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患者日间化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_汪丹

(武汉市中心医院甲乳外科 湖北武汉 430014)

【摘要】目的:探讨对日间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75例。联合组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常识认知率以及心理情况的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常识认知率72例(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62例(82.67%),两组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乳腺癌患者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常识认知率。

【关键词】乳腺癌患者;日间化疗;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71-02

乳腺癌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女性疾病,由于女性自身的身体特征将会增加患病后的心理问题,如: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若未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和处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1]。在此期间,通过提供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日常生活的质量。伴随人们对于护理服务得需求不断提高,人们不仅需求单一的护理服务,对于健康保健的需求愈加强烈[2]。因此,在医院护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对乳腺癌患者行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改善日间化疗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试验均为乳腺癌患者自愿参与,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75例。其中,联合组年龄为22~72岁,平均年龄(50.1±6.4)岁;联合组年龄为24~76岁,平均年龄(51.3±6.7)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联合组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①心理护理。由于乳腺癌患者自身的原因以及患病情况,自身的心理调节能力较为薄弱,因此,患者在进行化疗期间,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并积极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自身情绪,及时为患者提供心理指导和疏导,使得患者能够及时调节自身的负面心理情绪,尊重患者的饮食和主观意识,同时,告知患者有关该类疾病的典型案例,帮助患者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能够积极面对未来的生活,及时提供有效的心理指导。与此同时,寻求患者家属的帮助,使得患者能够充分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照顾;②开展讲座。在此期间,需要定期开展有关乳腺癌疾病的相关常识讲座,如:乳腺癌疾病的发生机制、化疗治疗的重要性、化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有效的解决对策等。耐心的向患者讲解有关整个化疗的过程,加强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此外,护理人员需要需要详细解答有关患者所提出的任何问题,同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和运动计划;③利用多媒体设备。在医院设立24h不断滚动的LED显示屏,利用科学设备将乳腺癌疾病的相关常识播放在LED显示屏上,使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能够随时观看有关信息,在接受治疗的期间,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学习有关乳腺癌疾病的相关常识,同时,提高健康保健常识的认知率。除此之外,将医院内的宣传栏充分利用,将有关乳腺癌的相关常识放置其中,同时,将健康常识宣传海报张贴于走廊,随时随地加强患者的常识的认知率和自我防护率,进而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科学指导患者的饮食和运动方面。

常规组行基础护理干预。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常识认知率以及心理情况的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试验所研究的常识认知率和心理情况评分均使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予以分析和整理,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比较两组常识认知率

联合组常识认知率72例(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62例(82.67%),卡方值=6.996,P值=0.008,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

两组干预前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联合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比对[(x-±s)分]

3.讨论

乳腺癌是临床上最为严重的恶性肿瘤疾病,大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近几年我国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几率可达6%~10%,发病几率呈现逐渐年轻化的趋势。女性人群一旦发生乳腺癌疾病,若未及时进行治疗和护理,将会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4]。在患者患病期间,将会由于自身身体因素、社会因素以及家庭因素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目前,大部分医院的住院床位较为紧张,加之部分患者的患病情况无需住院,家庭距离医院较远,部分患者喜欢家庭修养的方式,导致部分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日间治疗,由于患病原因以及治疗疗程较长,将会增加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的发生,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供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干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一体化的模式,均由同一医生和护理人员从始到终完成全部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在一定程度上建立和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和配合度[5]。

本研究通过大量的讨论所得,联合组常识认知率72例(96.00%)显著高于常规组62例(82.67%),干预后联合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行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情绪,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患者的错误认知。

4.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常识认知率,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

【参考文献】

[1]吴怀芹,焦艳,隋春波.门诊化疗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18):44-45.

[2]张健华,吴碧娟,朱燕双,张秀莲.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1):1716-1718.

[3]李平.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03):683-684.

[4]唐黎.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212-213.

[5]林芳宇,谢凤兰,余娟.不同治疗方式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5,14(09):6-9.

论文作者:汪丹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乳腺癌患者日间化疗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效果分析论文_汪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