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市结核病防治所 157011
【摘 要】目的:研究肺脏疾病中较为常见的新生儿肺炎的急救保护措施。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对象,采用有效的急救及综合护理措施,评价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和呼吸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18例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呼吸功能各项指标随疾病的好转而升高,且治愈患儿的增高幅度高于好转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发生重症肺炎的新生儿来说,及时救治和综合护理可提高重症新生儿肺炎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呼吸功能各项指标的提高便是疾病好转的表现。
【关键词】肺脏疾病;新生儿重症肺炎;急救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6-082-01
前言:肺脏疾病是指肺脏本身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的肺部表现。肺是呼吸系统的一部分,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良好的肺功能是维持生命的保障。胸外科角度上肺是胸腔内最大的脏器,也是胸外科中病变种类和发病数量最多的器官。新生儿肺炎是常见的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的肺脏疾病。该病具有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本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急救实践,总结经验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8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为观察分析对象,全部符合重症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出生时间为1~28 d,平均 14 d,其中男12例,女6例,早产儿5例,足月儿13例。所有患儿在肺炎的基础上均合并有1个或多个脏器损害,如心力衰竭、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其临床表现各异,可表现为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呻吟,体温不升或高热,面色苍灰,黄疸加重,甚至惊厥表现,有些患儿还可出现全身血流动力学紊乱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症状。
1.2方法
急救护理方法:患儿入院后根据其临床表现和诊断结果迅速判断病情,制订合理的抢救方案,准备好各种抢救仪器,以便迅速施救。调节环境温度在适中温度,湿度维持在50%~60%,根据患儿体温变化采取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 36.5℃~37℃。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抬高患儿头部或取半卧位,应用雾化吸入装置。目前认为,超声雾化吸入不同药物对小儿重症肺炎的治疗极有帮助,可减轻呼吸道感染炎症及水肿症状,稀释痰液,缓解呼吸道痉挛,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措施。对于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及青紫、发绀患儿及时给氧,可用头罩给氧或雾化吸氧,必要时持续气道正压给氧或高频喷射鼻导管法给氧[1]。急救期间严密监测患儿身体状况,重点观察患儿的面色、皮肤粘膜、神志、呼吸、脉搏、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痰液的颜色及喘息情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及时给予初步处理,并及时告知医师。若患儿出现面色苍白、点头样呼吸、吸气呻吟等症状,提示病情危重,宜及时抢救[2]。另外患儿的心理情况也值得重点关注,因为新生儿肺炎患儿入院时或多或少存在着意识障碍的情况,故在抢救时应予心理护理,通过护理人员的眼神及手势等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同时应及时将患儿疾病的基本情况和急救措施和护理要点告知患儿家属,并耐心回答家属的疑问,争取家属对急救及护理的支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评估
根据临床病状、体征及治疗后7~10 天胸部 X 线检查结果判定。痊愈:患儿双肺呼吸音正常,痰鸣音消失,X 线胸片提示阴影呼吸;好转:患儿症状减轻,痰鸣音较前减轻,X 线胸片渗出较前减少;未好转:双肺呼吸音增粗或减弱,仍有痰鸣音,X 线胸片仍为渗出性病变。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8例患儿中治愈1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呼吸功能各项指标随疾病的好转而升高,且治愈患儿的增高幅度高于好转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体数据为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第 1 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及峰流速(PEF)等这些指标在治愈前后的变化为由急救实施前的(1.6±0.1)L、(1.0±0.3)L、(0.5±0.2)L、(1.6±0.8)L、(54.1±24.0)L、(1.4±0.7)L、(1.6±0.1)L/s 及(1.0±0.3)%上升至实施后的(2.6±0.6)L、(1.6±0.3)L、(0.9±0.2)L、(2.3±0.7)L、(70.5±23.5)L、(2.0±0.5)L、(2.6±0.4)L/s 及(1.6±0.3)%,各指标均明显优于急救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3]。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我院对于18例新生儿肺炎患者采用有效的急救及综合护理措施,达到了治愈1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的效果,可以得出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采用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提高急救成功率,改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唐学敏. 重症新生儿肺36例急救措施及护理 [J].中国实用医刊,2013,40(10):100-101.
[2] 李棚. 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0):137-139,-149.
[3] 曾桂炎. 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急救及综合护理效果观察 [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32(6):25-26.
论文作者:刘丽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8
标签: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新生儿论文; 重症论文; 呼吸论文; 措施论文; 疾病论文; 《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