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制造业结构趋同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制造业论文,长三角地区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以及江苏省的沿江区域8市(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和泰州市)和浙江省东北部6市(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宁波市、绍兴市和舟山市),即总共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地域范围。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开放开发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势头强劲,经济实力大增,已经成为中国的经济核心区和发展引擎之一,赢得国内外的瞩目和肯定。但是近几年来,人们对长三角地区内部各城市出现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趋同现象表现出深切忧虑,认为其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导致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将使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受到严重损害,并最终陷入困境。

一、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状况分析

对于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产业结构相似程度的分析,我们引入了一个定量指标,即结构相似系数(注:“结构相似系数”计算公式为:(0≤S≤1),式中,分别代表区域i和区域j各产业部门n在本区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S代表两区域产业结构的相似系统,当S=1时,说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完全一致;当S=0,说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完全不一致,通常情况是S介于0和1之间,S数值越大,说明两个区域产业结构越是相似;S越小,说明越是不相似,差异越大。)。通过计算长三角地区15个城市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地区的三次产业结构趋同现象颇为严重。除舟山市外,其它14个城市地区的结构相似系数大部分在0.97以上,其中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地区相互之间的结构相似系数最大,绝大部分在0.98以上,如表1所示。

表1 长三角5个城市地区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增加值)

上海市 南京市 杭州市 无锡市 苏州市

上海市 1.000

南京市 0.998

1.000

杭州市 0.987

0.995

1.000

无锡市 0.977

0.985

0.995

1.000

苏州市 0.976

0.986

0.996

0.999

1.000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1》。

就上述5个三次产业结构最为相似的城市地区,我们进一步对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和制造业结构做了定量分析。第三产业内部分为农林牧渔服务业、地质勘探及水利管理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及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业、教育文艺广播影视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其它等12个部门。通过计算,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地区相互之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系数如表2所示。通过对表2与表1进行比照,可以看出:这5个城市地区相互之间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相似系数全部比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要小,有的系数缩小的幅度相当大。

表2 长三角5个城市地区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相似系数(增加值)

上海市 南京市

杭州市

无锡市 苏州市

上海市

1

南京市 0.956 1

杭州市 0.893

0.968

1

无锡市 0.768

0.8790.925

1

苏州市 0.868

0.9350.9580.977 1

资料来源:2001年出版的上海、南京、杭州、无锡统计年鉴和2000年出版的苏州统计年鉴。

加工制造业分为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造业、塑料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其它制造业等29个部门。通过计算,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地区相互之间制造业结构的相似系数如表4所示。通过对表3与表1、表2进行比照,可以看出:这5个城市地区相互之间制造业结构的相似系数普遍小于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也普遍小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相似系数,有的系数缩小的比例还比较大。从相似系数本身来看,只有苏州与杭州、苏州与无锡、南京与杭州之间的相似系数在0.9以上,而小于0.8的相似系数达5个之多。

表3 长三角5个城市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系数(产值)

上海市 南京市

杭州市

无锡市

苏州市

上海市 1

南京市 0.82895791

杭州市 0.87662690.93604161

无锡市 0.78524530.63253450.73277121

苏州市 0.77636540.71924370.90385940.9167039 1

资料来源:同表2

以上分析说明:第一,所谓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严重同构,主要存在于三次产业这样的宏观结构中,并没有发生在加工制造业这样的中观结构。第二,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的相似程度远小于其三次产业结构,从相似系数来看只能说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趋同现象,并没有严重同构。如果我们深入到对其制造业产品结构的分析,这个结论则得到进一步的证实,而且可以缓解人们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尤其是制造业结构严重趋同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严重不利影响的担心和忧虑。下面是从7个制造业产品领域对长三角五个城市地区制造业产品结构分析的结果:

1.电子及通信产品领域。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等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中,总共列出了28种主要电子及通信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其中大部分电子通信类产品不存在同构问题,只是某一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有一少部分产品是两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而且均呈现一强一弱的态势,处于主次分明,有序竞争状态;仅有两种产品即收音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是三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同构和竞争状况比较明显;彩色电视机是同构和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是五个城市地区共同的主要产品。因此,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这个被认为长三角同构程度最大的行业,其产品在五个城市地区并非如想象的那样存在严重同构的问题,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产品不存在同构或处于有序竞争中,收音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现象,严重同构并存在激烈竞争的只有彩色电视机一个产品。

2.运输及仪器仪表产品领域。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总共列出了该领域8种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轿车和大中型拖拉机只是上海市一家的主要产品,一种产品成为两个城市地区主要制造业产品均呈现一主一次的格局,这些产品均不存在严重同构、恶性竞争问题。而真正形成比较激烈竞争的产品只有一种,就是电工仪器仪表,它是三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因此,从产品大类上看,大部分运输和仪器仪表产品在长三角并不存在严重同构问题,但很少一小部分产品例如电工仪器仪表等一定程度上存在同构问题;电工仪器仪表系统等也还是一个产品大类,其中包含了许多种细类产品,两个和三个城市地区在这些产品大类生产上相同,并不等于在产品细类生产上完全是相同的。如果从产品细类上考察,可能这些在大类产品生产方面存在比较激烈竞争的产品,在细类产品生产上是错开的、异构的。

3.金属冶炼及制造产品领域。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总共列出了该领域10种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生铁、钢、成品钢材、焦碳等黑色冶金产品均是四个或五个城市地区的主要工业产品,虽然上海市的产量巨大,具有绝对优势,其它四个城市地区的产量相对较小,处于辅助地位,但仍然形成了程度较大的同构态势。其它产品分别只是一个或两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基本不存在同构现象。这里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形成程度较大同构态势的几种黑色冶金产品,均属于原材料产品,是制造各种机械设备的基本原料,国内市场规模很大,市场适应性比较强,而且在长三角各城市地区加工制造业均比较发达的情况下,其本身消化这些原材料的数量就比较大,再考虑到钢和成品钢材产品的种类也很多,所以未必就可以断定出现了恶性竞争的状态。

4.纺织服装产品领域。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总共列出了该领域13种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有3种产品分别只是一个城市地区的主要工业产品,有1种产品是两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这些纺织产品不存在或基本不存在同构现象。但是,丝、呢绒是三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化学纤维、印染布、毛线、服装是四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而纱、布、丝织品更是所有五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均存在不同程度同构现象,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不过,我们应该看到,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基本相同,是蚕丝的特产和富产地区,而且石化工业基础雄厚,化学纤维产量较大,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及产品具有扎实的资源基础和悠久的历史传统。因此,长三角各城市地区大多以发展纺织服装行业及产品作为其主要行业和产品,实际上是在充分发挥本地的长处和优势。也正是因为如此,长三角地区在纺织服装业及产品方面对全国的贡献也是巨大的。

5.石化及医药产品领域。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总共列出了该领域35种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作为四个或五个城市地区的主要石化、医药产品有9种,这些产品同构现象比较严重,而其它大量的产品分别只是一个或两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这说明,长三角五个城市地区大部分主要石化和医药产品不存在或基本不存在同构问题,产品同构现象比较严重的石化和医药产品仅占一小部分。这些同构现象比较严重的主要产品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石化初级产品例如硫酸、合成氨、烧碱等,用途极为广泛,市场巨大;另一种是用量比较大、销售市场大的下游终端产品例如农用化肥、中成药、化学农药、合成洗涤剂、油漆等,因此恶性竞争的可能性不大。

6.轻工产品领域。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总共列出了该领域的47种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家用洗衣机、电风扇、微波炉、软饮料、乳制品等5种产品,是三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现象。家用电冰箱、房间空调器、抽油烟机、机制纸及纸板、摩托车、自行车等6种产品是四个城市地区的主要产品,这些产品存在比较严重的同构问题。但这些产品只占众多主要轻工产品中的13%,数量和比例并不大,该领域也基本不存在过度竞争问题,而且轻工产品绝大部分是城乡居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市场容量巨大,因此由多个城市地区生产,进入市场的产品数量大一些是合理的,起码没有太大的问题。

7.机械产品领域。五个城市的统计年鉴总共列出了该领域的42种产品,从产品产量来看,轴承、变压器、泵、电力电缆分别是三个城市地区主要机械产品,这些产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构问题;交流电动机、工业锅炉分别是四个城市地区的主要机械产品,内燃机和金属切削机床是所有五个城市地区的主要机械产品,这些产品的同构问题比较严重;其它机械产品只是一个或两个城市地区的主要机械产品。这说明长三角五个城市地区大部分机械产品基本上不存在同构现象,只有4个主要机械产品同构问题比较严重,另有4个主要机械产品只存在轻度的同构问题。因此,总体上长三角地区机械产品的同构程度比较轻,不存在严重同构问题。

可见,长三角地区制造业行业结构虽然存在相当程度的趋同现象,但整个制造业产品结构趋同程度要轻得多,基本不存在同构问题,真正同构严重的产品并不多;如果考虑到那些同构严重的产品也还是一个产品大类,可以分为不少细类(例如电视可以分为黑白和彩色电视,彩色电视又分为多种尺寸屏幕的电视等),则结构趋同程度将进一步下降。因此,从上述制造业产品结构分析来看,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并未形成严重同构、严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态势,没有对区域经济发展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

二、关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几个认识问题的探讨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的确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和重复建设现象。对这个问题应如何认识?

1.随着经济的发展,长三角地区出现一定程度的趋同,是一种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成分。

首先,制造业结构趋同是长三角地区本身条件所决定的。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均没有储藏大量的可供开采的国民经济所需要的主要矿产资源(即铁、铜、铝、石油、天然气等),这就决定了其重工业不可能有大规模的采掘业,而且相当部分的原材料工业也难以发展起来,只能主要集中在下游的机械制造业部门;加之,长三角地区地形地貌和气象的气候条件也颇为相似,这就决定了其必然具有相似或相同的农业生产结构,进而其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制造业部门也必然是相似或相同的了。

其次,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常态。市场经济的一个典型特征是买方市场,即经常存在的供大于求,而所谓的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则是形成买方市场的必要条件。因此,长三角地区出现制造业结构的趋同现象甚至比较严重的同构,我们也要坦然地面对和接受这个事实。既然选择和实行了市场经济,政府就只管宏观调控、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至于产业结构是否出现同构、是否重复建设、产品是否卖得出去、原料是否能满足需要、企业是否能赢利,那都是企业考虑的事情,政府完全不必过问。

2.长三角地区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但并没有出现严重同构问题,大家大可不必为此过分忧虑。其实,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制造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向现象甚至存在比较严重的的同构和重复建设当然具有负面效应,但未必完全是坏事,也有正面影响作用。

首先,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是增强行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开始高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和长三角地区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投资方向自然集中在几个高赢利的行业和产品,例如汽车、手机、集成电路、家用电脑、房地产、钢铁、纺织服装、医药、家用电器、精炼食用油、鲜奶等,这些产品及其行业都处于比较大的市场竞争之中,换句话讲就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制造业同构或重复建设。按照传统的观点,重复建设等同于无效投资,重复建设越严重,投资的浪费也就越大,造成的结构失调也越严重,给国家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因此,必须坚决加以制止。但是,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重复建设问题,就会发现重复建设并非一无是处,甚至可能还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进步的一种必然形式。我们不妨考察一下重复建设的历史。可以说,改革开放后的二十五年经济发展,就是伴着重复建设走过来的,哪个行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严重,那个行业发展就快,那个行业今天的国际竞争力就强,几乎没有例外。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纺织品和家用电器,这两种重复建设最严重的产品现在几乎成为我国最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是我国外贸出口的主打产品之一。

其次,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是长三角地区形成世界制造业中心,实现全国经济腾飞和复兴的先导。一个国家的经济发达和强盛必须有强大的制造业作基础,这是几乎所有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英国、德国是这样,美国、日本也是这样。一些以依靠卖石油而人均GDP很高的国家,充其量只能算作富裕的国家,而不是发达国家,其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中国的制造业要做强,首先必须做大;没有庞大的规模,中国的制造业难以强起来,也就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强盛。现实的情况是,虽然中国一些制造业产品在世界生产总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钢、水泥、化肥、化纤、数字程控交换机等产量为世界首位,移动电话、DVD、彩电、程控交换机等产品以及不少电子元器件的生产量也均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中国人均制造业产品拥有量却少得可怜。2002年中国人均钢产量才100多公斤,虽然许多新材料取代了钢,但机械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建筑业等仍是钢材需求大户。2000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为7700万辆,而1996年美国平均1.8人就有1辆汽车,德国平均2.1人就有1辆汽车,日本平均2.9人就有1辆汽车。中国13亿人口,2002年汽车产量只有320多万辆,轿车100多万辆,轿车产量只占世界市场的2%左右。就制造业创造的产值看,1995年美国人均制造业增加值已达4760美元,日本人均制造业产值已达9800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制造业产值仅有2000多美元。(注:马月才:《中、美、日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5期。)因此,中国的制造业还需要大力发展,首先是规模要做大,而作为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区之一的长三角地区当然肩负重大责任,有必要进一步扩大制造业规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制造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因为重复建设是制造业规模扩大的重要途径,也是制造业提高档次和走向强大的途径之一。

再次,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可以提高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技术发展水平。现在,中国的制造业规模总量虽然已经比较大,甚至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这仅就组装业而言,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尚没有达到世界工厂的规模和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其技术发展水平还相当落后。在对中国514家机械制造企业2009种主导产品调查中,产品平均生命周期为10.5年,平均开发周期为18个月。而美国一些机械企业1990年就已做到“三个3”。即产品的生命周期为3年,试制周期为3个月,设计周期为3个星期。在中国主要机械产品中,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还不到5%,主导产品达到国际20世纪80~90年代水平的仅占17.8%。目前,中国生产的金属切削机床共有2500多种,其中数控机床仅占2.8%,而日本1987年就达30%,德国1990年就达54%。在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电子电力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复合加工技术、集成加工技术等的开发利用方面,中国与世界的差距更大。近年来,中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3倍于GDP增长的速度高速发展。2001年达13572亿元,比1997年增加了2倍多,对GDP的贡献率达12%。2002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突破16000亿元,继续保持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的地位。但是,据中国国家统计信息中心公布的资料显示,在世界信息能力总指数排序中,中国排在第27位,得分仅为6.17分,比美国的71.76分、日本的69.69分差得非常之远,甚至还不如斯里兰卡。在电子产业的核心产品如芯片、超大型计算机、尖端通信设备和软件技术方面,中国不但落后于美、日、欧,而且落后于印度。另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是,作为世界空调生产大国,中国几乎每个空调厂家推出的变频空调都离不开日本公司的技术(注:马月才:《中、美、日制造业发展比较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5期。)。研究表明,在制造业部门,我国的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以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加工装配环节,而作为增值能力和分工地位提升显著标志的研究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以及生产环节的高技术、关键零部件(例如电脑中的芯片、微波炉的磁控管等)的生产都不占优势,甚至处于劣势。长三角地区的情况与全国基本一致。提高长三角及我国制造业技术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显然是多方面的,但通过重复建设,形成结构趋同的态势(注:赵文丁:《新型国际分工格局下中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第8期),使其展开程度不同的竞争,可以促进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这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成立的。

3.人们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的担心主要在于害怕产品过剩引发价格大战和两败俱伤,进而使最初的投资者损失惨重,银行的呆坏帐增加,甚至可能导致金融危机。这是由于只是将目光留在国内,没有看到国际市场的大环境,我们一个国家的市场容量当然是有限的,但国际市场非常庞大。只要我们的制造业产品在质量、性能、款式和价格上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就能够占领国际市场,就允许大规模扩大生产量,允许制造业一定程度甚至较大程度的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判断一个制造业行业是不是存在严重的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是否到了由政府出面引导、协调和控制的程度,需要考察的是这个行业是否亏损和大部分企业亏损,而不是这个制造业行业的同一产品产量是否超出了全国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个行业没有亏损,大部分企业也没有亏损,则存在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现象,产品在国内过剩,也没有必要惊慌失措,因为国际市场可以消化这些产品的过剩产量。彩电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彩电曾经是一个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非常严重的产品,其总产量早已经大大超过了国内市场需求,但几大彩电生产厂家并没有出现亏损,全行业也没有出现亏损,目前反而通过市场竞争出现了相当有序的生产格局,这是由于中国的彩电已经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对中国彩电来讲,国内市场只是整个国际市场的一个部分。

中国经济复兴和腾飞需要一个强大的制造业,甚至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长三角地区无疑应该是其中主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需要进一步大规模发展,只要大部分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效益是好的,存在一定程度甚至较大程度的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不必过分忧虑,这既是长三角地区本身条件和市场经济环境所决定的,也对其制造业的进一步强大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标签:;  ;  ;  

长三角制造业结构趋同分析_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