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美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论文,科技革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迅速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而且成为世界典型的“后工业社会”和世界科技中心。
关键词 美国 科技革命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服务性经济
马克思早已指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科技大革命。它的确象一根巨大的杠杆,在当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对此次科技革命发源地的美国而言,其影响是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无法与之相比的。这次科技革命不仅作为直接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美国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而且作为一种知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精神领域,以致使伦理、哲学观念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仅就这次科技革命作为直接生产力对美国的影响作些论述。
美国一跃而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
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兴工业,诸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激光工业、半导体工业和宇航工业等。为美国创造了全新的劳动工具和全新的工艺过程,即创造了不要人直接参与便能控制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装置,从而为技术充分发挥作用创造了理想的条件。这一切就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推动着美国生产力的发展。
20世纪中叶的科技革命,由于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产业化过程加速,改变了生产力各要素的面貌,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美国经济突飞猛进。
首先,改变了劳动手段。科技革命最突出的就是使生产工具不断获得更新。战后短短的20~30年间,出现了电子计算机、原子能发电设备、人造卫星、机器人等等新型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传统生产部门的技术装备,使经济跃进到原子时代和电子时代。1971年底,美国共有电子计算机8.46万台,占世界总量的64.4%。1979年美国销售了25万台电脑,1983年达200万台。〔1〕接着工业机器人首先在美国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到80年代已拥有5000多台,使原来复杂的工艺规范化了,代替人完成了许多不宜直接操作的工作,成倍地提高了工效。尤其是智能化机器人,既取代了相当多的体力劳动,又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劳动。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工具革新,致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地提高。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微电脑的兴起和机器人的采用,标志着美国开始从“用机器制造机器”向“用机器操纵机器”的生产自动化目标迈进。机器自动装置把人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中解放出来了。在自动化的更高阶段,连监督和管理生产这种最后职能也转交给了机器。工人越来越不直接接触劳动对象,而转为完成替生产过程本身作准备和服务的工作。调整自动化的劳动手段和对生产进行技术监督成了工人的主要职能。〔2〕
其次,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生产创造了许多性能优异的崭新材料。如核材料,合成橡胶、塑料、合成纤维等高分子合成材料等等,这些合成材料具有耐高温、抗腐蚀、耐高压、易加工等性能。它们开始逐步代替天然材料,据统计,化学纤维在美国纺织业所消费的主要纤维品种总量的比重,从1940年的10.5%增加到1970年的57%。〔3〕这样人们的劳动对象已不限于传统观念中的资源, 而是利用新的技术手段不断扩大人们进行生产劳动的范围,这不仅能更广泛地利用深海、空间、微生物等自然资源,也能更好地利用再生资源。
再次,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作为生产力中最重要因素的劳动者,其质量也随着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的变革而发生极大的变化,因为技术革命使生产过程越来越走向科学化和智能化,现代企业的工人所完成的劳动是一种既多面性,而同时又高度专业化的作业这样一种特殊的综合,人的劳动具有越来越多的脑力劳动的职能。因而对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智能结构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劳动者原来掌握的科技知识很快变得陈旧。据统计,目前工程师的业务知识在10年内大约有一半已经陈旧过时。工人为了弄清楚机器自动装置和自动生产线的最复杂的结构以及仪表的指示,在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必需的情报,采取正确的决定,应当懂得数学、物理、化学的原理,具备一定的技术素养。这就要求劳动者不仅有足够的科学理论知识,并且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有较高的技术基础,根据这一客观要求,美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提高劳动者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于是从事脑力劳动的工作人员日益增加,专家和技术人员占全体劳动力的比例由1950年的7.5 %提高到1974年的14.4%。〔4〕
生产力三要素面貌的改变及紧密结合,必然会引起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果或能力,通常是用劳动者在单位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计算,或者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计算。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在所有因素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美国著名科学家罗伯特·杰斯特罗断言,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决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快慢。〔5〕据美国经济学家估计, 目前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80%是靠采用这次科技革命成果取得的。如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标准带钢热轧机的产出量是人工控制下产出量的一百倍。〔6〕美国经济家说,“1950年和1970年之间, 技术进步使每人每小时的产量增加75%”〔7〕。制造业每人每小时的产量增加一倍, 农业在1940—1970年间每人每小时增长率为430%。1940—1969 年工业指数增加300%。〔8〕据估计,1951—1977年,美国工业平均增长速度为4.3%,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3.2%,其中2/3 是靠采用最新科技成果取得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反映在生产总值的提高,特别是有些新兴工业发展很快,如1950—1970年间,电子通讯设备产值由2.7 亿美元增长到84.5亿美元,即增长了31.3倍。民用飞机的年产值由1 亿美元增长到31.8亿美元,增长了31.8倍。〔9〕农业生产率也迅猛增长, 1929~1969年农业生产提高3~8倍。到1980年一个农民可以提供足够60个人消费的粮食。〔10〕因此,1979年卡特在致国会的一份咨文中说:“过去3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30%至40%是技术革新的结果。”
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经济的“繁荣”景象延续不衰。一跃而成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对外贸易等经济指标稳居世界第一位。1970年美国生产世界煤产量的25%;原油产量的21%;钢产量的25%。1971年美国出口占世界贸易出口总数的14%,进口占世界贸易进口总数的13.9%。美国的农业也名列世界第一。1970年生产的玉米占全世界的43%,大豆占74%,动物油脂占57.2%。〔11〕美国的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的1/2,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达2/3。〔12〕迄今为止,美国工业总产值仍然超过日本和西欧共同市场国家工业产值之总和。〔13〕直到1984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达37 520亿美元,在世界上是首屈一指的。〔14〕1971年美国人均收入为5000美元,而世界穷国人均收入为212.50美元。〔15〕由于美国工农业设备能力和生产规模,以及国民生产总值都大大超过其他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成为当今世界上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雄厚的资本主义超级大国。
美国迅速发展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同拥有莫大的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16〕。它是垄断资产阶级受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进一步冲击,为适应发展生产力,维护并延长垄断统治制度的需要,利用国家机器干预经济生活,在生产关系方面进行一定程度调节的产物。〔17〕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出现了,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获得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施,仅仅是一时权宜的应急措施,获得广泛而持续的发展,则是二战后出现的新现象,也就是说只有到二战后才出现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一种经常性措施的新现象。〔18〕因为50年代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国家经济生活中具有主导地位的因素及力量。〔19〕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从根本上说就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广泛而全面地参与经济过程。因为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和生产社会化日益发展,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例如: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造;重大科技研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组织大规模分工协作;保持和扩展国内市场、国民教育以及公共事业等等,都具有长远和社会规模的性质。个别垄断财团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是不能解决的或不愿解决的。迫使国家不得不承担起生产的领导者和调节者的责任,国家必须从全国范围内不断地进行干预和调节,以寻求新的出路。〔20〕
重大科技研究问题促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使现代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具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分支性和综合性。一项庞大的科研项目往往需要极其复杂的技术装备和大型的综合性实验基地,需要集中多学科的专业人员通力协作和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才能完成。如二战期间,麻省理工学院成立了幅射实验室研制雷达,他们集中了包括物理、数学、化学、材料等不同专业的4000多人。又如贝尔实验室共有9000多人,其中与主攻方向——电子、通讯工程专业的工程技术专业“对口”的人才只占39%,其他大量的是数学、物理、化学、冶金、机械、商业、计算机、文学、法律、心理学、历史、社会学方面的人才。再如耗资近300亿美元的庞大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是任何一个资本有限的垄断公司都无法承担的。况且他们也根本不愿把资金投放在见效慢、风险大的科研项目上。再说,谋求私利的各大垄断资本家不可能从全局出发来使全国的科研工作很好地协同起来。联邦政府出于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共同利益和实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则积极主动地承担调节全国科学技术的义务。因为各国在经济上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科技上的竞争,谁要在科技上占居世界领先地位,谁就能在世界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尤其苏联卫星上天后,美国朝野一致认为,要增加国家对科技领域的投资,要加强组织管理,这是保持美国在科技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所以说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重大科研问题促使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科技革命引起劳动力再生产再分配的问题,也促使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现代生产资料要求经过专门训练的劳动力来使用它。因而要求工人在参加生产前必须具备某种科技知识,作为将来掌握熟练技巧的基础,所以事前的培训就成了现代劳动力再生产的必备条件。要实现这一条件,必须消耗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同时还需要对人员的培养和分配实行全国性的调节。这项任务决定私人资本不管其实力多么雄厚,也无力解决。同时资本家害怕工人阶级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而引起觉悟的提高,不敢让劳动力正常再生产,这样造成了高度熟练和具有新知识新技能劳动力的严重缺乏,以致于限制了复杂设备、新工艺流程的运用,这一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程度时,联邦政府不得不亲自承担劳动力的培训和教育,采取一系列职业技术与培训的方法和措施,使美国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既导致新兴生产的产生,也导致许多职业迅速淘汰,这就必然造成劳动力的区域性迁移。但是劳动力的流向及其构成,往往同急剧变化的资本需求不相适应,这也引起美国企业主由于所需工人的不足而不满;与此同时,美国社会上又存在成千上万的失业工人。这一矛盾也迫使联邦政府不得不对各个劳动领域的劳动力进行再分配,以便保证整个资本的再生产。
以上说明科技革命促使联邦政府加强对劳动力再生产、再分配的干预,也促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在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五六十年代最大的垄断资本不仅大量吞并非垄断股份公司,还常常越出自己传统的工业部门的范围,把一些在生产过程中彼此联系很少或甚至毫无联系的公司联合起来,形成混合联合企业,并且急剧增加。1967年美国500个最大的垄断组织中就有398个是混合联合企业。他们利用科技革命的有利条件,垄断技术进步成果,扩大其经济势力范围,力求取得在全国经济中的统治地位,因此导致资本集中的速度空前加快。这为国家垄断资本获得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美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社会关系,在60年代以后以及更高的程度国家化了。
美国成为服务性经济的国家
美国国民经济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和服务性行业)组成。二战以来,美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和第二产业地位下降,第三产业迅速上升。这一变化可以说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首先,科技革命为服务性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科技革命极大促进了生产的分工,提高了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率,产生了巨大的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通常表现为物质生产部门能以较少的活劳动支配较多的物化劳动,生产出超越于本部门生产和劳动者个人所需要的十倍或几十倍的产品,因而能腾出大批劳动力和大量的流动资金,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条件。这就是说日益发展的生产力,既可为服务性行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又能把这些部门多余的资本转移到服务行业,还能将成千上万的“多余劳动力”源源不断地转入服务行业。所以说科技革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保证。
其次,科技革命使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加强了对生产服务行业的需要。科技革命加强、深化和扩大了生产的社会分工,与之紧密相联系的社会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为了使整个社会生产提高运行效率,要求企业内部的附属机构,在生产企业和部门内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逐步地分离和独立出来,诸如设备安装、维修、设计、运输、储存、检验、咨询、情报等方面的活动,都扩大为独立的企业服务行业。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喷药除虫、销售、加工、运输,也独立成为专门为农业服务的服务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规模扩大了,商品流转和投资大大增加,流通领域的扩大,也导致商业、运输、金融、银行、保险、通讯等服务行业业务的扩大。〔21〕这种分离,增强了企业经营的专业化。
第三,科技革命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促使服务业的发展。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相应地提高了美国人的收入,他们的消费结构也就随之发生很大变化。例如小汽车已成为美国绝大多数家庭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美国拥有一辆以上小汽车的家庭由1947年的56%增至1977年的84.1%, 拥有两辆或两辆以上小汽车的家庭同期内从3%上升到36.6%。〔22〕同时, 家庭生活也实现了电气化和电子化, 1971年99.8%的家庭有电冰箱,92%的家庭有自动洗衣机,45%的家庭有烘衣机,40%的家庭有空气调节器,26.5%的家庭有洗碟机,25.5%家庭有处理废弃食物的装置。〔23〕这就必然要引起相应的维修行业的扩大与发展。
随着劳动时间的缩短,家务劳动时间的减少,人们可以享受更多的文化娱乐生活,因此战后美国人的生活重心开始从基本物质生活领域,向更高一级的文化精神生活领域转移。他们需要的不只是商品,而且需要更多的服务,如旅游、享受娱乐以及更为完善的医疗条件等。从1947年到1978年,美国人文娱费用占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由5.8%升至6.7%。其中发展最快的是旅游业,在50个州中,有37个州的旅游业已成为主要产业之一。
第四,科技革命导致新产品的不断出现,也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战后美国20多年的产品比过去200年生产的产品总和还要多。 战后美国工业中新产品的比重每年达10%至14%。为了向消费者提供新产品的情况,帮助消费者了解新产品的质量和新的特点,促使服务业中的广告业迅速发展并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致于使美国发展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广告大国”。目前西方最大的10家广告公司中,除了日本电通广告公司之外,美国占有9家。美国广告费增长速度较快,1960年比1950年增加1.1倍,1970年比1960年增加63.5%。〔24〕
总之,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美国服务行业遍及经济的各个部门,涉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服务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从美国国民经济收入的比重来看,第一产业由战后初期的7.2%, 下降到1983年的2.3%,第二产业的采掘建筑和制造,也分别从战后初期的7%和31.6%,下降到1983年的4.2%和21.9%,与此同时,服务行业则由8.8%上升到16.1%。〔25〕从国民生产总值构成来看,1976年农业占3%, 工业占33%,而服务性行业却占64%。〔26〕尤其60年代后期以来,美国服务性经济发展更为迅速。据统计,战后美国服务业的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由1950年的62.7%上升为1983年的68.3%;服务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由1947年的52.6%,上升为1983年的69.4%。〔27〕
以上变化说明,美国以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便开始转为以服务业为主。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贝尔说:“美国是第一个服务性经济的国家,是第一个大多数人既不从事农业生产,也不从事工业生产的国家。今天约60%的美国劳动力从事服务性行业;到1980年,这个数字将上升到70%。”〔28〕据美国报刊估计,到1999年服务行业的人员占的比重可能增加到80%。〔29〕由于美国国民经济中服务业的比重约占75%,所以人们称它为典型的“后工业社会”〔30〕。
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发端以后,世界科技中心就由欧洲向美国转移。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除了它在原子能利用,电子技术、空间技术和激光技术等关键性的、起带头作用的科技上最先突破外,更重要的是二战后,美国科学技术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均领先于世界。
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由于科研经费的投入超过西德、日本、英国、法国的总和,基础科学研究、军事技术、综合应用水平、生产和研究结合的水平高于西欧,所以很长一段时期在科学技术方面超过西欧和日本。
其一,美国的技术发明和革新遥遥领先于世界。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重大科学技术发明有65%是美国研制成功的,75%首先在美国得到应用。50年代美国重大技术革新占世界总数的82%,虽然60年代出现下降的趋势,但仍占世界总数的55%。1953—1973年,在国际上492 项重大技术革新中,美国有319项,占64.8%,1963—1977年, 美国颁发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118万多件专利,其中美国人获得85万件, 外国人只得33件。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技术输出国,1970年美国的技术出口占英国、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日本5国总和的71.1%。〔31〕
其二,美国科技工作人员,每年发表的科学技术文献的数量占世界第一位。全世界发表的科技论文有35%是美国科学家撰写的。据统计,1973~1977年,美国每年发表的科技文献约占世界的38~39%。被引用的参考文献中,美国所占的比例是48~50%。〔32〕
其三,美国基础科学跃居世界最前列。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一系列基础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如美国40年代末建立的控制论和信息论、粒子物理、原子核物理、低温物理、高压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天体物理、化学热力学、超铀元素、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生化学、神经生物学、微生物与免疫学、脑化学、感觉生物学等许多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其四,美国高层次的科技人员的数量和质量均居世界首位。70年代,美国专门从事科技研究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有53万5千多人,等于英国、法国、西德、荷兰从事科学研究的总人数。〔33〕1977年美国大学教授共63.3万人,占总人口的百万分之2942,而苏联、日本、联邦德国分别是1236、1605、1616。〔 34〕美国研究生人数比世界任何国家都多。1976年美国共有126万研究生,比苏联、日本、英国3国同期研究生人数总和(近20万)还多6.3倍。〔35〕按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标准, 1965年美国合格的研究与发展人员共有474900人,在每1000人中有25人。英国共59415人,在每1000人中只有11人。1964年开, 日本共有114839人,在每1000人中有12人。德国共有3382人,在每1000 人中有6 人。 1963年,法国和加拿大分别为32382人和13525人,在每1000 人中各有7人。对比研究人员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美国大约是德国、法国、比利时或加拿大的4倍之多,英国或日本的两倍以上。〔36〕1931—1945 年,美国获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人数达14人,超过德国和英国,居世界第一。〔37〕1946~1979年,美国科学工作者获诺贝尔奖金的为98人,占世界获奖总数(192人)的一半以上,超过英国、法国和德国3国总和。〔38〕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美国在世界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它取代德国,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科技的中心。〔39〕虽然近年来美国的科技发展速度日趋缓慢,使西欧和日本在技术创新方面同美国的差距日益缩小,甚至在个别民用技术领域里正在超过美国。但是,美国因其原有的科学与经济实力雄厚,资源丰富,到本世纪末还不至于完全丧失其科技领先地位,而且在今后的二、三十年里乃至更长的时间里,美国将在微电子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里有所突破。〔40〕。
收稿日期:1995—04—17
注释:
〔1〕湖北科学院《社会科学动态》,1984年2月10日,第3页。
〔2〕M·C·德拉基列夫主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共性与特点》,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2年版,第470页。
〔3〕伊诺译姆采夫主编《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学》,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版,第122页。
〔4〕《美国经济讨论会论文集》,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79页。
〔5〕〔21〕〔 26〕李乾享《今日帝国主义》, 中国青年出版社1985年版,第34、42、41页。
〔6〕韩世隆等《世界经济简明教程》,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 年版,第30页。
〔7〕〔8〕(美)阿瑟·林顿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中册第285、291页。
〔19〕〔20〕《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经济危机》,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81、84、17页。
〔9〕〔10〕〔14〕〔25〕〔27〕〔29〕洪彦君《当代美国经济》,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55、52、28、40、234页。
〔11〕〔31〕〔34〕黄安年《20 世纪美国史》, 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23—224、445页。
〔12〕〔17〕〔18〕〔24〕褚葆一《当代美国经济》,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1年版,第45、448、451、148页。
〔13〕〔40〕崔维《科技·教育与美国经济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20、16页。
〔15〕〔28〕〔36〕(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38、21、282页。
〔16〕《列宁选集》第3卷,第171页。
〔22〕《美国统计摘要》,1979年,第650页。
〔23〕北师大政治经济学系编《政治经济学学术论文集》,1982年版,中册第298~299页。
〔30〕褚葆一等《当代美国经济新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第209页。
〔32〕《自然辩证法通讯》,1980年第6期,第65页。
〔33〕《世界经济讨论会论文集》第1集,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第199页。
〔35〕《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年第5期第76页。
〔37〕《美国历史辞典》第四卷,纽约1978年英文版,第99 ~100页。
〔38〕《美国研究参考资料》,1987年12期第31页。
〔39〕张文彦《科学技术史概要》,科技文献出版社1989年版,第169、186页。
标签:第三次科技革命论文; 科技革命论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论文; 工业生产论文; 市场垄断论文; 服务经济论文; 科技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