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_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_终身教育论文

终身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潮论文,现实意义论文,终身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终身教育于20世纪60年代后逐渐成为一种影响甚广的教育思潮,时至今日,其影响仍 与日俱增。本文在对终身教育思潮深入剖析的基础上,试图指出其对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终身教育思潮概述

(一)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终身教育思潮是由“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及“终身学习”三个基础性概念及 其对应的理念与实践构成,弄清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对于全面理解终身教育思潮颇为关 键。

对于终身教育的概念,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理解:[1](P13)终身教育的首创者朗格 朗认为,“终身教育所意味的,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而是泛指某种思想和原则, 或者说是指某种一系列的关心及研究方法,”概括而言,是指“人的一生的教育与个人 及社会生活全体的教育的统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研究所专职研究员R.H.戴维认 为,“终身教育应该是个人或诸集团为了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通过每个人的一生所 经历的一种人性的、社会的、职业的过程。这是在人生的各种阶段及生活领域,以带来 启发及向上为目的,并包括全部的‘正规的(formal)’、‘非正规的(non-formal)’及 ‘不正规的(informal)’学习在内的,一种综合或统一的理念。”捷尔比认为,“终身 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毕业以后教育及训练的统合;它不仅是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 育之间关系的发展,而且也是个人(包括儿童、青年、成人)通过社区生活实现其最大限 度文化及教育方面的目的,而构成的以教育政策为中心的要素。”富尔认为,“终身教 育这个概念,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来看,已经包括整个教育过程了”,它由“一切形式 、一切表达方式和一切阶段的教学构成。”[2](P180)总之,终身教育是针对传统学校 教育的封闭与僵化而提出的一种旨在建立一个富有弹性和活力的开放型教育体系。对于 “终身教育”,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它 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包括人从生到死所 受到的连续的有系统的教育。[3](P192)终身教育不仅是指持续一生的教育过程,即正规和非正规教育的总和,而且意味社会应为受教育者提供各种可供选择的教育机会。

哈钦斯认为,学习化社会指的是“不光是对所有成人男女随时提供定时制的成人教育 ,而且是以学习、完善和人为目的的,以所有的制度指向于该目的的实现而成功地完成 了其价值的转换的社会。”在这种社会中,“社会的所有部门都要提供学习资源,参与 教学活动;所有社会成员都要充分发挥学校以外的制度和机构的教育能力,去自觉地进 行学习。”[3](P193-194)富尔认为,学习化社会是赋予教育以重要地位和崇高价值的 社会,是指“把教育的功能扩充到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每一个公民享有在任何情 况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训自己的各种手段”[2](P201-203)的社会。在这 种社会中,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所以,我们可以将“学习化社会”理 解为一个人们能自觉主动地学习,所有部门都参与教育工作,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的社 会。

对于终身学习,“首届全球终身学习大会”(即“罗马会议”,1994)将其定义为:“ 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 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 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4]“终身学习”的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学习是贯穿 人的一生的自觉行动和主动诉求;社会要确保社会成员适时参与学习的条件与机会;社 会的一切组织和机关都是学习的场所。

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及终身学习的共同目的是促使人们不断地自我学习、自我完善 ,进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及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它们都强调教育的开放性和连续性 ,将教育或学习贯穿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和人生的各个阶段。富尔认为,“终身教育是学 习化社会的基石。”[2](P223)其实“学习化社会”是在“终身教育”概念的基础上提 出的,是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学习化社会的概念使终身教育的概念得到进一 步拓展,并把终身教育的基础由教育机构拓展到社会。按照终身教育的要求改造教育系 统,按照学习化社会的要求改造社会系统。终身学习则是对前二者的深化。如果说终身 教育是宏观的理念(或理想),学习化社会是未来社会的发展目标,那么终身学习则是实 现学习化社会的具体机制。终身学习的提出找到了实现学习化社会的关键途径。它们在 实现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各有侧重,终身教育要求教育应贯穿于整个人生,强调各类教育 机构或系统的整合与协调;学习化社会强调整个社会应重视继续教育并为人的持续教育 创设良好条件与机会;终身学习则强调学习者自身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由此将终极目标 的实现由社会转向学习者。如果说终身教育是从时间维度考虑人生教育的问题,而学习 化社会则是从空间维度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终身学习则是从学习者个人角度来考虑教育 问题。如果说终身教育规定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那么学习化社会规定了学习的环 境与资源,终身学习则规定了人们获得发展的动力与方式。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人 发展的外因,终身学习则构成人发展的内因。

(二)终身教育思潮的思想内核

终身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机构和社会组织的行为,更是社会成员的行为,社会成员 自觉地、主动地进行学习才是终身教育的真谛。终身教育不仅在于扩大原有的成人教育 、社会教育和推广某种教育形态,而且在于贯彻其理念和原则,对现有的教育思想和教 育制度进行重构,确定新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功能观,整合各种教育机构和体系,通过 创设学习化社会和提倡学习者的主动学习,增进学习者的自我价值。终身教育思潮的思 想内核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教育系统:一体性

打破学校对教育的垄断,实现大教育观,建设大教育体系,使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学校走向社会,是终身教育的基本观点。

传统的学校教育将人的一生分为两部分:受教育期和工作期。在这种教育体系中,教 育与生活、工作相分离,学校与社会相分离,知识与实践相分离,学校成了唯一的教育 场所,学龄期是人的唯一受教育期,其结果是学生在校学到的科学文化知识难以应对迅 速变革的社会。终身教育着力解决的正是传统教育的弊症,它试图在纵横结合上使教育 的组织结构与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相吻合,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教育体系。

从纵向来说,终身教育强调应“对教育的不同阶段重新进行思考,在它们之间重新建 立联系,按照不同于原来的方式对它们重新作出安排,确保它们之间有可能相互转换, 并使学习途径多样化。”[5](P105)它要求学前教育与学校学习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学 校后教育相结合,强调各级教育在内容、组织、方法等方面相互衔接。当然这种衔接并 非要求各级教育趋同化,而是各级教育在完成其应有的功能的同时要注意为学生的继续 学习奠定基础。在这种教育体系中,学前教育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对儿童的品德、人 格、情感及早期的智力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对人的一生起着关键作用,它不 仅给予学生以知识与技能,为学生作好职业准备,更重要的是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学习能力,为后续学习铺平道路。在终身教育系统中,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生活 做准备,而且是为继续学习做准备。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制度的核心,因为最初的“终 身教育只不过是应用于一种较旧的教育实践即成人教育(并不是指夜校)的一个新述语。 ”[2](P180)由此可见成人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成人教育主要不是对先前教 育不足的弥补和为了适应工作、社会的需求,而是提高生活质量与品位的需要。成人教 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而是整个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终身教育思想使得各阶段的 教育具有连续性与统一性,从而可以从更高的视点来规划教育。

从横向而言,终身教育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化,实现了教育与社会 、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合。在这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由于归附于整个教育系统而具 有了公共教育的性质,国家应将其纳入教育规划中。由于家庭教育在儿童的品格、情意 、理想、智力等方面具有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因而国家和家长均应十分关注。在 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依旧是教育文化中心,但它应由封闭走向开放:不仅要为学生的 成长服务,也要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服务;不仅要为学生服务,也要向所有社 会成员敞开。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应该社会化。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助和继续, 学校不再被认为是唯一的教育场所,整个社会都具有教育功能,社会各部门均应参与教 育活动,为每位成员的学习提供便利。从这个角度而言,社会应该学校化。在终身教育 思潮的统筹下,各种类型的教育能够统一起来发挥综合效应。

2.教育目的:双重性

终身教育思潮是为解决社会危机和发展的问题以及人的发展和适应问题而被提出的。 因而其目的必然带有双重性: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 为促进社会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良性发展,促进社会生活民主化,化解社会危机等 。促进人的发展又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促进人的完善、实现人的价值。传统学校教 育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突出的是教育的工具价值,教育将学生当作工具加以打 磨和塑造,教师将学生当作自己夺取名利的工具,而学生则将学习当作谋取职业的工具 。在这种工具主义的教育中,作为整体存在的学生被分解得支离破碎,人格被严重地异 化。而富尔认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出“完人”,教育的终极价值应指向自我完善, “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 ,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2](P195)哈钦斯也认为,学习化社会 的目的是培养和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即人类自身的“贤、乐、善”。[1](P22~2 3)二是职业目标。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需要出发,认为教育的 目的是为了大多数人的福利,是为了让更多的青年去开创生活、劳动以及为社会服务开 辟光明的道路,它所提倡的教育目的不仅包括了一般教养教育,还包括技术训练教育、 相关的准学问教育以及非学问教育计划等。[1](P31)

3.教育过程:以学习者为中心

为了保障个人在社会中能受到自己想受的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将教育与学习看作是人 的一种基本权力,这是一种重大的教育观的转变。教育作为一种义务已为我们所熟悉, 但它将学习者置于被动、压制的地位,强调的是国家对教育的支配与控制,人的主动性 与创造性难以充分发挥。终身教育将教育和学习视为人权,强调的是社会和国家有义务 保证社会成员的这种权力,重视的是学习者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强调的是学习 者对教育的期盼,这样可以使学习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形式及教育方式,实现自主发 展,所以终身教育要求教育(或者学习)应以学习者为中心。终身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适 应职业转换与地位提高的需要,而是学习者重建人生意义与生活方式的要求。正规教育 系统是被行政机构高度组织化了的科层体系,学生是这一体系的最低层的受控制者。终 身教育强调学习者的自觉选择,政府行政机构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细干预,那么教 育过程的顺利完成主要取决于学习者的自律。学习者在实现终身学习的过程中,应将学 习纳入人生规划中进行自主管理。197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非洲的内罗毕召开第19 届大会提出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制度,认为成人应该选择自己认为最重要、最能 适合自己,且为自己所关心的教育活动,提出教育是人的基本权力之一,捷尔比也提出 了“自我决定学习”,提倡学习的自决性、主动性及社会实践性。总之,终身教育思潮 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

4.教育对象:全民教育

从个人角度而言,终身教育是持续一生的各阶段教育的连续体和各种类型教育的综合 体。这样,就整个社会而言,实际上每个社会成员都在受教育、都在学习,所以终身教 育也是全民教育,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要求。它认为教育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而 不仅仅是青年学生的特权。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00~2001年度计划与预 算草案中把“全民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 for all)作为活动之一。[6](P168 )

5.教育环境:学习化社会

终身教育一方面看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脱节,另一方面看到了社会还缺乏供人随时 进行学习的条件、设备与机会,所以主张建构一个学习化社会以满足终身学习的需求。 终身教育希望建立的社会是:学习是这个社会的普遍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人们拥有不 断学习的愿望与机会,学习主要不是为了生存需要而是为了提高生活品位,是社会成员 的精神需要;社会无处不有供人学习的条件,社会不能将教育完全委托给学校,自己应 主动承担教育的责任;社会各部门都参与教育文化活动。

(三)终身教育思潮的主要特征

终身教育思潮是20世纪社会深刻变革在教育中的反映,也是人们对传统学校教育不足 进行反省与建构的结晶,还是人们对自我价值实现的主动需求。它以其宽广的胸怀,将 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延展,将教育放在社会大背景中进行思索,将学习放在人 生中进行规划。与其它教育思潮相比,终身教育思潮有着明显的特征,其突出表现如下 。

1.强调教育时空的弥漫性

迫于追求效率的需要,传统的学校教育将教育从社会大系统中独立出来,将受教育的 时间从人生发展历程中单列出来,其直接危害就是使人们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教育 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是进行教育的专门机构,接受教育是青年学生的事。这种观念使绝 大多数社会成员将教育当作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教育在目标实现后就失去魅力,走出 校门的学生就不会想到或者不想再学习,失去了学习的潜力与动力。然而,社会的迅速 变化要求其成员必须不断地学习,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造。如果我们以学 校教育为立足点,就会发现终身教育采取的是这样的方略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造的:从空 间上进行拓展,从时间上进行延伸,建立一种大教育系统。从时间维度上看,终身教育 将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后教育都统摄到教育中;从空间纬度上看,终身教育将家 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涵括其中,使教育无处不有,无时不能。

2.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价值

终身教育思潮是一种宏观的教育筹划,也是一种远大的教育理想。它的具体实施不能 像学校教育那样带有强制性,因为如此大规模的教育,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都不可能对 每个成员的学习进行具体的规定并对其进行考查。终身教育的实现主要依赖生活于社会 中的每一位成员的自觉努力。正因为如此,终身教育的倡导者提倡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的教育。当然这也并不是说社会对其成员的学习不闻不问,相反,它应为其学习提供良 好的环境、资源与机会,它要应成员的要求对其学习状况进行评估,以认可与激励成员 的学习。由于传统学校教育多半是以学习者主体的异化为代价的,所以终身教育将对被 学校教育扭曲了的教育现实加以校正,强调学习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重视学习者的主 体价值,强调学习者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学习的自主权,要给予学习者以自主学习的 自由。正如埃德加·富尔所说:“我们应使学习者成为教育活动的中心;随着他的成熟 程度允许他有越来越大的自由;由他自己决定他要学习什么,他要如何学习及在什么地 方学习与受训。”[2](P263)也有人认为“学习化社会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社会。”[3] (P213)还有终身教育专家倡导“自我导向学习。”[1](P17)

3.关注教育与生活的统一

传统学校教育明显的弊病是导致教育与社会、学习与工作相分离。终身教育敏锐地觉 察到了这一点,主张学校社会化、社会学校化;它以学习为中心,通过建立学习化社会 和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以实现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由此使教育与生活、社会 一体化。在终身教育体系之下,学习与工作、学习与生活之间不再有严格的界限。总之 ,终身教育以学习化社会的创建来实现教育与社会、教育与生活的统一。“在学习化社 会,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性质起了变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和每个人 的生活都密切交织在一起。”[3](P213)

二、终身教育思潮的现实意义

(一)用宽广视界看教育

终身教育将人的发展问题置于整个社会中进行考虑,这是一种系统思维方式的表现。 同理,教育问题的解决不能仅限于教育自身,而应放在社会之中进行解决。而我们今天 ,解决教育问题时往往就事论事,哪里出问题了去着手解决哪里,缺乏宏观视野。比如 片面追求升学率问题发生在基础教育领域,于是就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其实片面追求 升学率与高等教育选才方式及社会的人才观相连,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 会问题。如果不用大视野来解决教育问题,就会导致教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 见实效的局面,致使教育出现“多动症”。

(二)从整体上规划教育

终身教育是一种大教育观,它将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人生发展的各个 阶段。可以说,终身教育是最有利于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教育体系,所以,对教育必 须从整体上进行规划,这不仅是为了每位社会成员,也是为了整个社会。对某一阶段的 教育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其前后阶段的教育状况,对某一类教育进行规划时必须考虑 到其它类型教育的状况。今天在进行教育改革时,总是存在着一种孤立地看教育的倾向 ,比如在教育改革中,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综合化已成现实,而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大 专院校“小专业”教育的现状却没能得到改观。要使某级教育或某类教育取得进展,必 须考虑其它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三)为学校教育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

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还没达到学习化社会的那种要求,教育与生 活之间依然存在巨大沟壑,学校与社会间的壁垒依然厚重。依终身教育的思想,学生要 获得优良的发展,必须使学校与社会(社区)相互开放。一方面,学校应为社会服务,将 学校的资源、课程等提供给社区;另一方面,社区也应对学校开放,社会的教育资源要 能为学校所用,社区的氛围应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我们今天的社区,适合学生成长的 环境还远未形成。因而,为了孩子的成长,净化社会(区)环境迫在眉睫。如若要培养学 生的诚信品质,不仅要在学校进行说教,而且要为诚信品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建立诚信社会。

(四)重新定位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问题原本可以放在“从整体上规划教育”这一标题下进行讨论,但由于学校 教育的重要作用,将之进行单独讨论很有必要。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依然是整 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关键部分。在今天的学校教育中,基础教育以升学 为主旋律,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以就业为旨归,功利性太强。功利性不是教育的错,但 以功利为唯一目的,却会使教育出错。在这种教育中,学生一旦达到自己的功利目标, 或者他觉得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功利目标,教育就失去其应有魅力。学校教育不仅要给 学生以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以正确的学习观,以及继续学习的愿望与兴趣。 正如杜威所说,“一个人离开学校之后,教育不应停止。这句话重要的是,学校教育的 目的在于通过组织保证继续生长的各种力量,以保证教育得以继续进行。使人们乐于从 生活本身学习并乐于把生活条件造成一种境界,使人人在生活过程中学习,这就是学校 教育的最好产物。”[7](P55)学校教育应重视学生能力与学习兴趣的培养,应重视学习 的保护与开发。

(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终身教育思潮十分重视学习者主体性,这对于学校教育的启示勿需赘言。若学校教育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后教育将难以实现,因为他已习惯了教师的分配与限 制,当没人管理时,就会处于无目的的状态。今天,很少有人说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但这只是理念的变化。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应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等。

标签:;  ;  ;  ;  ;  

终身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_终身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