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出版业的发展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发展道路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序言——对出版地位问题的再认识
于2001年10月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出版学术会议上通过的“汉城宣言”中,以“出版是反映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一面镜子,并将形成过去和现在、未来的知识体系,为建设世界知识共同体做出贡献的重要手段”为前言,向各国政府和出版界提出了10项出版发展方案,其中振兴出版产业和着眼未来发展方向问题一项非常重要,即主张“出版是文化基干产业,因此需要构筑一个中心领域”,“出版可以不断地革新信息的利用”,并强调“出版业在这个基础上要积极地自我革新”。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出版的意义与发展方向,所有出版工作者都应铭记这一观点。因此要不断地反复地强调出版与书文化的重要性。Steinberg,S.H.在整理古登堡以来的欧洲出版史的著作《出版500年史》中开头第一句话说得很精彩。他说,“出版史是文明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果不考虑出版的作用,那就不可能了解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注:S.H.Steinberg,revised by john Trevitt(4th ed.),Five Hundred Yearsof Printing (London:The British Library & Oak Knoll Press) 1996,p.1.)。
出版是开创21世纪文明的主力军。虽然人们在大体上都同意这种观点,但往往存在这样那样的一些认识问题,其核心是不大愿意读书——远离读书的问题。有些人对此情况用各种解释来掩盖,即大家所熟悉的电脑芯片成为第三次浪潮,促进信息沟通的这个芯片,将作为人类所有产品的通用零件被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之间的界限就消失了(注:Alvin Toffler,The Third Wave (New York,William Morrow and Company,Inc.,1980),p.186.),而包括出版在内的所有信息资源都将集中在一起(注:Wilson P.Dizard,Jr.著,李珉圭译《旧媒体与新媒体》(汉城罗南社,1997)第84页。)。这种包容替代了各种媒体功能,因此形成不愿意读书现象。对这种现象Mcluhan,M.(注:Marshall McLuhan,the Gutenberg Galaxy-the making of typographic man,Toronto: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1962.)、Bell,D.(注:Daniel Bell,The Coming Post Industrial Society-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New York:Basic Books,1973.)曾预言,未来社会是电子化时代、非产业社会—信息化社会。一部分自称高科技论者,时不时地亮出他们的预言,用以强调出版危机。那么真的面临着出版危机了吗?而且将会出现所有媒体融合在一起的单一的信息资源吗?对这些问题,需要已进入21世纪的韩国出版界作出解答。
韩国是构筑信息高速公路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全国互联网的建设已经完成,电脑得以大量普及。截至2000年12月底,韩国每3人中就有1人拥有私人电脑,截至2001年底,每10人中就有5.2人使用因特网(注:http://stat.nca.or.kr,http://stat.nic,or,kr)。这个数字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人们在忧虑,这种迅猛发展的形势会带来轻视阅读的负面现象。认为图书该进入博物馆的错误认识将导致新文盲。因为不愿意阅读、不愿意记忆的现象有逐渐扩大的趋势。
因此我们希望不管图书形态与性质如何改变,图书仍将作为以人类生活为内容的知识、信息的载体存在下去。我们确信只要“出版”、“书籍”这些词汇存在,阅读手段就不可能消失。
二、出版现象的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
1.对出版环境变化因素和危机的认识
现代世界,由于电子信息化迅猛发展,大大缩短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促进信息化发展的出版与出版物,也正在迅速发展。韩国一位著名评论家兼出版经营者针对这种现象指出,人类文化核心的文字文化,到了这个时代进入了迅猛变革的阶段,“即从文字到影像、从纸张图书到电子图书、从实物到虚拟的转换;从读者到因特网的虚拟社会成员的转换;从文字到比特、从量化到数字化、从人文主义到技能主义、从思维到信息、从知识到新闻的转换”(注:金炳翼著《又可怕又潇洒的新世界——新世纪风景》(汉城,文学与知性社,1999)第51页。)。上述的替代过程很庞大,但却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并且是我们将面临的新时期历史(注:金炳翼著《又可怕又潇洒的新世界——新世纪风景》(汉城,文学与知性社,1999)第51页。)。很可能出版文化成为这种转换的牺牲品。这个问题,从出版现实的呼声中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
在近几年韩国出版团体举办的一系列研讨会的主题中,提出了有关出版坐标的问题,现介绍如下(限于两个业界团体与一家研究所):
●如何克服韩国出版产业的危机(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研究所,1996.2.5)
●在金融危机时期韩国出版产业危机与克服战略(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研究所,1998.2.16)
●新千年——是出版产业的危机,还是机会?(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研究所,1999.12.20)
●因特网时代的出版,走向何处?(韩国出版人会议,2000.3.30)
●数学化时代,韩国出版只有变革才有活路(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研究所,2001.7.20)
●韩国出版危机克服方案(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研究所,2001.7.20)
●在信息社会为什么要进行读书革命(大韩出版文化协会,韩国出版人会议等,2002.3.4)
在上面七个主题中“危机”一词出现了四次,这说明韩国出版产业面临困境,其原因可以归纳为如下六个方面:
①读书量减少。韩国成人读书量年均9.3册(注:韩国出版研究所《第6届国民读书情况调查(1999)》(汉城,韩国出版研究所,2000)第16页。),与日本年均18册相比只占一半。其直接原因是人们喜欢利用电视等大众媒体。读书量的减少成为出版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②机能性文盲大量出现。机能性文盲指有阅读能力但不愿意读书的人(注:李正春论文《文化发展政策与读书环境》,刊于《出版文化》第436期(汉城,大韩出版文化协会,2002.3)第18页。)。出现这类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电视等视听媒体的影响最大。1999年通过读书情况调查证实了这一点。在成人业余生活中看电视占22.6%,比率最高,读书只占6%,阅读报纸、杂志占9.5%,睡眠、休息占9.3%(注:李正春论文《文化发展政策与读书环境》,刊于《出版文化》第436期(汉城,大韩出版文化协会,2002.3)第61页。)。
③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体环境逐渐把图书挤出去。例如在韩国4600万人口中有2700万人(占59%)拥有手机和利用因特网,在全国有16000多个PC营业网点(截至2001年底),因而“因特网中毒”现象非常严重。根据各种调查显示,在因特网利用者中少则6%-7%、多则30%的人有“中毒症状”(注:《如同麻醉剂的因特网,毁了人》,《朝鲜日报》2002.5.16(第53页)。)。这些人回避图书,沉迷于因特网。
④各级学校图书馆(小学、初中、高中)经营管理不善。根据2001年教育人事资源部统计,在共15000多所学校中,设置图书馆的各级学校比率为:小学占69.2%,初中占96%,高中占94%。但在专职教师配备与藏书建设方面都很薄弱(注:韩相完著《对韩国读书环境的曝光与说明》,韩国读书学会研讨会资料(汉城,韩国读书学会,2002.5.4)第9页。)。
⑤非法复印、复制的潮流蔓延。几年前在大学中有92.9%的学生参与了非法复印。77.5%的非法复印本作为教材使用过(注:金基泰等著《全国非法复制图书情况调查》(汉城,韩国出版研究所,1995)第40-45页。)。因而大学教材与学术图书出版界受到严重的打击。
⑥对图书的态度消极。这成为削弱出版产业的决定性因素。特别是在现在的青少年中存在着脱离阅读和研究环境的倾向。虽然不是全部,但他们的兴趣偏重于简便易行的东西,因此不经过吸收而是急着得到结果,没有耐心,热衷于立即有反应的东西,更习惯于有强烈刺激的东西。因此,政府与所有成年人应该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引导青少年多读书,使读书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可以了解到,在韩国出版环境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这种类似的现象,在具有一定的经济发达程度、拥有媒体势力的国家中,基本上都存在。
韩国正以较快的速度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但为促进其出版产业的长足发展,韩国再次掀起了读书社会运动。
2.与媒体携手共同加强读书观念和读书力度
2001年,韩国的图书出版量共达34279种,117172347册(注:本统计是根据国立中央图书馆与国会图书馆的缴送本。大韩出版文化协会《2002韩国出版年鉴(资料篇)》(汉城,大韩出版文化协会,2002)第107页。)。种数与2000年(34961)相比减少了1.9%,但册数比2000年(112945032)增加了3.7%。2001年,出版社数量达16801家,比2000年(16059)增加了4.6%。出版市场规模大约3兆韩元(约23亿美元)(注:文化观光部《世界出版产业指标调查研究》(汉城,文化观光部,2001.12)第8-9页。),在国家总预算中占3%,这个市场规模对4600万人口的国家而言,还是较大的。韩国出版量每年都有差异,但大体上在世界前10位以内。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出版量多少,多少人读多少书才是关键性问题。对此情况已经在上面说明过,这里就不再重复。
韩国把1993年定为“图书年”,大力宣传图书的社会意义、国家发展与图书作用的关系,并作为研究课题进行研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时“图书年”组委会打出“打开书,开拓未来”的宣传口号,以提高读书自觉性。以普及为目标的文化运动过去也曾开展过,但这一次是在政府支持下,出版界积极参与开展了“出版的文艺复兴”运动。但仅通过这一项运动是不可能把存在的问题全部克服的,因此必须持续地开展下去。
在韩国规模最大的教保文库(书店)外墙壁上大字写着“人制造图书,图书造就人才”的标语。这不仅显示一个书店的经营理念,而且代表了一种文化取向,因为作为文化产品的图书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最近,韩国出版团体与言论媒体,制作了以全民为对象的读书宣传节目,电视与广播部门正积极创造读书环境。例如KBSTV的“TV说图书”(2001年3月3日首次播放)节目与MBCTV的“!感叹号”节目(2001年11月10日首次播放)。这些节目都是很受欢迎的优秀读书宣传专题节目。KBS节目重点放在读书对话与图书评论上,而MBC通过一位读书专家与两位演员的喜剧表演介绍读书的重要性。观众对此的反应很强烈,取得了从未有过的好效果,掀起了购书的热潮,出现购书者激增的现象,从而达到了普及的目的。
报纸领域也积极开展引导读书的活动。例如《朝鲜日报》的“图书村”、《东亚日报》的“读书与幸福”等都开辟了出版信息专栏,每周出8个版面。另外《韩国时报》的“书与世界”、《民族日报》的“书与人”、《国民日报》的“书与路”等每周提供4-6个版面的出版信息。
报纸属于纸媒体,但也积极介绍电子信息,因为电子信息的读者范围很广。例如《朝鲜日报》每周登载一次"itchosun com",《中央日报》的"click"、《韩国日报》的“电子生活”、《韩国经济新闻》的“IT·因特网”与"IT&Cyber"等各种新闻媒体,都开辟了专栏,为利用电脑检索的人提供方便。新闻媒体把报道的有关内容转换成电子新闻,因此形成了出版与报纸领域的合作关系。
基于历史经验,曾经有这样的考虑:报纸的开发会导致图书未来道路的不平坦。现在看来,这是多虑的。电视的出现会导致收音机消亡的看法也同样是多余的。虽然现在利用电子媒体收发信息非常便捷,但传统图书的媒体作用依然要存在下去(注:金善勇著《读书文化与畅销书》(汉城,日进社,2002)第20页。)。
人们在接触各种媒体的过程中,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媒体。在媒体的特性与利用者的兴趣互为协调的情况下,有媒体共存、共生的可能性。对于寿命最长的传统图书媒体的未来,也存在同样的看法。例如称为“第二神”(注:Tony Schwartz,Media-The Second God,New York:Random House,Inc.,1981.)的电子方式(主要是电脑)也不可能完全替代图书的作用,因此不会轻易推翻传统出版媒体的地位。
三、要适应技术变革的形势
根据以上情况,对21世纪出版的前进道路很难说是悲观的或者是黑暗的。这不仅在韩国,而且在利用传统媒体的大部分国家都是能体会到的同样的情况。
在这里有必要再次强调编辑的重要性。因为在电脑与因特网统治的数字社会,对庞大的信息更需要进行分类、选择、整理。编辑的职能是排列信息内容。在数字社会中的编辑机能与传统出版、新闻编辑的机能有所不同。因为数字社会的公布(传递信息)与利用,不是单方而是双方乃至多方的公布利用。在这个庞大的信息潮流中,选择必要的信息加工,就需要编辑的作用。但对电脑的庞大信息——各种数字信息,用人工进行处理的难度相当大。编辑的固有机能成为对庞大信息进行过滤的装置。
编辑是为引导吸收知识的内容而构思出来的,是为提高区分、选择效率而创造出来的(注:《文化日报》从2002年4月起以“还是图书”为主题连载。文化日报与大韩出版文化协会等6个团体及文化观光部一起开展“还是图书”运动(2000年3月4日举办运动开幕式与国民读书大型研讨会)。)。在许多知识与信息内容搅在一起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编辑工作。在电脑中提示的介绍目录,就是利用图书编辑机能分类、排列出来的。可以说,图书是一切技术的母体。
出版是超越时空的动力,因为出版是以文字为媒体,把人类的思想感情以更快的速度向更远的地方更具体地传播的过程,而且,出版可以为技术开发提供必要的理论,促进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这种作用到未来社会也仍旧不会改变。
作为知识与信息载体的出版物,打开了高科技文明时代的大门。在高科技时代,出版文化面临着改革、发展的问题,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消除把高科技发展看成断绝过去的错误认识。文明是以进步为前提阔步发展的过程,也是过去的延伸,因此,把过去的一切都看成落后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出版文化在人类精神活动中与“手段”、“吸收”相互协调才有所发展。这就提出了一个数字化能否完全替代人类一切的问题。
在读书问题上,手段与吸收关系有所不同。即使开发出再好的高科技阅读设备,如果没有人类阅读吸收的自觉性,也只能成为无用之物,而通过认真读书、进行研究,则可以得到更优越的知识世界和书文化,因为读书是以吸收为前提的生活方式,并且是技术生产的向导。由此可以认识到书文化发展意义的本质。
韩国急速构筑信息高速公路带来的不良出版环境这一问题不可忽视。因为人们更热衷于因特网。这种现象在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栋梁——青少年中更为严重。他们如果认为自己想要的一切知识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与录像机得到,就必然要远离读书(注:车贤淑论文《灵魂期待着星星之火》,刊于《出版新闻》第322期(汉城,韩国出版金库,2002.4)第64页。)。年轻一代的庞大读者队伍都将被吸引到电子通讯领域中去。
总之,如果电子技术霸权主义控制了世界,会使有阅读能力的人也不愿意读书,这就会加速新式文盲的产生。人们对这种负面现象颇感忧虑,于是言论媒体开展读书运动。为这个活动的顺利进行,各媒体相互合作,在合作中他们发现,读书运动可以推动人们的读书积极性。
四、结束语
以上述事实为基础,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针对21世纪出版发展方向问题的认识:
1.对未来出版的作用与命运持怀疑态度的技术霸权主义现象,要高度警惕。要坚信具有强大优势的图书,仍旧要坚持继续发挥它的固有作用。
2.开发高科技阅读机等优秀手段的本质不是手段的改革,而是为了更广泛地普及知识与信息。
3.促进图书技术发展的根本是进行改革。现在的多媒体,就是由古代的竹简经过不断改革发展而成的。
4.出版媒体与言论媒体的合作,是值得提倡的事情。这两者之间本来就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出版是所有媒体的母体,公布手段就是从出版分化出来而发展的。
5.对数字化时代泛滥的庞大信息,要更好地进行区分、选择、整理、排列,要重视编辑工作,即使利用高科技手段传送、接收,如果没有编辑机能的作用,提高信息吸收效率也是不可能的。
6.为推动韩国出版发展而开展的读书运动是很鼓舞人心的,希望不要成为一阵风,而是要坚持下去。因此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出版界为自救而加倍地努力。出版界要以这个大好形势为契机,开发出更好的图书产品。
钟表的责任是准确地显示时间。利用高价的贵金属制造的钟表,如果时间走得不准,仍是无用之物。因此论及21世纪出版发展方向时,首先要考虑以阅读、吸收知识为目的的图书的本质。在注重图书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与高科技合作,图书才可以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