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 甘肃甘谷 7412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风险事故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78例颅脑外伤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研究组综合护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护理后研究组ADL评分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0%(P<0.05),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效降低临床风险事故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颅脑外伤;护理;风险事故;探究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60-03
颅脑外伤约占全身损伤的15%~20%,仅次于四肢损伤,是致残率及病死率均居首位的重要损伤。多由交通或工矿事故,跌倒,坠落,爆炸,火器伤以及锐器或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引起。颅脑损伤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脑损伤,三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合并存在。我院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中风险事故的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护理效果,现将我院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外科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78例患者中,42例患者为车祸伤、18例患者为高空坠落摔伤,13例患者为重物砸伤,5例患者为爆炸伤。其中包括重度颅脑外伤35例,中度颅脑外伤24例,轻度颅脑损伤19例。复合伤包括多发性肋骨骨折、四肢骨折、血气胸56例,肾挫伤血尿、后腹膜血肿13例,肝破裂和肠穿孔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2~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3±1.6)岁。对照组3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1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1.4)岁。两组患者在病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影响我院本次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立即行相关检查,做好术前、术中护理配合。术后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对患者进行饮食、机体锻炼等指导。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1术前、术中护理配合 术前与院外急救人员保持联系,明确患者病情后立即准备急救手术物品。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立即对患者实施麻醉,清除患者口腔、鼻腔内分泌物,确保患者呼吸通畅,移动患者过程中注意避免对患者复合伤处的挤压。术中密切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尤其是血压、心率等指标,并为患者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以便术中发生意外情况,及时进行抢救[2]。
1.2.1.2饮食指导 术后患者恢复意识后,应对患者的饮食情况进行干预指导,嘱咐患者家属不可给患者食用坚硬、煎炸、辛辣类食物,适当补充营养,避免盲目进补[3]。多食用水果、蔬菜等富含大量维生素和纤维素的食物,有利于患者肠功能的恢复[4]。
1.2.1.3锻炼指导 在患者病情恢复较好的情况下,可指导患者在病床上进行肢体运动,患者家属可协助患者活动四肢,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应避免激烈运动[5]。
1.2.2研究组 给予研究组患者急诊科综合护理,包括急救护理、常规基础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2.1一般护理 详细了解受伤原因,如交通事故,坠落,跌倒,钝器打击等,外力作用部位,方向,暴力大小等,注意受伤后有无意识障碍及程度和持续时间,有无中间清醒期,逆行性遗忘,有无头疼,呕吐,抽搐,大小便失禁,肢体瘫痪等情况,以及现场急救过程和曾经用过何种药物。根据临床表现,结合X线,CT,MBI等检查结果判断损伤类型和严重程度,评估伤后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是开放性还是闭合性损伤,了解有无局灶性症状及颅内压增高症状,了解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动态变化,确定脑损伤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自理能力。
1.2.2.2呼吸道护理 脑损伤患者有意识障碍,丧失正常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血液,脑脊液,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窒息。应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将病人侧卧,昏迷患者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器官切开或人工辅助呼吸。
1.2.2.3伤口护理 开放性颅脑损伤应剪短伤口周围头发,并消毒,伤口局部不冲洗,不用药,用消毒纱布保护外漏脑组织,避免局部受压。尽早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素。有休克表现时,应查明有无其他损伤,补充血容量,准确记录受伤经过,急救处理经过及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等病情变化。
1.2.2.4发症预防护理 昏迷患者全省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四肢关节保持功能位,每日3次作四肢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痉挛。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需要留置导尿,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并冲洗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若患者发生便秘,可用轻泻剂,必要时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勿用大量高压灌肠,以免加重颅内压增高而诱发脑疝。
1.2.2.5术前术后护理 按急诊手术前常规准备,术前2h内剃净头发,洗净头皮,涂擦70%乙醇并用无菌毛巾包扎。手术后返回病室,搬运病人时动作轻稳,防止头部转动或受震荡,搬动病人前后应观察呼吸,脉搏和血压的变化。小脑幕上开颅术后,取健侧或仰卧位,避免切口受压,小脑幕下开颅术后,应取侧卧或侧俯卧位。术中常放置引流管,如脑室引流,创腔引流,硬脑膜下引流等,护理时严格注意无菌操作,预防颅内逆行感染,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量和性质。严密观察意识,生命体征,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手术后颅内出血,感染,癫痫以及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
1.2.2.6出院指导 患者康复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咐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保持规律生活。定期来医院复查,对于不能定期来医院复查的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发生意外情况后能够及时接受治疗[10]。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HAMD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ADL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标准:重度抑郁:评分大于24分;中度抑郁:评分在17~24分之间;轻度抑郁:评分在8~16分之间。无抑郁:评分小于8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标准:生活能够完全自理:评分为100分;基本能够自理:评分在60~90分之间;生活需要帮助:评分在40~59分之间;生活需要照顾:评分在20~40分之间;生活不能自理:评分小于20分。护理满意度通过向患者家属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调查问卷中共包括4项内容,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度和满意度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对其进行检验,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对其进行检验,P<0.05代表两者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患者的HAMD评分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ADL评分比较(x-±s)
3.讨论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急重症,由于颅脑外伤伤患者的病变部位较为特殊,导致该类患者的病情多变,死亡率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领域和建设工程领域作业量的不断增多,颅脑外伤合患者的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多,不仅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也对临床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颅脑外伤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我院综合护理应用于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护理。通过对研究组患者六方面临床护理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抑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能力明显升高,对我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该研究结果进一步有力的证明了综合护理在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应用价值,同时也说明该种护理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深入应用和推广的护理方法。
【参考文献】
[1]金珊珊,徐美勤,韦素芹.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急救护理[J]. 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0,01(6):88-89.
[2]王立华.13例重症颅脑外伤合并腹部闭合伤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0,15(11):2341-2342.
[3]徐亚英.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患者的早期急救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1(9):80-82.
[4]刘静.胸外伤合并颅脑外伤的临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08(3):141.
[5]付斌.颅脑外伤合并复合伤的临床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05(2):46-47.
论文作者:李静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外伤论文; 评分论文; 对照组论文; 损伤论文; 体征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