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配网建设;运行;管理;常见问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与此同时,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都离不开电力资源的支持,同时,电力系统在构建和具体应用过程中,为了保证可以满足当代社会对电力资源的个性化需求,必须要保证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对于电力公司而言,在日常运作和发展过程中,要意识到电力配网运行在其中的重要性。
1配网工程施工流程分析
配网工程综合性和系统性较强,在渗透精细化管理理念后,施工负责人员需要将其划分为多个工序流程,使每部分施工都规范有序。注重每部分流程中的施工影响因素,以控制施工质量。施工人员还需要重点分析这些施工流程,明确施工要点。施工流程主要分为五大阶段。第一,确定施工方案。在该阶段,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实际建设要求和施工工艺等,做好施工要素分配工作,使编制的施工方案合理有效[1]。第二,施工图纸设计阶段。配网工程比较复杂,设计图纸、设计内容及要求也较高,设计人员需要避免设计变更,并做好指导工作,使施工人员都能熟悉图纸,了解设计内容的施工位置及施工要求。第三,施工准备阶段。该阶段主要准备各种要素,并做好质量管控计划。第四,正式施工阶段。在该阶段,需要将施工工艺落实到位,并做好检查工作和质量管控工作。第五,施工竣工验收阶段。主要集结专家力量,致力于配网施工问题的寻找工作,避免施工变更。五个阶段是五大主流程序,每一流程又包括多个小环节、无数个小细节,均需要引起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注意。
2配网建设和运行管理
2.1完善供电方法
国内不同地区的配网建设规模有所不同, 部分地区网络建设相对密集,部分地区电网布设较为混乱。 对此,配网电力工程技术部门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 对传统的供电模式进行优化。 对于配网系统而言,需要调整的内容较多,且不同环节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所以需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协调,便于后期的处理更加简便,实现配网系统当中电力工程技术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2.2 加强运行维护和管理,杜绝外力破坏
针对 10 kV 配电网运行中技术问题的处理,需要提高技术水平,强调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加强配电网运行的维护与检修工作。第一,做好定期巡视。为避免外力的破坏,线路维护人员需要针对周边的自然环境做好定期巡视,及时清除线路周边的树木与障碍物,针对绝缘子上的灰尘和污垢进行定期清理,做好避雷器的维护处理;一旦发现潜在隐患,及时排除,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防止对配网的整体安全造成影响。第二,强调设备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新设备与新技术,加大资金投入,做好维护管理。通过加埋电缆进行供电,尽可能降低线路故障。强调故障抢修,一旦出现故障,需要在 24 h内解决,以提高配电线路的安全优质服务。第三,注重状态检修。利用合理的手段来实施线路状态检修,尽可能延长其使用寿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带电作业,以提升维护工作的精准性和可靠性[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合理有效地解决闪络问题
一旦 10 kV 配电线路出现闪络现象,就需要将防污装置直接安装在转接瓶、支撑绝缘体及穿墙套管等零件。解决零件污染的有效措施是安装防污帽。10 kV的配电开关室以及线路设备处理过程中,还需要对吸湿器的利用加以分析,同时做好设备的选择。考虑到湿度问题会进一步提升闪络的实际发生概率,需要降低开关室的湿度,使闪络事故的形成条件从源头被破坏,最终降低或者直接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所有电气设备都需要定期进行处理与清扫,即便是处于搁置期,也不能忽视这项工作。需要确保电气设备的整洁与干净,以推动电器设备的正常持续运行[4]。
2.4施工方案编制阶段质量管控措施
配网工程施工前,负责人员务必要做好施工方案编制、检验、筛选及确定工作,最后选择合理方案,保证施工的科学规范性。在该阶段,采取的施工质量管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 4 个方面。第一,建立施工方案编制质量管控意识,使参与建设的人员注重方案重要性,从而保证施工方案策划、编制的合理性和高效性。第二,分析配网工程建设的可执行性和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编制施工方案时,首先要确定施工项目在经济、技术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是否可靠[2]。为了获得可行性研究数据和依据,施工单位需要勘察现场,了解相似工程的实践经验和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项目涉及到的施工工艺及其他要素,最后分析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及方案工艺。工程可行后,立即参考这些勘察资料,编制施工方案。方案编制完毕后,还要对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研究实验,最终通过样板工程,确定施工参数。第三,预算工程造价。成本预算及控制也是施工方案编制的基础内容。编制人员需要了解整个工程概况,需要全面掌握工程量及要素单价,并做好成本预算工作。预算执行中,控制项目成本,避免出现超预算现象。第四,消除工程安全隐患。编制人员需要有安全意识,采取预防机制来规避工程建设中的所有风险,使配网工程施工顺利。
2.5 施工阶段质量管控措施
该阶段主要采取事前、事中、事后控制措施。对于事前质量管控,主要做好要素安排检查工作,消除安全隐患,使应用在工程中的施工要素质量和性能满足要求。各单位还要编制施工控制点,并检查施工人员对施工控制点管控事项的掌握情况。对于事中管控,监理人员需要监控整个现场,使施工工艺落实到位,使配网工程事项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在该阶段,监理人员也要严格检查每个环节的施工质量,找出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保证施工质量[5]。对于事后管控,主要通过试验检查找到隐患和问题,并加以改正。
结束语
电力公司需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对电力配网管理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其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要立即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这些影响安全稳定运行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促使电力配网在运行过程中的整体水平可以得到有效提升,而且还可以保证运行维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小珍.配网线路设备运行中存在问题及维护策略[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7,7(24):91-92.
[2]张钰.配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的规划建设[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34-35.
[3]鲁晓林.10kv配网调度运行故障与相应对策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216+218.
[4]吴斌.电力系统中的配网自动化技术应用的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17-18.
[5]李文献.10kV配网架空线路运行检修带电作业解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48):202-203.
论文作者:徐宏伟 徐永超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3
标签:阶段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论文; 施工方案论文; 工作论文; 工程论文; 人员论文; 《工程管理前沿》2019年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