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纲要颁布以来“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现状研究_211工程论文

新《纲要》颁布以来“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纲要论文,课程内容论文,现状论文,高校论文,工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96(2014)06-0052-07

      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教育部门共颁布了六部关于大学体育课程的纲要或大纲,分别为:1956年高教部颁布的《一般高等学校体育课教学大纲》、1961年高教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材纲要》、1979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1992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经历了多次体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体育课程内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不同的是,1992至2002年,有一学年的内容由教育者确定,有一学年的学习内容(项目)由学生自己确定;2002年以后,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项目)由学生自行选择[1]。新的《纲要》于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施行,《纲要》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评价等7个方面对高校体育课程设置做了详尽的指导,可见国家对学校体育的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所以高校体育课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体质健康和体育兴趣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最终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的成效。“211工程”学校是我国新世纪重点建设的名校,2002年《纲要》实施以来,“211”重点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现状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果,成为我们检验《纲要》实施效果的一个观测点。为此,我们在全国选取了55所“211工程”高校(北京体育大学除外)作为研究对象,对它们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

      1 研究方法

      通过访谈、电话调查等方式收集了现阶段我国202所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运用EXCEL2003软件对现行大纲设置的体育课程内容进行统计整理,为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2 新《纲要》颁布以来55所“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内容设置是体育课程的主体,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与实施教学过程的媒介,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都围绕课程内容的安排及其结果展开。体育课程的内容具有运动性、健身性、娱乐性和非阶梯性等特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用,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锻炼的方法、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还要注重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的交叉融合。因此,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

      2.1 华北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华北地区包括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和北京市,共有28所(北京体育大学除外)“211工程”高校,本研究对其中13所高校进行调查研究,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和太原理工大学。

      

      华北地区“211”重点高校的体育课程项目数量不等,最少的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仅为7个项目,最多的是清华大学,接近60项。从表1的统计结果可知,传统的球类项目(篮球、足球、排球和乒乓球)、健身类项目(健美操)、民族传统项目(武术)在13所“211”重点高校开设率最高。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经过多次课程改革,但这些项目基本都保留了下来。羽毛球和网球是这几年逐步开展起来的,羽毛球具有很强的健身性,得到了许多男女学生的喜爱,网球这类流行的新兴项目在天津的两所“211”重点高校都有开设,这可能与天津良好的竞技网球环境有关。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和瑜伽这些女生喜欢的项目在部分学校都有开设;有些学校设置了一些如健美、散打、跆拳道等男生比较青睐的项目。此外,轮滑项目在北方的学校开展较好,“211工程”高校亦是如此。一些健身性很强的体能类项目如田径等项目开设的学校并不多。由于师资和体育设施等因素,像射击、击剑、赛艇、保龄球、攀岩、跳水、橄榄球、舍宾、沙狐球、软式排球和沙滩排球等只有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开设。华北地区有三分之一的被调查高校开设了棒球和垒球项目,体现生存技能的定向运动、野外生存等课程开设状况不理想,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未得到重视。铁人三项只有清华大学开设,该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很高,对场地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很少作为公共体育课程开设。

      一些学校将部分特色课程作为必修课,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习,比如北京大学有健美操、游泳和太极拳;天津医科大学有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医学类学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较少,大部分都是传统的三大球、武术和健美操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学生对于体育的需求也得不到满足。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和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选项课分为初级班和高级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和班次。许多学校把理论课放在实践课当中,以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一些基本常识和技术。13所“211工程”高校都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让他们跟正常学生一样都能参与到体育课中,有利于提高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2.2 东北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和哈尔滨三省,本研究对5所“211”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为: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地区5所“211工程”高校开设科目最少的是大连理工大学(14项),最多的为哈尔滨工程大学(30项)。课程内容也较丰富,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和乒乓球这些传统的球类项目在各个学校都有开设,女生喜欢的健美操和男生喜欢的散打在5所学校都有开设,武术项目亦是如此。其他像体育舞蹈、网球、拳击和软式排球在大多数学校都有开设。体能类项目仍然占很小部分,只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开设有健身长跑课,三所高校开设了游泳课程。田径在课程设置中没有受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哈尔滨工程大学,体育课程不仅内容丰富,像橄榄球、棒球、沙滩排球、漂流和匹特博等对场地设施和装备要求较高的项目都纳入体育课程中,还把民族传统体育中的藤球和毽球纳入本校课程,达到了国际化与民族化的结合。该地区有个共同的特色就是依靠独有的地域优势,将滑雪、滑冰和雪上足球等冬季项目融入体育课程,体现了《纲要》中“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和“开发自然环境资源”这一要求。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为全面提升学生身体素质,部分学校设置了野外生存、定向越野和拓展训练等课程。东北林业大学在将这些课程融入课堂方面做了很大努力,投资修建了校本部和帽儿山森林公园青少年学生素质培训基地,设置了野外生存、定向越野、攀岩和高空心理行为训练等项目四十余项,对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抗挫折能力、磨砺意志、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3 华中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华中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和河南三省,该地区有“211工程”高校11所,我们对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南大学4所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

      

      华中地区4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基本没有太大差异,均在15到20项之间,传统的球类项目、民族传统项目、健身项目以及格斗项目在4所高校中都为学生开设。该地区的高校重视田径课程,开设学校占75%,健身类项目有增加的趋势,但开课率较低。中南大学将舞龙舞狮、地掷球和铁人三项纳入到公共体育课程中。4所学校都把学生的体质健康课程安排到课外活动中。为了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体育需求,华中科技大学采取分层教学的模式将每个项目都分为初级班和中级班,有的项目还有高级班,另外体育部还开设了9门人文选修课,用于满足广大学子日益增长的对运动理论知识的需求。所有学校都为体弱多病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主要是太极拳和对身体素质要求较低的项目,以及一些保健知识理论课。

      2.4 华南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华南地区包括广东、海南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本研究对该地区的6所“211”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广西大学和暨南大学。

      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程度差异,华南地区6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有很大差距。海南大学最少,仅为10个项目,其次是广西大学12项,最多的是华南理工大学25项。一些传统球类项目、健美操和武术课程6所学校都有开设。网球这个近几年才流行并发展起来的新兴项目在这6所高校都有开设。发达地区的体育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也与时俱进,中山大学的击剑,暨南大学的桥牌,华南理工大学的无线电测向、皮艇、高尔夫和钓鱼等项目的开设不仅需要较强的师资力量,而且对场地和设备水平也有较高的要求。

      虽然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有差异,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体育课程。海南大学的体育课程有三个特色:特色一,实施“海大学生人人学会游泳”战略。依据学校所处热带南方岛屿的特点,以游泳教学为核心,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体育专长,培养学生掌握生存技能。特色二,把木球这项新兴休闲项目引入到体育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特色三,体育课程实施俱乐部模式,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有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华南理工大学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师资情况,开发课程资源,引进时尚体育,开设了无线电测向、定向越野、攀爬与钓鱼、跆拳道、高尔夫球、皮艇、瑜伽等项目。此外,每年一度的中国女排与华南理工大学男排对抗赛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中山大学专为大学一年级当中身体素质较差、参加其他专项体育课学习有较大困难的学生开设了身体素质提高课,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初步掌握几个较为普及的运动项目的基本技术,以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教学内容以发展身体素质的理论、方法和练习为主,结合健身、篮球、排球、游泳等项目的基本技术,促使学生了解提高身体素质的原理,掌握有效的练习方法和手段。

      华南地区6所“211工程”高校都为身体异常或有慢性病和身体虚弱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康复课,传授一些基本的健身理论和太极拳、气功等养生功法。

      

      2.5 华东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华东地区包括福建、浙江、安徽、江西、江苏、山东和上海六省一市,我们对16所211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为华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东华大学、同济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和安徽大学。

      

      表5显示:华东地区16所“211工程”高校均为学生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和羽毛球课程,乒乓球只有1所学校没有开设。健美操、网球以及武术在所调查的学校都有开设。就整个华东地区来说,北方的体育课程内容相对来说较少,主要还是一些传统的项目。南方经济水平较高,体育课程中引进的新兴娱乐休闲项目较多。该地区的健美和手球的开展要比其他地区好,有3所学校将具有民族特色的舞龙舞狮引进课堂。

      苏州大学、东华大学采用俱乐部形式,同济大学采用协会学分制管理模式,在健美操和武术课的教学中采用了双语教学。华东理工大学将龙舟、毽球、排舞、国标、板球、踏板操和高尔夫球这些民族传统项目和国际性项目引入课堂,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在理论课方面将其分为体育竞赛、体育文化、健身指导、体育工程和针对性课程五个选修模块。南京农业大学和东南大学在学校体育课程中,引进了风靡欧美的橄榄球;河海大学体育课程中保留了健身性很强的体操项目;复旦大学开设击剑课程;华东师范大学开设了珍珠球、保龄球、水上救护和瘦身;东华大学开设了舞龙舞狮、健身自行车和腰鼓。厦门大学武术课开设有多个项目,有太极拳(剑)、武术拳械、跆拳道、形意拳、八卦掌、木兰拳(扇)、自卫防身、形意强身功等;还利用厦门国际马拉松的赛事资源,将马拉松这个对体能要求极高的项目开设为一门体育课程,另外篮球裁判和排球裁判作为一门选项课单独开设。

      华东地区16所“211工程”高校中,华东理工大学和东华大学的体育课程内容最为丰富,在国际化和民族化方面与其他地区相比有着很大优势,体现了《纲要》体育课程内容的国际性和民族性结合的要求。所有高校都为体质较差或有疾患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与康复课程。

      2.6 西南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西南地区包括云南、贵州、四川和重庆市。我们对6所“211”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为贵州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地区6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除电子科技大学较为丰富外,其他学校开设科目较少,且新兴项目融入体育课堂较少。电子科技大学开设项目23项,其他在10到14项之间,项目没有太大区别。表6显示,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武术和网球6所学校均为学生开设,其次就是健美操、游泳等。在西南地区,定向越野课程开设的学校较多,这与该地区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丰富的山地资源为这项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这项运动在提高学生体质、磨炼学生意志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最具特色的学校是电子科技大学,将篮球裁判、足球裁判、排球裁判、田径裁判、运动心理学和游泳救护作为必修课单独开设,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该项目,在提高学生体育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方面是帮助很大的。此外,学校还对学生实行业余运动员等级、业余裁判员等级制度,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各个学校都为体质较差的学生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总体看来,西南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仍以传统的体育项目为主,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引进不足。

      2.7 西北地区“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分析

      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我们对其中5所“211”高校进行了调查研究,分别为西藏大学、青海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和宁夏大学。

      

      西北地区4所“211工程”高校的体育课程内容基本都是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体育课程内容较少。青海大学和西北大学一年级基础体育课多为田径项目和身体素质练习,青海大学在第一学期开设中长跑和武术类项目,第二学期安排短跑、游泳等体能类项目和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技能类项目。青海大学亦是如此。不同的是将体能类变为铅球、跳远和健身跑,还开设了具有西北特色的安塞腰鼓和健身秧歌,既拓展了课程内容,又传承了民族文化。宁夏大学将理论课以讲座和网络教学的形式集中在一年级开设,增加学生对体育健身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并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针对学生耐力素质较差的现状,为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善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将发展学生基本身体素质的耐力跑作为教学内容。各学校都设有体育保健课程。

      3 对现阶段“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存在问题的思考

      3.1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呈现出“三性”特征,普及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具有区域性、地域性和季节性特征,课程内容的设置受到该大学所处的地域位置、该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和该大学自身的综合实力及影响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东北地区开设有地域特点和季节特色的冰雪项目。华东地区和华南地区开设游泳课的学校较多,部分发达地区的“211工程”高校还开设有皮划艇课程,一些学校利用资源优势和场地优势开设了对于场地设施、运动装备和师资力量要求较高的项目,如高尔夫、击剑、攀岩、保龄球和棒垒球。西南地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多数学校开设定向越野课程。西北地区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安塞腰鼓、健身秧歌等课程,但对于各地区来说这些项目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大范围在高校开设。

      3.2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较为丰富,覆盖面较宽,但有些内容未能很好地体现体育课程目标

      总体看来,《纲要》颁布以来“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所开设的运动项目是比较丰富多样的,既包括了学生在中小学接触到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又囊括了时尚流行的运动项目,可以说基本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扩大了学生选择的范围。但有些课程内容如飞镖、棋类、台球等,虽然能满足少部分学生的个性需求,但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内容时,其参与运动、掌握技能、发展与健康有关的体能等体育课程的主要目标都未能实现,对于改善大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的作用不大,所以,这些项目作为体育课程内容的合理性不足,不适宜选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

      3.3 现行“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大纲所呈现的课程内容构成不够合理

      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包含三方面——体育知识、原有的运动经验和身体练习,其中知识是统领,经验是基础,身体练习是核心。身体练习是体育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是体育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应占较大比重。但从现行的大学体育课程大纲内容设置中可以看出,大学体育课程内容构成的三要素比例失衡,对于能够改善体质、促进健康、强化体能有直接作用的内容设置越来越少,导致身体练习的核心地位弱化;教授身体练习所必备的知识、原理以及该项目所蕴含的体育文化与体育精神的内容安排较少,在一些学校上述内容只针对身体异常的学生,这种课程内容设置削弱了体育课程内容对大学生的认知发展价值、审美发展价值和道德发展价值[2],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养,传承体育文化。

      3.4 课程内容设置单纯追求民族性,却未能达到健身与体育文化传承的效果

      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是《纲要》对大学体育课程内容选编所提出的主要原则之一。在现行大学体育课程大纲内容设置中也列入了许多民族性的项目,如风筝、空竹等,虽然这些项目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具有娱乐性和传承性,但对锻炼身体的价值不大,大多数学生只是简单地知道怎么练习,却很少能了解项目本身的文化内涵,达不到健身与体育文化传承的效果。

      4 建议

      针对当前“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地区差异较大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要给予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高校以政策和经费支持,让这些地区的高校在引进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师方面缩小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

      各个地区的高校应利用自己独特的地域优势,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上更进一步,因时因地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弥补体育课程内容的不足,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内容体系。东北地区可以开发冰雪项目,华东和华南地区可以利用水上资源优势引进和开发水上体育项目,西北地区则依靠山地资源改进或开发新项目,西南地区可着重开发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体育项目。

      针对当前“211工程”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以技能为主的现状,可以通过改进原有项目的竞技性,体现其文化性、娱乐性、健身性和实效性,让更多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达到体育促进健康的目的。

      重视体育文化的传承,丰富体育理论课程内容。体育教育的根基是体育文化,没有文化的体育是不能持久的,是缺乏生命力的,而缺少一定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也是不完整的。大学生体育实践的实效性和长期性及体育认知、体育意识与习惯的养成等需要丰富的体育科学知识和体育人文教育,所以体育理论知识也是大学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多种形式进行组织与呈现,真正实现体育的教育功能。

      国外部分体育课程采取服务性收费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膨胀,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日益增多,导致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支持性资金相对不足[3]。为解决体育课程教学规模日益扩大与投入资金相对不足的矛盾,我们应该考虑在一些高耗费类体育项目(例如高尔夫球、网球、棒球、水上运动项目等)的教学中,采取收费服务的方法,补充一部分体育课程教学所需资金。

标签:;  ;  ;  ;  ;  ;  ;  

新纲要颁布以来“211工程”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现状研究_211工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