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制与稳定性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理及稳定性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机理论文,微观论文,稳定性论文,主体论文,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物流业总体规划快速增长,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不断改善,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等问题。2009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具体内容。深入研究物流业的演化机理,对于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流产业本身是复杂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具有非线性,而应用传统演绎、线性和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则很难得到合理的分析结果。所以本文应用演化经济学和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物流产业的演化机理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微观系统因素、中观系统因素与宏观系统因素三者合力形成了物流产业演进的动力。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因素相辅相成,共同作用,驱动物流产业的生成与发展。

物流产业系统的微观主体

对复杂经济学研究必须从分析个体的行为入手,把个体放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经济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的进行。构成产业系统的基本元素是企业,由企业构成产业,由多个相关的产业组成产业系统,即产业系统具有层次性。因此,本文首先研究微观层面的企业演化。

1、复杂系统主体的自适应

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最基本思想可以概述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把系统的成员看做是具有自身目的与主动性的积极的主体。主体能够与环境以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作用,主体在持续不断的交互中,不断地“学习”或“积累”,并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整个系统因此而产生演变或进化,包括新层次的产生、分化和多样性的出现,或新的、聚合而成的、更大的主体的出现等等,这是系统演化的基本动因。而系统的总体演化特征是由个体行为涌现而成的。涌现最为本质的特征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复杂的行为并非出自复杂的基本结构,极为有趣的是复杂行为是从简单的元素群中涌现出来的”。涌现现象的产生是由适应性主体在某种或多种不相关的简单规则的支配下产生的。涌现是一种具有耦合性的前后关联的相互作用,是适应主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具有适应学习的能力,只有智能的主体,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各种输入信息,通过适应学习,输出正确的反馈信息。不同层次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目标、战略和行动规则通过寻找合作伙伴将具有不同的战略目标和运作模式的企业互连起来。各个企业通过不断寻求相互适应和自我完善而超载自我,形成更有竞争力的企业。CAS把宏观和微观有机地联系起来,CAS通过主体的相互作用,使得微观主体的变化成为整个系统宏观变化的基础。

2、物流产业系统的微观主体

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向社会公布GB/T19680-2005《物流企业分类与评估指标》推荐国家标准。该标准对物流企业作了新的定义,即“至少从事运输(含运输代理、货物快递)或仓储一种经营业务,并能够按照客户物流需求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基本功能进行组织和管理,具有自身业务相适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实行独立核算,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经济组织,非法人物流经济组织可比照适用”。标准规定了物流企业的三种类型,即运输型、仓储型和综合服务型,以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基本要求,其中综合物流服务主要是为客户制订物流方案,提供物流一体化全程服务,集中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与发展水平。本文中所讲到的物流企业即按照GB/T19680-2005中对物流企业的定义来理解。

市场是以需求为导向的,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形成了一个物流企业网络。物流企业网络越大,物流产业越容易形成。物流企业一方面需要其他企业为其提供供给,对其他企业形成需求;另一方面,它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供给,满足其他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物流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关联是由供给和需求所联系的。从后向关联关系来看,与物流企业直接关系的企业主要包括运输设备、包装机械等企业部门,物流企业吸收这些企业的产出。从前向关联来看,与物流企业直接关联的企业很多,既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也包括第三产业的其他企业,因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其它企业部门,都存在着对物流企业的需求,而物流企业也为这些企业提供了服务。在环向关系上,物流企业与一些企业也存在环向关联,这些企业一方面为物流企业提供产出,即物流企业对这些企业形成需求,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这些企业提供服务,即这些企业形成了对物流企业的需求。

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理与稳定性

1、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生长模型

(1)逻辑斯谛方程(Logistic Equation)

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处于同一环境下两个或多个种群相互依存而共生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它们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极其精确和完善的系统,具有经济而精巧的结构,可靠而协调的功能,能高效率地使用物质和能量。

19世纪20年代,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雷蒙·比尔(R.Pearl)首先提出S型曲线所描述的Logistic方程。该方程的标准形式可表示为公式(1):

(1)

公式(1)中N为种群个体总数,t为时间,r为种群增长潜力指数,K为环境最大容纳量。种群在有限环境下的连续增长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就是逻辑斯谛增长。逻辑斯谛增长模型是建立在以下两个假设基础上的:①有一个环境容纳量(carrying capacity)(通常以K表示),当=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0;②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最简单的是每增加一个个体,就产生1/K的抑制影响,或者说,每一个个体利用了1/K的“空间”,N个个体利用了N/K的“空间”,而可供种群继续增长的“剩余空间”只有。如表1所示。

据此,逻辑斯谛曲线被划分为五个时期: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度增长缓慢;加速期,随着个体数增加,密度增长逐渐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时)密度增长最快;减速期,当个体数超过K/2以后,密度增长逐渐变慢;饱和期,种群个体数达到K值而饱和。

(2)建模假设

假设1:物流外包企业和物流企业。用x(t)和y(t)分别表示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需求量和物流企业的物流服务量,即假定它们的物流需求量和服务量的水平是时间t的函数。t不仅有时间上的含义,而且还有技术、信息、专业化和分工、交易成本等全部影响产出水平诸因素变化的含义。由于这些因素可以简单地被认为是时间的函数,因此用t来表达这样一种较为广泛的含义。

假设2:物流市场需求量全部转化为物流服务量,即物流服务量与需求量一致。

假设3:在没有任何外来作用条件下,受资源、专业化分工水平和市场规模等的约束下,物流需求量存在一个最大值。在这里隐含的另一个假设是,每个物流企业物流服务量的增长率随产出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并将趋于零。

假设4:对两个互补性企业来说,彼此的存在会对对方的产出有促进作用;对两个替代性企业来说,彼此的存在会对对方的产出有抑制作用。

假设5:企业的自然市场规模饱和度对企业产出水平的增长率有阻碍作用。

(3)模型建立

为了便于说明,用x(t)、N和δ(δ>0)分别表示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外包量、物流市场物流需求最大量和物流外包企业对物流企业物流量的贡献度的绝对值;y(t)、M和η(η>0)分别表示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量、物流市场物流服务最大供给量和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企业物流需求量的贡献度的绝对值;分别代表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外包增长率和物流企业的平均物流业务增长率。

设物流外包企业可以独立存在,并按logistic规律增长,物流企业的物流业务量的增加有助于物流外包企业的发展,但对其自身的物流业务量的增长率产生了阻滞作用,另一方面,由于物流外包企业的需求量增加保证了向物流企业提供充足的业务量,从而对整个物流企业的业务量的增加产生了正面的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也受其物流外包量的牵制。因此,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外包业务量增长率模型可以用公式(2)表示:

(2)

同样,没有物流外包企业,物流企业的业务量将逐渐减少并趋于零,物流外包企业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业务,因此物流外包企业对物流企业起促进作用,同时物流业务量的增加还受自身的阻滞作用。因此物流企业的业务量增长率模型可以用公式(3)表示:

(3)

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组织的关系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中参数可参照以上两个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定义)。

A.物流外包企业可以单独存在,而物流企业不能单独存在,仅能靠工商企物流外包企业提供物流需求,这时相互依存的微分方程模型为如公式(4)所示:

(4)

B.物流外包企业与物流企业均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均以对方作为物流服务的来源,这时相互依存的微分方程模型为:

(5)

C.物流外包企业不能独立存在,而物流企业可以独立存在,这时相互依存的微分方程模型为:

(6)

为了研究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企业的依存关系的发展过程,本论文分别对模型(4)、(5)、(6)进行分析。

2、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演化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1)模型解的现实意义分析

方程组(6)的解说明只靠物流产业自身的发展带动物流企业的发展是不可以实现的。物流业的产生与发展与物流外包企业的物流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

方程组(5)的解表明物流外包企业与物流企业对对方的贡献不太大,彼此间输入输出量占各自物流量小,同时每一个企业可能拥有多个与之进行交换的企业。这表明,维持彼此间地位的平等和收益分配的均衡至关重要。

方程组(4)的解表示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企业物流外包量的贡献相对来说比较小。这在经济上有直观的解释,每个物流企业的业务量有限,它向物流外包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只是所有物流需求中的一种或几种,接受物流企业服务只是物流外包企业大量物流量的一部分,并且物流企业众多,竞争较为激烈,物流外包企业的选择较多,因此每个物流企业对物流外包企业的贡献比较小。这一阶段工商企业很多在自营物流,物流企业提供的大多是低端的物流服务。δ>1,表示物流外包企业对物流企业的业务量贡献相对来说较大,有时物流外包企业甚至向物流企业进行部分直接投资,因此物流外包企业对物流企业的贡献大。δη<1,表示在物流企业完全依托物流外包企业时,物流企业和物流外包企业达到均衡状态时,就单个物流企业和物流外包企业来说,要求η较小δ较大,这其实要求物流外包企业要转变观念,物流业务要外包,为物流企业提供物流量,同时要求物流企业供物流外包企业选择。

(2)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理与稳定性

物流产业微观主体的自适应过程也就是物流产业演化发展的过程,物流产业的演化与发展不同阶段展现出稳定性。

A.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企业供需关系平衡。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关系上能形成类似自然生态系统的生态链,从而实现物流服务在不同产业问的链环和梯级作用。

B.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企业供需规模匹配。企业供需规模匹配不是指企业的规模大小一样,而是指企业在物流的需求供应上相匹配,能够相互满足对方的物流需求。

C.产业多样性。多产业与物流产业发生联系是物流产业稳定的关键因素。

D.组织结构开放性。开放性是物流产业系统动态稳定和长期发展的根本保证。

通过分析,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企业应该是一种稳定的共生关系,非对称性分配和非互惠共生是系统改变的根本动因所在,也是系统低效率和不稳定的根源所在,所有非对称互惠共生系统最终都将被对称性互惠共生系统所取代。物流企业在自适应的过程中,逐渐与物流外包企业形成对称性互惠共生关系。稳定的结果是物流交易量的增加以及物流价格的升高能够进一步激发物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服务水平,物流外包企业对物流企业服务种类与数量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提高。这样就使得物流企业物流服务种类与数量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物流企业分工不断细化,从采购、仓储、运输到金融、咨询等多领域多环节为各个产业提供服务。在这种良性循环下,物流交易量逐渐增加,而物流外包企业与物流企业的共生关系也越来越紧密,物流企业的服务渗透于各个产业环节,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必然逐渐由供需型共生关系演化为更为稳定与持久的功能互补型的共生关系,从而使得共生体系具有更加理想的激励效率。

本文认为物流产业系统由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构成。本文从微观主体的自适应入手,借用逻辑斯谛模型分析物流企业与物流外包企业共生发展的稳定性,揭示出了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理。我国物流业正面临调整和转型,振兴物流业将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一项重大任务。由于传统产业经济理论在研究物流产业经济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来加深对物流产业的研究。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研究物流产业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标签:;  ;  ;  

物流系统微观主体的演化机制与稳定性研究_物流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