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信息产业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号]1006-7426(2004)03-0090-04
信息产业是现代工业化的直接产物,而21世纪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发展信息产业和发挥信息优势,以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当代各个国家和地区制订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内容之一。当今国际信息产业的发展表现出多极化与国际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信息产品能力倍增而成本倍减等特征。同时,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信息产业也进入持续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主要表现为电子信息产业正在从单一的制造业转变为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工业生产与信息服务想结合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通信运营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通信能力和水平日益提高;信息产业继续担当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的角色,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提供主要技术和物质支撑。海南省作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发展信息产业方面既有自己的比较优势,也有自己的不足。本文试就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思路作一些探讨。
一、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海南信息产业的现状。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海南充分认识到信息产业对推动经济落后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1997年,海南省政府强调要发挥后发优势,提出到2010年把海南建成“信息智能岛”,使信息产业成为海南经济的重要支柱,并率先在全国设立正厅级主管信息化工作的职能部门,指导“信息智能岛”的建设,海南信息产业迎来了第一个春天。从1998年到2002年的5年间,海南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主要表现为:(1)信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02年海南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1998年的2.14%增至4.58%,增加值年均增长23.87%,为同期GDP平均增速的3.3倍,是海南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2)现代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初步建成。覆盖全省的“三纵两横”骨干网络及两条过海光缆已经建成,并在国内首次实现省域范围内电话同一区号。(3)信息产业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海南省的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已通过国家验收,大部分行政行为实现网络化业务办理;国土资源基础信息系统(HLRFIS)的建立,为各专业部门的专业信息系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和空间框架;“校校通”教育信息化工程效益明显;海南省CA认证中心、海南省电子商务应用平台、旅游预定系统和农产品营销等网络系统,为海南传统优势产业的发展带来活力。(4)部分信息技术领先全国。属国内独创并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电码电话防伪”和“纹理防伪”等信息防伪系统服务功能强大,用户遍及全国。(5)信息企业初具规模,聚焦效应逐渐显现。全岛信息企业已发展到200多家,清华紫光、日本NEC、美国微软等一批国内外著名厂商相继来琼投资办企业,海航集团等一批有实力的上市公司纷纷涉足信息产业。
(二)海南信息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综合来看,目前海南省信息产业发展进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总体上对信息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人们对信息产业的认识还比较肤浅,存在思想认识不深刻、不准确、不重视的问题,导致相关政策措施难以得到贯彻落实,影响了信息产业发展。二是人才匮乏,资金不足。海南信息产业人才数量不足,特别是缺乏信息技术研发人才,导致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信息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企业本身资金来运作,政府没有进行专门的资金扶持,以海南目前的经济实力和社会认识深度,尚不能单独建立起一个风险投资市场,信息企业的后续发展受到资金制约。三是岛内的信息市场内需明显不足。海南企业数量有限,岛内缺乏社会支撑基础(指信息产业赖以生存的具有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的消费人群),信息服务的需求总量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提高,信息网络运行成本相对较高,信息的硬软件产品难以扩大销售,企业发展空间受限。四是政府管理力度不够。信息产业的发展不仅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而且涉及到企业管理、法律法规及部门、行业之间的关系等各方面的复杂问题,有时需要政府出面解决。目前,海南各级政府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做得不够,尽管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信息产业和扶持高新技术信息企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规定,但从总体来看,相应的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落实措施力度不够。
二、加快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
1997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宏伟战略目标是把海南建成信息智能岛,其基本内涵是:以信息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以优化资源为依托,以信息产业为先导,以高新技术产业群为产业支柱,以信息资源深度开发应用为内动力,以海南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指针,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跨越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过程。这是一个以信息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动态进程,其关键在于以下二个方面:一是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二是在一定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构成有机的互动关系。可以这样理解,信息智能岛建设是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蓝图和长期规划。为实现上述目标,笔者认为海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方向应坚持“两步走”的战略方针。
(一)从短期来看,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从而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是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产业与传统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有较高的关联度,建立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促进关系十分重要,特别要关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巨大的渗透力和改造作用。具体就海南而言,由于尚未建立完备的传统工业体系,热带农业、旅游业等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地方经济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海南不能简单套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更适合的选择是充分利用全球化环境和知识经济时代所提供的跨越式发展机会,立足海南的资源优势,以信息化重塑海南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海南的可持续发展。
1.信息产业与热带农业。海南热带高效农业在国内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我国加入WTO后,境外热带水果会大量涌入,海南的优势受到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从信息化的角度而言,海南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通过加速信息化,构建基于电子商务的“反季节水果蔬菜”供应链,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二是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和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创建基于Internet的“虚拟热带庄园”,逐步发展旅游农业。另外,由中国农垦网发起的“在海南买棵树”计划正在探索之中。该计划拟在海南栽种热带果树,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再将该果树的所有权、冠名权卖给内地居民,并定期将果树的信息发给果树所有者,从而使这些果树成为那些没有见过热带果树的居民的宠物或心灵家园。这一计划将信息化和海南的传统优势实现巧妙结合,创造了一种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个性化的热带文化产品。信息产业带来了神奇的资源共享环境,谁善于整合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这一点对于海南热带农业尤其如此。
2.信息产业与旅游业。海南的旅游优势在国内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我国加入WTO后,东南亚之行的廉价方便使海南旅游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从信息化的角度而言,海南需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利用Internet的优势,建立多样化的网站,经常、广泛、生动、一对一地开展宣传,塑造海南旅游的新形象;二是在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之上,借鉴国外经验,为海南之行提供更多、更方便和更具特色的信息服务;三是创新旅游形式,比较典型的是虚拟旅游。现在,一些旅行社利用互联网模拟旅游,让没有到过热带的人在网上冲浪的同时也能沐浴大东海的日光,既新颖又刺激,是信息产业与旅游业的完美结合。利用信息产业巩固和扩大海南旅游传统优势,是海南产业结构良性互动的结果,更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表现。
总之,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既可以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提高其服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信息产业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和原动力。信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良性互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为信息产业实现突破式、跨越式发展提供社会基础。
(二)从长期来看,在一定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之上,优先和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是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最佳选择。
1.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我们以新加坡为例进行分析。新加坡是个自然资源缺乏的小国,1995年已从亚洲“四小龙”之一跃进到世界发达国家之行列,其近10年的经济发展更是保持平均10%的年增长率,尤其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更是令人瞩目。新加坡率先发展信息服务业战略推动了新加坡多种国际经营,而这些新项目的经营又反过来推动和刺激了新加坡信息产业的腾飞。新加坡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启迪就是优先和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究其原因,在于信息服务业本身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对需求的高度依赖,二是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高度融合。这两个特点使信息服务业和软件业、硬件业相比,都具有强得多的地域性特征。CPU的生产可以为美国高度垄断,一些板卡的生产量台湾地区可以占到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软件的生产也可以在美国的“硅谷”等地高度集中。但信息服务业却只能分散在世界各地,直接依赖于对它的需求而生存和发展。在信息技术将生产的地域性泯灭殆尽的同时,却在其自身内部生长出一个保留着相当地域性的产业来。与新加坡信息服务业早期发展相比,海南拥有两大优势:一是背依大陆,面朝东盟,岛外信息需求相对较大;二是信息产业发展起点较高,信息化与生态化良性互动,有一定的信息社会化基础。所以,海南可以优先发展信息服务业。另一个和信息服务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是信息中心的建设问题。在信息化时代,信息资源的传播已经没有东南西北的方向性限制,所以,可以将眼光放大一些。海南处于中国—东盟之间的独特地理位置,完全有可能成为国际性的信息中心。根据新加坡的启迪,海南信息服务业发展的目标可以定位为:短期内,力争成为国际性热带农业和旅游业信息中心市场;长期内,力争成为地区海洋及海洋上空信息流通中枢。
2.软件业的发展。和信息服务业相比,标准化和规范化是软件业发展的方向,过多地依赖本地区甚至本系统特殊性的软件生产是没有前途的。一般认为,不仅原料、市场、交通等因素对软件业发展的影响不大,软件业对设备和投资的要求也不算高,唯一要求的是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可以认为,软件是一个特别适合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产业,印度在软件业发展上的成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这个结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软件业的一大特征是,其产品大量生产的边际成本趋向于零,且“赢家通吃”,这使得任何地区的软件产业都必须面对全世界范围残酷的竞争。软件市场只承认最好的产品,第二流的产品连打价格战的资格都没有。如果承认软件产业的这一特征,就不能从一般意义上去理解它对人才的需求。软件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本质上是对一流人才的需求,是能拿出一流产品,并能使其在全国甚至世界范围内经常保持领先地位的一流人才。“软件产业要求大量人才”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但首先应从一流软件人才生成所需人文环境的意义上去理解。从这种意义上讲,软件业对地域的选择和要求又是极其苛刻的。只有那些适宜于创造性劳动和生活的地方,才是这一产业生存发育的沃土。从社会角度讲,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拥有较大的政策自由权;从自然角度讲,海南是世界上最适合人类生存的地方,是现代意义上的“太阳城”。可见,海南拥有软件业所要求的高水平人才所需的工作和生活的创造性环境,对一流人才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可惜的是,短期内海南的这些优势很难转化为胜势,但只要坚持不懈,软件业的突破还是指日可待。所以,从长期看,软件产业也就成为海南的绝佳选择。
应该看到,海南省发展硬件业是有先天不足的。我们以日本为例进行分析。日本信息产业始于1970年代末,从名不经传而跃居世界第二大国。日本信息产业的内涵是在产业发展初期,以发展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业(即硬件业)为主。日本选择硬件作为突破口的原因在于硬件产业类似耐用家电产业,是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结合体,它要求大量的技术劳动力和一定程度上的历史技术资本积累。在这一点上,日本无疑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台湾优先发展硬件产业的原因也是如此。可见,硬件业的发展至少需要三个条件:当地拥有普遍较高素质的人群、一定规模的可支配资金和一定程度上的历史技术资本积累。由于海南缺乏技术资本积累,短期内也无法聚集大量的技术劳动力。所以,海南要想在硬件业上有所作为,其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只要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可以另辟蹊径。例如可以尝试发展包括软盘、打印机用纸、打印机用墨等在内的计算机经常性消耗材料的生产。这一行业对技术、资金和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算高,但市场潜力巨大。推动这一行业的发展,使之在短期内成为海南信息产业的一个突破口的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
3.关注信息产业的“璞玉”,从“璞玉”中寻找“和氏璧”。如何真正实现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蓝图和长期规划呢?海南只有选择“跨越式发展”。所谓“跨越式发展”,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者对先行者走过的某个发展阶段的超常规的赶超行为。跨越式发展战略与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时期的“赶超型”战略不同,它必然要突破传统工业化道路中单纯追求“速度型”增长,避免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以及“单项突进”的发展模式,而追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兼顾、经济和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具体而言,海南应在大力发展传统信息产业(软件业、硬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基础之上,依靠实践和理论的成熟,关注信息产业的“璞玉”,争取从信息产业的“璞玉”中寻找信息产业明日的“和氏璧”。所谓信息产业的“璞玉”,也就是那些未被挖掘但发展潜力巨大的第四类信息产业。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信息服务业就是信息产业的“璞玉”。新加坡发现了它,并将其打磨成为“和氏璧”。众所周知,信息产业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如果海南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短期内是很难有所作为的。唯一的“捷径”就是在“跨越”的过程中,保持思维和嗅觉的高度灵敏度,耐心探寻“璞玉”,以期有所作为。
总之,针对实际,海南选择短期推动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实现一定社会信息化水平;长期优先和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软件业,努力发展硬件业,关注信息产业的“璞玉”以求跨越式的发展战略是比较恰当的。
(三)建立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环境支撑系统
信息产业是集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它不仅需要大量人才和资金的投入,而且还需要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作为保障。就海南省的现状来说,笔者认为以下条件是不可或缺的。
1.创造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的思维环境。在全社会树立适应信息产业发展的思维观念,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按信息经济的客观规律来谋划海南信息产业发展的策略。树立市场开放的观念,站在顺应全球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视野高度,建立信息产业的技术标准、网络协议和政策法律制度,推动信息产业的平稳发展。
2.强化行业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日本政府根据国情特点,成功采用了国家干预模式,即政府从宏观、微观相结合入手,有效地组织信息经济,将国家政权的巨大能量渗透到信息产业中去。这种模式采取的政策具有专指性、实用性、功利性,直接推动了日本信息产业飞速发展。可见,在一种产业的发展初期,政府的引导和推动是非常必要的。联系海南实际,一是要加强管理机构建设。信息产业技术更新快,需要及时对其内部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信息产业在改造传统产业过程中发挥着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和集群效应,以此形成新的产业群,因而又是一个经济成长链,必须对其实施有效的长链条管理。当前,海南对信息产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尚在摸索之中,设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构,提高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水平已成当务之急。二是要加强产业指导。海南信息产业尚属“幼稚”产业,需要政府指导,包括发展策略和方向、市场运作、经营管理、信息服务和人才培训等。三是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制定和完善产业政策及各种优惠政策,特别是人才和风险投资方面的政策。同时,要加强和完善法制建设。四是要成立信息产业协会。政府既可通过行业协会了解企业信息,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约束企业,有利于政府间接管制。行业协会也可以弥补政府职能之不足,加强政府和企业的沟通。
3.建立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管理创新相结合的体制。跳出就技术论技术创新,就管理讲管理创新的片面圈子,挖掘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管理创新的相互促进点,既向技术创新要生产力,又向管理创新要效益。在建立和完善信息产业管理机制中,不断创新技术创新及其转化生产力的管理办法。通过管理体制创新,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企业为主体的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企业主动、市场拉动、环境促动、政府推动的信息产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
4.重视信息产业发展的社会条件。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有赖于多样化、个性化和个人自由的社会环境,相对于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来说,信息时代在带给人们巨大社会财富,使普通人能享受到较好福利的同时,也使人们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的创造性,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用马克思的术语来表达就是,资本的需求与劳动的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是一致的,不像在自由资本主义或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那样高度对立。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要在信息产业的发展潮流中迎头赶上,需要的不仅仅是合适的经济政策,还要有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配套改革。
另外,加强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构建信息产业人才群体;建立风险投资机制,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发展并完善信息市场等也是海南信息产业健康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支撑因素。
总之,就全国来看,海南信息产业属于“后起之秀”。海南省政府和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信息产业对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握好全球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优势条件,抓住机遇,加速提高海南信息产业的水平,以推动海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标签:软件业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政府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农业论文; 信息化时代论文; 信息发展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