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萍 王海生 吉林省靖宇县榆树川学校 吉林省靖宇县第一中学 135200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生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这些要求,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探索新知,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获得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动力和能力。本文我从创设认知冲突、实践活动、故事、联系生活、游戏情境等方面探讨如何创设课堂中的有效情境。
【关键词】有效情境;认知冲突;实践活动;故事;联系生活;游戏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10-157-01
在新课改深入发展的今天,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才能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现实,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有效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这应引起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进行深入地探索。究竟如何来创设有效的情境呢?我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认知冲突式情境
问题的产生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基于自己原有知识结构产生的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与新的学习任务间形成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教学“多边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说一些不同的边数的多边形,教师能根据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准确说出内角和。学生一定会觉得很奇怪。于是教师告诉学生因为自己掌握了其中的秘密,只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很快也能掌握这一秘密。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渴求,饶有兴趣地参与学习活动,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实践活动式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在操作实践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培养学生质疑,促进自主学习的重要形式。比如:在教学“圆锥的侧面积”时,可让学生课前用硬纸做成的大小不同的若干圆锥,学生发现了“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以母线为半径的扇形”,在此基础上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掌握圆锥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实践操作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让学生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培养和增强了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
故事式情境
学生在平时接触过许多令他们津津乐道的,带给他们无数欢乐的童话、寓言故事,所以会牢牢地存盘在头脑中,这些是他们的兴奋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利用。比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出示这样的历史故事:毕达哥拉斯有一次在朋友家做客时,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面图案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三边的某种数量关系。把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更加主动、深刻。创设这样的情境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探索并发现判断图形平移距离的方法。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学习,不仅兴趣盎然,学得主动,而且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
联系生活式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创设富有生活情趣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熟悉感、亲切感。如我在教学《随机事件与概率》时,课前安排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课堂中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事件,然后让学生说说这些什么相同之处,并组织讨论、交流,抽象出随机事件的意义。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教者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不断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研究、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枯燥呆板的数学学习变得鲜活生动。
试验式情境
学生好动,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在玩乐中认识事物,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活中学,坐中学,吸取数学知识和经验,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比如,在教学“用频率估计概率”时,教师可将学生分组,拿出硬币,让学生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计算正面向上的频率,进而用频率去估计概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试验去估计图钉落地时钉尖向上的概率。这样的数学课堂由于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情境”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同时,由于这些情境的有效创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的阶梯,课堂因此有了活力,有了效率,学生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更加主动了。
总之,教师要不断积累课堂情境知识,才能创设出适宜学生的、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的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的同化和顺应,主动调动原有认知结构中能解决新问题的那部分知识,将其重组、建构,找到适应新的问题情境下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学习新知。从而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全面、和谐地发展。
论文作者:李公萍,王海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认知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圆锥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10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