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新世纪学校 028000)
摘要:珠心算对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优势,因此,培养学生珠心算的能力也应当成为现代数学教学中必要的课题。由于珠心算在数学方面的应用需要非常多的练习,而这些因素都会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阻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成功克服这些阻力,教师需要将珠心算有效的运用到小学教学课堂,让珠心算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强大工具。
关键词:小学数学;整合;珠心算;有效融合
在现行的课堂中,实施珠心算的目的旨在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希望借助这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掌握。因为它与数学课的宗旨是不谋而合的,两者的融合的必经之路
一,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是时代的需求。
当今社会,人们都在探索脑功能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其中珠心算教育就是其中有效途径之一,这是因为儿童学习珠心算,可为脑功能的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电脑虽然能帮助人们做许多复杂的计算和繁琐的工作,但是儿童过多地运用电脑进行计算,会严重影响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美国孩子从小就以电脑为伴,计算能力普遍低下,早已引起美国政府的担忧,政府规定小学生学习数学不许使用计算器,并把中国的珠算与珠心算引入基础教育。因为珠心算在信息的存储、传输方面有独特之处,能够使输入、输出一体化。虽然它的存储量和计算机不可比拟,但用珠心算进行计算时,在输入信息的同时,就进行了计算,并显示出计算结果,这就是珠心算 “珠动数出”的特点。而这一特点是计算器、电脑不具有的,也是其他计算工具无法比拟的。可以看出,珠心算在基础教育中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我们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利用课堂这一教学平台,将珠心算与数学课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通过珠心算,提高乘除法计算技能。
二,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的重要意义。
珠心算与小学数学课堂融合是时代的需求在珠心算是在传统珠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通过手指拨动算珠到模拟拨珠训练,即脑中打算盘的一种计算活动,它是凭借算珠的直观形象,按照珠算的模式在脑内进行计算的一种速算方法。珠心算是借助儿童实际操作的算盘为载体,通过长时间的训练以及教师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逐步转化为“脑中算盘”进行运算的过程,这是一门从具体到抽象的系统科学。当今社会大家习惯于使用电子产品,只需手指触摸几下屏幕,所有结果便一跃而出。看似非常简便快捷,实则是人的大脑和各个感觉器官在不断的退化。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本来最重要的动脑环节,现在全部被机器代替,这对儿童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而珠心算的训练,要求眼到、耳到、心到和手到,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各个部位的感觉器官要不断反复的运动,能强有力的促进细胞神经纤维的生长发育,使珠算的算理算法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最终使得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空间思维等能力得到提高。
在现行的课堂中,实施珠心算的目的旨在对学生进行普及性的教育,希望借助这种手段来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掌握。因为它与数学课的宗旨是不谋而合的,两者的融合的必经之路。
三,珠心算融入课堂的方法。
珠心算是利用算珠的静态珠像和动态珠像进行运算的一种速算方式,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一种有效途径。
学习 “一位数乘多位数”,把珠心算融入数学课堂就更省力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教学572×5=? 时,我让学生将其转化成(500+70+2)×5,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分三步进行口算:先算500×5=2500,次算70×5=350,再算2×5=10,后算2500+350+10=2860;笔算时,运算过程也是分三步:先算2×5=10,次算70×5=350,再算500×5=2500,最后算10+350+2500=2860;用珠心算的方法分三步:先从第一档起拨入5个百×5=25个百,次从第二档起拨入7个十×5=35个十,再从第三档起拨入2个一×5=10个一,即572×5=2860.
可见:乘法口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笔算虽然是从低位算起,但分积相加,口算、珠心算和笔算都要做到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四,珠心算是算珠图像在脑中运动的结果。
从实拨到空拨、看拨、想拨,从数译珠到珠心算,从静 止的珠像上升到动态的珠像,化静为动,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想象力,提高记忆效果,更能促进儿童形象思维的发展,优化教学结构,成就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谈谈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途径与方式
1.模拟拨珠---建立脑像
珠心算是一门操作性极强的学科, 光靠教师的讲解和叙述,即使花了气力和心血,其教学效果甚微,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移动图形、闪烁、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教学内容,既培养儿童的想象力、丰富儿童的语言表达,又蕴含对应、集合与分类的思想,还能抓住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如儿童学习抽象数字间的大小比较,一直是儿童的难点。2和3,如借助珠码 和教学,直观的珠图与抽象数字之间的快速转换,问题就迎刃而解。可见: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之感, 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主观能动性,化被动学为主动学,产生了特有教学效果。
2.分层显示---突破难点
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分析、观察,达到融会贯通,系统地掌握有关知识效果。例如:教学19+18时,先输入19,键入回车键,再加18,课件珠像图上演示拨入19,加18,先在十位档上加10,添加风铃声,提高儿童学习兴趣;再加8,伴随风铃声同时进行进1减2,加深儿童的记忆。这样的设计,既强化动态珠像,又分散难点,丰富教学形式,使儿童在动态中观察、在操作中发现、在探求中学习,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之目的。
3.按序演示---增强记忆
多媒体技术手段,图文并茂,通过比较三种计算形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好习惯。在教学1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课件的形式辅助教学,强化脑像,提高心算效果。
如教学467×5=?时,将其计算过程以“珠像图”的表现形式制作出来,边让儿童计算,边与播放课件中的图进行对照,这样,儿童大脑中的“脑像图”就更加清晰,其计算能力和速度进一步增强,同时更便于纠错。
总而言之,把珠心算纳入数学教学并有效融合,是时代的需要,是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与模式的需要,也是珠心算发展的需要,珠心算的方法更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珠心算与数学的同步发展,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与探索、敢于创造的儿童。但在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一个“度”。相对于数学来说,珠心算只是教学内容之一,我们要将珠心算教学最大限度的融入数学课堂,使其发挥优势促进数学教学。
论文作者:杨一鸣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4
标签:珠心算论文; 儿童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珠算论文; 难点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