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刘亮程,在文本的自然书写中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敏感与喜爱。本文试讨论刘亮程散文自然书写中的现代性反思与人文情怀,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以及探寻其散文背后的现代性反思和人文情怀。
关键词:刘亮程;散文;自然书写;现代性;人文情怀
1.前言
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刘亮程,在文本的自然书写中表现出强烈的对大自然的敏感与喜爱,他的写作如一道独特的风景,伫立在城市通往乡村的路上。这些文字,为渐渐远离人们视线的乡村,增添了许许多多令人遐想和回味的空间。
2.植物描写
2.1草
自然世界里最细小的事物之一——草,是刘亮程在散文中书写的对象。在其散文中,有充满灵性和趣味的草:“草根试探性地拱破地面,发一个芽,生两片叶,迎风探望一季,确信再没锨来铲它,脚来踩它,草便一棵一棵从土里钻出来。”也有从旁人眼中去观察的草:“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甚至还有终结草的一生的锄草人视角下的描写:“草很小很矮时,他会整天躺在地头,心想:等草长高些再锄它吧,草生一次也不易,就让它多长几日……然后再锄掉它也不迟。”在这里,草不仅仅是一株植物,更是刘亮程对于家乡和自然的喜爱的一种寄托。
2.2树
在大地上伫立的一棵棵树,也是刘亮程散文中常常出现的写作对象——有时它是作者回望故乡,记忆的线索:“那棵树会记得我。当树被砍掉,树根会记得我。”;有时又是西北边陲正在消逝小村庄的精神的象征:“阳光照在绿叶上,也照在一棵枯树上,我们看不见一棵枯树在阳光中生长着什么,它埋在地深处的根在向什么地方延伸。”;有时又是孤独灵魂在村庄里寻梦的主体:“生长在丛林中,永远是一棵树的梦想。想想丛林中的树吧,刮风时一棵拍打着另一棵,一棵树可以听到它的声音通过另一棵树,另外的树,向无边际的远方传送。”;有时它也是在城市人无法安顿的精神世界的一种悲伤的表达:“现在城市中的树,连一声鸟叫都听不到。它太孤独了。活着有啥意思。想想死掉算了。”对于树木,刘在不同的季节、时间对其的感情也有所不同,投射在树木身上的情感,也正是他对于生命的一种思考。
3.环境描写
3.1风
来去无踪影的风,是刘亮程散文中出现较多的书写对象。在其自然书写中,风可以是席卷一切的暗影:“又刮起了风,天空什么都没有。这片大地早已经被风搜刮干净,只剩下土。那些残墙上的土,一点一点地被风抠下来,刮走,让我看着心疼。”风也会夹杂着乡味的记忆:“我依旧会在那时的微风里,闻到米饭和拉面的香味,闻到炒土豆和酸白菜的香味,闻到酒、烟叶和清茶的香味……我在虚茫的飘游中必然被它们唤醒。”风也是一位家人:“风在院门外喊,像我们家的一个人回来晚了,进不了门。我们在它的喊声里醒来,听见院门有一次被刮开,听见风呼呼地鼓满院子,顶门的歪木棍“扑腾”倒在地上,然后一声不吭。”风亦是能记忆世间记忆的历史:“各种各样的风经过了村庄。屋顶上的土,吹光几次,住在房子里的人也记不清楚。”
不论是怎样的风,都透露着一种萧瑟的气息,或许是作者对故乡渐渐远离的悲伤情愫,亦或许是对物是人非的叹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院落
家乡最为难忘的一隅,莫过于充满回忆的院落——每天的生活都从这里开始:“让我天不亮早早醒来,看见柴垛东边的启明星,让我听见第一声鸡叫,一出门碰到露水青草,再开一次院门,放进鸟和风。”来不及的道别和如今的恋恋不舍,也寄予在这小小的院落里:“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一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院落的每一个小细节,都深深烙印在刘亮程的心中,在回忆的世界中,就仿佛再一次又回到了这个小小的、有些许破败但充满人情味的院落。对生命悄然流逝的感伤和思考,更是加深了对小小院落的思念:“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
3.3村庄
村庄伫立在西北边陲,是家的方向,回想起来的,是村庄里静谧的每一种事物无声的陪伴:“我会克制地,不让自己去踩那条路、推那扇门,开那页窗……在我的感觉中它们安静下来,树停住生长,土路上还是我离开时的那几行脚印,牲畜和人也是那时的样子,走或叫,都无声无息。”浮现在脑海里的,是让一颗漂浮不定的心安定下来的傍晚:“我的心中只存放一个村庄,完完整整,那些牲畜、人、草木、阳光雨水和脚印,连夕阳下弥漫的尘土都一粒不少。”
4.现代性反思
从一草一木到院落村庄,刘亮程笔下的生活充满了诗意和乡愁。每天的日出日落,星辰闪烁都因我们的繁忙而被遗忘在角落,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缺乏的正是这种时空相联的“慢”状态。
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现代性具有的动力机制包含了时空分割重组。也就是说,在农业社会中,历书、天象等为人们提供了生活工作的粗略时序,而这种时间与地理标志总是息息相关。正是因为这种时空关联的影响,刘亮程在书写自然,书写记忆中的生活时,总是用日夜、用季节作为时间轴,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一种不同于都市生活的“慢”。
回看我们身处的城市,人们遵守时间表,每天的工作行程都有严格的安排,时空不再相联,人们倍感时间的驱迫。城市文明从自然中来,我们却在不断地远离自然,远离文明的起源,远离人性的起源。追寻自然的脚步,就是再一次回望我们来时的路。刘亮程散文中最令人深省的就在于他对于现代性的反思,表现了一种与现代社会快速生活相反的乡村慢生活,强调人对自然的依赖与不可或缺,为其散文赋予了考量现代社会的意义。在他的笔下,自然是反思的窗口,是反思城市化带来的精神无所归的去处。
今天的人们在都市的生活中受到多因素的干扰,真实的自我在高楼大厦里渐渐模糊。缓慢地等待一个节令,等待一片成熟的麦田,等待秋天掉下的第一片叶子,都是如今人们的一种奢望。在快速、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早已经忘却停留、驻足,去感受一草一木,感受季节的变换,而刘亮程正是那个唤醒我们去回想、回望自然的人,他的文字一次次为我们敲响了回归自然,回味乡村的钟声。当一株小草在慢慢生长,一片片秋叶落下之时,我们却在一次次错过。
回归乡土,回归人性的本真,在不同于繁忙都市生活的“慢性子”乡间生活里拾得一些快乐抑或是回忆,刘亮程在心灵的栖息地——自然中为我们展现了对现代人的生活状态的种种反思与回望。
参考文献
[1]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
[2]刘亮程.在新疆[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
[3]郭忠华.现代性理论脉络中的社会与政治 吉登斯思想地形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4]吕鸣章.现代性及其反思[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6.
[5]赵一凡、李德恩、张中载主编.西方文论关键词[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6]李有亮.重新擦亮我们的眼睛———刘亮程散文创作的启示[J].黄河文学,2005,(2):123-125.
[7]周立民.刘亮程的村庄[J].当代作家评论,2002(1).
作者简介:杨李贝贝(1994-),女,云南省昆明市人,兰州市城关区兰州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论文作者:杨李贝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3
标签:自然论文; 现代性论文; 村庄论文; 散文论文; 院落论文; 一棵论文; 乡村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