影响,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利用C-D生产函数,对河南省1979—2016年的技术进步增长率进行测算,构建技术进步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间的动态效应模型,基于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机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可以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间接产生。“配第-克拉克定理”被看作经济发展过程中就业人数在三次产业中比例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Colin Clark认为不同产业的科技进步难易程度不同,因而相应的投资限度不同,当一个产业的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另一个产业时,该产业将以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1]265-268。从工业革命、电力革命及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的过程中,劳动力也逐渐按照三次产业的发展转移,始终与产业结构的调整高度相关。美国经济学家Kuznets在Clark研究的基础上,对各产业部门收入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和劳动力在三次产业的分布比重进行分析,发现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并不保持同幅度的变化,但长期二者的方向是一致的[2]。Syrquin M.及Chenery H.B.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工业化进程中,各产业产值存在此消彼长的现象,产值的增加引起劳动力向该产业流动,即传统产业由于科技进步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释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新产业的不断兴起与繁荣使其具有强大的吸纳效应,从而促使劳动力的流动与就业结构的转变[3]60-74。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还取决于对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影响。马克思指出,机器在生产过程中的普及,不仅使人力与机器出现替代关系,而且使“自然科学知识的应用”对“劳动经验”产生了替代,即原先熟练的非技能工被技术型工人所替代。Acemoglu指出,技术进步可以分为技能偏好与技能退化两种类型,技能退化型技术进步将会促进低技能劳动力的就业,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使企业更偏向于雇用高技能的劳动者,从而增加了低技能劳动者的失业风险[4]。
国内学者就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持两种观点:一种是技术进步抑制就业增长,另一种是技术进步促进就业增长。余源源通过VAR模型研究了技术进步对就业量的动态影响,研究得出技术进步虽然在短期内会减少就业,但从长期来看能够促进就业率的提升[5]。冉茂盛和邹亚丽通过隐性变量法对1978—2010年的全国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运用VAR模型得到了与余源源相同的结论[6]。肖六亿研究发现,技术进步的创造效应不足以弥补毁灭效应对就业造成的损失,技术进步每年造成我国失业人数3 000万~3 500万[7]。朱轶、熊思敏运用DEA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以此来衡量技术进步,探索了技术进步、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相互关联,指出技术进步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产生较为显著的负面作用[8]。毕先萍和李正友通过梳理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机制研究,从社会福利的角度探究了技术进步与就业量、就业结构之间的影响关系,指出技术进步虽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对就业具有双面影响[9]。
总体而言,国外文献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较丰富,国内文献大多通过静态分析研究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但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可能是动态的、持久的。针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现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效应究竟是“破坏效应”还是“促进效应”呢?本文利用1979—2016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河南省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联进行实证分析。
二、指标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1.技术进步
本文中技术进步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来衡量。目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方法有索洛余值法、随机生产函数法、隐性变量法等多种估算方式。本文采用使用最广泛的索洛余值法计算河南省的全要素生产率。设河南省经济总量生产函数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1)
式中:Y t 表示t 年的实际总产出;A t 表示t 年的全要素生产率;K t 和L t 分别表示t 年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α 和β 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根据规模报酬不变和希克斯中性假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
经历一场虚有的生死磨难,妻子变得对俗世生活格外地依恋起来。有那么一段时间,妻子吃不再心疼钱,穿不再心疼钱,戴不再心疼钱。钱是什么呀?真像人们说的那样,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对活着的人有用。人一死,还有什么用呢?就什么用都没有了。或许,这就是金钱的虚妄之处。或许,这也是生命的尊贵之处。
(2)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UALB/UCr、α1-MG、RBP、Cys-C、hsCRP、Hcy、β2-MG、HbA1C阳性检出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lnY t =lnA t +α lnK t +β lnL t 。
(3)
根据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可以得到:α +β =1,可建立方程:
(4)
4.劳动投入L t
用资本存量作为衡量河南省资本投入的指标。Goldsmith于1951年创立了永续盘存法,公式为:
2.总产出Y t
采用河南省的实际GDP作为衡量河南省整体产出的指标,以1978年为基期对1978—2016年的名义GDP数据进行调整,本指标数据取自1979—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从回归结果可以得到资本的产出弹性系数α =0.691,劳动的产出弹性系数β =0.309,再分别计算出固定资本存量增速(GK)、就业人数增速(GL)和产出增速(GY),代入公式(2)即可得到1979—2016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GTFP)见表1。
1998年,美籍华人Norden E.Huang等提出了一种新的时频分析方法——希尔伯特-黄变换[2],首次针对瞬时频率的悖论,以使信号的瞬时频率值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为宗旨,提出了将多分量信号分解成单分量信号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打破了傅里叶变换的传统思想,形成了一种非常适合分析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具有自适应能力的新方法[3,4],带来了信号时频分析领域的新局面。
敦煌文献出自于莫高窟,大部分为东晋至北宋初年的写本,也包含少量的刻印本。写本以汉文为主,也有以古代少数民族文字和西域文字如吐蕃文、回鹘文、于阗文、龟兹文、梵文等写成的文本。因此敦煌文献除了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外,还具有极为丰富的语言学价值。
少食多餐,均匀搭配。根据患者个体性差异和身体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运动强度应循序渐进,定时运动。运动期间备好饼干、甜食等,避免空腹运动。
K t =(1-δ )K t-1 +I t /P t 。
(5)
式中:K t 和k t-1 分别表示t 年和t -1年的资本存量;δ 表示折旧率;I t 表示以当期价格计价的投资额;P t 表示t 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本文K 0是根据张军、施少华《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一文中所描述的计算方法估计初始年份资本存量,δ 根据张军等人计算的9.6%作为河南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折旧率,I t 用河南省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表示。确认这些指标后,可运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出1978—2016各年的资本存量。
在陷入黑暗前,我最后望了一眼布满枯黄的荷塘。那些枯黄的荷叶在湖面上像是一只只垂死老人的手,血色尽失,筋脉分明。
利用最小二乘法估算出α 和β 的值,代入公式(2)即可得到TFP 增长率。
1.估计结果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利用EVIEWS 8.0软件对公式(4)中的参数α 和β 进行估计,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图1所示。根据图1的输出结果,可以得到生产函数估计方程如下:
(6)
图1 回归模型参数估计结果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R 2=0.988 3,调整后的R 2=0.988 0,说明被解释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度。对以上模型分别进行t检验,均在0.05的水平下显著。D-W值为0.289 2,说明不存在自相关性。通过F统计量可以看出模型总体拟合较好。
3.资本投入K t
表1 1979—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与就业人数增速 单位:%
续表1 1979—2016年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与就业人数增速 单位:%
三、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和VAR模型的平稳性检验
在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之前,首先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变量为非平稳,则需进行协整检验。本文通过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对变量就业增长率(GL)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GTFP)进行平稳性检验,分别如图2、图3所示。
图2 就业增长率(GL)的单位根检验
图3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GTFP)的单位根检验
图2和图3表明变量GL和GTFP分别在5%和1%的显著水平下通过了ADF单位根检验,说明就业增长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可以进行VAR分析。
(二)VAR模型估计与分析
国外文献中通常用工作小时数来衡量劳动投入,但国内统计数据中缺乏这一指标,所以本文选取河南省历年全社会就业人数来衡量劳动投入。该指标数据来源于1979—2017年《河南省统计年鉴》。
对方程(1)两边同时取对数得:
首先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用EVIEWS 8.0软件建立相应的VAR模型,分别滞后0~8阶。根据图4所示的LLC统计量、赤池信息准则(AIC)和施瓦兹准则(SC),可以看出最优滞后阶数为2,因此可以构建VAR(2)模型。通过软件进行VAR估计,得到模型结构式如式(7)、式(8)所示,再用AR根估计法检验2阶滞后向量自回归模型,结果如图5所示,估计结果表明VAR(2)模型是稳定系统。
式中:D表示预定的数据包传输时延要求,即必须在时延D内将数据包传输至目的节点t。而elapsedtime表示数据包到达节点si已消耗的时间。因此,D-elapsedtime表示剩余时间remainingtime。
图4 最优滞后阶数选择结果
GL=0.0145+0.1846GL(-1)+0.1970GL(-2)+
0.0602GTFP(-1)-0.0052GTFP(-2);
(7)
GTFP=-0.0384-0.3216GL(-1)+1.9046GL(-2)-
0.3454GTFP(-1)+0.0335(-2)。
(8)
从式(7)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在滞后一期对就业增长产生了正向影响,但是在滞后二期对就业产生了负向影响。从式(6)可以看出,就业增长率在第一期对技术进步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在第二期对技术进步产生了正向影响。
Research on Design Strategy of Tourism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A Case Study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Hejie Street Tourism Town in Guangxi Provin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LI Guanghong,PAN Yuchen 41
图5 AR估计结果
2.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
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清晰地看出,河南省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如图6—9所示,实线部分均为计算值,虚线部分为置信区间。图6和图7分别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GTFP)和就业增速(GL)对自身的冲击响应。初期两者对自身增速的响应较大,之后响应减小并趋于稳定。图8表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对于就业增长的反应,初期就业增加对技术进步有轻微的负面作用,在三期正面效应达到最大值,这表明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对工艺的改进和技术的更新具有正面影响,同时能够间接反映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图9显示了就业增长率受到技术进步冲击后的响应,这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即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动态效应。技术进步对就业在前两期是正向影响,在第三期出现了短暂的负面影响,这可能与企业“机器换人”和智能化的推进有关。从第四期开始,技术进步又对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随后这种促进效应逐渐减弱。
图6 GTFP对自身的响应
图7 GL对自身的响应
图8 GTFP对GL的响应
图9 GL对GTFP的响应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一是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与河南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断优化科技投资结构。二是重视校企联合,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将高校实验成果投入实际生产中,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市场化。三是不断引进新技术。虽然河南省近几年科技成果与高新技术企业明显增多,但相比于东南省份仍有较大的差距,要不断地通过模仿、引进等方式促进技术进步。
(二)全方位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换。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长期的积极效应,因此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不仅不会对就业产生压力,而且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是缓解就业问题的根本动力。二是鼓励金融机构增强对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三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相较于第一与第二产业而言,对技术进步产生的“替代效应”不太敏感,所以应充分发挥其就业吸纳作用,缓解技术进步带来的短期就业压力。
(三)提升从业者的综合技能水平
从业者要想在一轮又一轮的技术进步中不被智能机器取代,必须重视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劳动者的综合技能水平不仅决定了其能否在未来的劳动力市场中就业,同时对一国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影响。政府应与企业、机构进行合作,注重提高劳动者基本的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技能,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关联教育。其一,针对不同的学龄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尤其注重高等教育中将科学理论付诸于实践,积极促进校企联合。其二,职业技术教育的模式与内容应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专业技能培训的优势,提高河南省低技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逐步实现由“农民工”向“高技能工”的转变。
参考文献:
[1] CIARK C.The Conditions of Economic Progress[M].London:Macmillan & Co.Ltd,1940.
[2] KUZNETS.Quantitative aspects of the economic growth of nations: II.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national product and labor force[J].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1957,5(4):1-111.
[3] CHENERY H B,SYRQUIN M.发展的型式1950—1970[M].李新华,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4] ACEMOGLU D.Technical change, inequality and the labor market[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2002,40(1):7-72.
[5] 余源源.中国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软科学,2008(6):11-15.
[6] 冉茂盛,邹亚丽.基于VAR模型的技术进步就业效应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33(7):110-116.
[7] 肖六亿.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8] 朱轶,熊思敏.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26(5):107-119.
[9] 李正友,毕先萍.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一个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评论,2004(2):21-24.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Henan Province ’s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mployment Growth Based on VAR Model
LI Zhongjian, YANG Xiaoyang
(School of Commerce,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China)
Abstract :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cloud computing, a new turn of technological changes has led to an increase in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labor for labor,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industrial structure, an increase in labor costs, and a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working-age peopl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advances on employment has once again become a hot issue of concern. Using the relevant data from 1978-2016 in Henan Province to measure th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rate and employment growth rate,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VAR) model was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dynamic effects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on employm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total employment in Henan Province in the short term (1-2 years), followed by a short-term negative impact. Long-term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s always played a weak role in promoting employmen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by vigorously implementing innovation-driven strategies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thereby driving employment growth.
Key words : technological progress;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employment growth rat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055( 2019) 04-0042-06
收稿日期: 2019-03-28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 [2017]-JKGHZDZB-02)
作者简介: 李中建(1971—),男,河南南阳人,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劳动力流动与职业教育;杨晓扬(1993—),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劳动经济学。
DOI: 10.13790/ j.ncwu.sk.2019.067
投稿网址: http://www.slsb.cbpt.cnki.net
引用格式: 李中建,杨晓扬.基于VAR模型的河南省技术进步对就业增长影响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5(4):42-47.
(责任编辑:王菊芹)
标签:技术进步论文;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论文; 就业增长率论文; 向量自回归模型论文; 郑州大学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