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人民医院疼痛科 四川泸县 646100)
【摘要】目的:比较对三叉神经痛病患者的治疗中,使用拉莫三嗪与使用卡马西平的疗效。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该病患者进行选取,选取的总人数为94人,将这94人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小组,一组命名为A组,另一组命名为B组,对A组病患给予拉莫三嗪进行治疗,对B组病患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对两个小组的治疗疗效展开对比,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其进行评分,对两个小组出现不良反应的状况展开对比。结果:通过治疗后可以得出,A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是93.61%,高于B组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70.21%,差异明显(P<0.05);A组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比B组低,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概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这两种药物对该病的治疗都具有良好的疗效,但综合分析来看,拉莫三嗪治疗效果更加,值得推广。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拉莫三嗪;卡马西平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139-02
三叉神经痛多发人群为老年人,此病会对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采用药物治疗能使此病得到良好的治疗,对改善病患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病的治疗药物主要有拉莫三嗪和卡马西平,本院对这两种药物的疗效进行研究,并得出了使用拉莫三嗪对此病进行治疗的效果更佳的结论,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对我院该病病患进行选取,选取的总人数为94人,将这94人通过平均分配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A组,另外一组命名为B组。A组病患,其中年龄最高的为67岁,最低为43岁,平均为(51.5±3.2)岁,患病时间平均为(1.1±0.4)年,B组病患,其中年龄最高的为65,最低为43,平均为(53.1±2.2)岁,患病时间平均为(1.4±0.6)年,通过对全体病患进行诊断,全体病患均满足该病的诊断要求,全体病患知晓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对两个小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A组使用拉莫三嗪展开治疗,根据病患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剂量调整,一般病患起初用量为每天25毫克,每过5天增加剂量为25毫克,平均每天剂量不得超过350毫克,B组使用卡马西平展开治疗,根据病患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剂量调整,一般病患起初用量为每天100毫克,根据时间酌情对剂量进行增加,保持每天剂量为800毫克[1]。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判定标准为,病症完全消失为显效,病症得到缓解为有效,病症无改善为无效,视觉模拟的总分数是10分,分数与疼痛指数呈正相关[2]。
1.4 统计学方法
对需要的数据进行收集并将其录入SPSS 20.0软件中,经由软件使数据产生统计学意义,使用χ2对各项统计进行检测以保证其准确度,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比较,P<0.05则说明二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
2.结果
2.1 治疗效果
通过对两个小组的疗效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A组的总有效概率是93.61%,高于B组的总有效概率70.21%,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
3.讨论
三叉神经痛会对病患的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病发症状为三叉神经连续疼痛,虽然疼痛时间短暂,但疼痛程度十分剧烈。目前该病的发病概率日益增加,医疗人员在不断探索此病的治疗方案,经过长期研究后得出药物治疗是医治此病的首选方案,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来看,药物治疗方案对此病的有效率超过71%,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对此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成效,经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拉莫三嗪的疗效更佳[3]。
结合医学理论来看,神经病通的医理主要是与γ-氨基丁酸有关,还跟谷氨酸受体有一定的联系,钠通道与其也有一定的关联性[4]。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能够增加神经细胞的通透性得,而拉莫三嗪不仅能够缓解疼痛还能对钠通道进行阻隔,使中枢谷氨酸得到释放,疗效更加,A组的各项指标优于B组可以证实这一点,因此,对该痛展开治疗时应首选拉莫三嗪。
综上所述医疗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进步,药物也在不断革新,拉莫三嗪作为一种新型药物,经过对比后发现,其对该痛的疗效更加,应将此药进行推广,让其成为广大病患的福音,促进医疗事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陈伟.卡马西平与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19):2640-2641.
[2]刘占庄.对比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4):2853-2853.
[3]杨志春.对比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和对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2):131-133.
论文作者:梁军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4
标签:西平论文; 病患论文; 疗效论文; 三叉神经痛论文; 剂量论文; 此病论文; 药物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