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将以个人知识组织化为切入点,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优秀成果进行阅读、分析和研究,探讨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现代企业中个人知识组织化与管理创新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个人知识组织化 企业管理 创新性 相互关系
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探索的综合,在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个体的知识随着实践的增加和阅历的提升不断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探索和获取。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成果和方式,知识能够反过来作用于客观世界,可见,对知识的管理俨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和研究课题。由于知识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会通过一定的方式,从一个个体传播到另一个个体或者组织,因而知识最终通过个体传播到个体所在组织的过程,称为个人知识组织化。个人知识组织化,通常理解为个体将知识传递给组织的其他个体,被组织内其他成员接受、吸收之后,转化为成员所共享的组织知识的过程。对个人知识组织化的深入研究为现代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组织管理开辟了新视角、提供了新思路。
一、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个人知识组织化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特别是对个人知识组织化的传播路径及其对企业及个人的影响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胡远华(2011)特别针对民营企业个人知识组织化的研究得出结论——管理者的风格及领导类型对个人知识组织化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孙辉(2011)对个人知识组织化经过详尽的研究后认为,个人知识组织化能够推动企业绩效的提升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并且能从一定程度上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朱忠福(2006)研究发现,个人知识组织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隐形管理风险,但其重点在于组织对个人知识的吸收和最终的掌握程度,而不是个人知识组织化的过程。
二、基于企业管理中的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因素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明星,企业内部每个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掌握知识的程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企业管理中,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成为企业管理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组织内部,员工作为知识的载体通过某种方式,分析、归纳、总结、整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并通过一定的途径传递给组织内的其他员工,进而将个人的竞争优势有效的转化为企业组织整体的竞争优势,在发挥个人自身潜力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企业动态能力。
个人知识组织化在实现过程中,会受到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知识组织化受组织中个人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与知识的隐形特征密切相关。从员工个人角度而言,其文化水平、知识范畴、对组织的认可程度和交流沟通的意愿都会最终影响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与实现程度。而由于知识具有隐性和显性两种特征,特别是知识的隐性特征决定其不会发生主动地、显著地转移。这就需要组织内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互动机制或知识共享机制,通过适当的激励政策鼓励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将学习掌握的知识结合实践经验、方法秘诀这些隐性知识通过归纳整理能够确切地表述出来,以供其他员工学习掌握、内化运用,进而达到个人知识组织化的目的。
2、个人知识组织化与组织内部情境密切相关。企业的氛围、环境、管理模式等对个人知识组织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和谐、稳定、积极的组织内部环境,能够增强个人的组织认同感,促使员工积极主动地分享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同时从组织中获取新的知识;反之,消极的工作氛围、混乱的管理模式对个人知识组织化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对现代企业而言,建立文明团结、开放共享、多元包容的企业文化,搭建企业内部信息共享平台,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乐于分享、善于学习的环境氛围,构建能够充分激发员工高层次需求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者提高个人知识组织化的有效途径。
3、个人知识组织化与社会情境密切相关。个人知识组织化不仅涉及企业内部员工和所处的组织,同样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一定条件下,个人及组织的意愿与知识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当个人的知识与社会主流意识和价值观相符合时,更容易被组织内部其他成员接受,从而间接推动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个人知识组织化与社会情境的相互关系要求企业管理者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在专注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和员工关系的同时,还需要了解社会发展趋势、行业政策环境、经营管理要求等相关内容,因为只有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契合行业发展要求、符合当代主流意识,企业才能引导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以源源不断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深化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程度。
三、个人知识组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性关系的研究
企业管理的创新理论于1912年由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被广泛地认可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制定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等职能,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管理者利用创造性的思维,提出新的运营方案和管理制度,并最终运用于生产实践,推动企业管理水平和综合绩效的提高。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管理者的知识状态和组织内部员工的知识状态,对企业管理的创新成果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的知识状态包括知识存量、知识结构、知识水平与分布、知识流动等因素[5],而这些都可以通过个人知识组织化得到有益补充。因此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个人知识组织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知识组织化能够激发管理层的创新行为,有利于完善运营方案、规范管理流程、健全企业制度,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个人知识组织化过程中,多领域知识的不断转移和持续流动能快速提升组织内部员工及组织整体的知识存量和知识水平,丰富知识多样性,促进知识结构的显著升级。管理者作为组织中的一员,其知识状态的提升在为管理水平的提高积蓄能量的同时,僵化刻板的思维模式也逐渐被知识带来的创新性思维所取代,随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型运营方案、管理流程、企业制度的提出、运用,反过来又会促使管理层创新性行为的发生,最终使企业的管理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个人知识组织化能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综合绩效水平,从而推动企业管理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当企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现有管理模式、经营体制无法满足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时候,个人知识组织化所带来的组织内部员工知识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满足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新型管理模式、经营体制的形成,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企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效率和绩效水平的提高,而新型管理模式和经营体制的形成正是企业管理创新能力发挥强劲效力的有力证明。
3、个人知识组织化与企业内部结构特征的相互作用决定着企业管理创新能力能够实现稳步提高。由于个人知识组织化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和特征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而企业内部结构及特征势必会随着影响程度的深入通过阶段性的调整不断予以适应[7],企业这种在组织管理结构、内部岗位设置等方面不断进行的适应性调整,反过来有利于组织结构与内部知识水平的协调匹配,同时促进知识在组织中的快速流动,推动个人知识组织化进程, 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循环联动恰是企业管理创新性能力不断提高的不绝动力。
四、结束语
个人知识组织化在企业的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识的隐性特征和传播方式决定了个人知识组织化具有一定的隐秘性和较强的个人色彩,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个人知识组织化的实现和实现程度,因为这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综合绩效乃至未来发展。各层管理者可以通过建立积极的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搭建开放的共享平台、构建有效的管理模式、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等措施,在主观上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满足个人知识组织化实现情境,通过个人知识组织化与企业管理创新性关系的良性互动促使企业得到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素敏,组织承诺对个人知识组织化效果的影响研究,浙江工业大学[D] ,2010.
[2]朱忠福,杨胜刚,企业家隐性知识组织化探析,集团经济研究[J],2006 (10):99-100.
作者简介
王婷婕(1986- ),女(汉),天津人,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学士学位,天津财经大学在职研究生在读。
论文作者:王婷婕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知识论文; 组织论文; 企业论文; 员工论文; 管理者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化与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