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伊州区二堡镇卫生院内科 新疆 哈密 839115)
【摘要】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护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对比两组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会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有效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提升疗效,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1-0324-02
1.一般资料与方法
糖尿病是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生活的疾病,糖尿病治疗复杂,治疗时间长,决定的因素在于发病的病因及病理的特点。糖尿病没得特殊药物根治,疗效多不满意。因此糖尿病患者有特殊的焦虑心理,护理人员护理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作为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来缓解糖尿病病情,同时结合患者心理特点进行相关健康教育,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4月—2012年4月我院护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9.3±2.45)岁。对照组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2.3±2.8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记录2周后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观察组患者以进行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后2周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与对照组对比。
1.2.1心理护理
1.2.1.1否认心理护理 一些患者自身患有疾病,但偏不承认自己有病,对疾病可能发生的后果缺乏思想准备,相信自己的身体会抵抗所有疾病。对这类患者护理人员要积极主动地把病情告诉患者,让患者承认患有此病,并讲解治疗糖尿病医学方法及目前国内对糖尿病研究进展,明确指出糖尿病是可以进行控制的[2]。并让病情得到缓解的患者讲述自己治病过程,促使患者心理得以自信,配合治疗。
1.2.1.2忧虑的心理护理 患者出现各种疑虑,这在临床上表现为心理过度紧张状态,护理人员应注意让患者转移注意力,消除患者心中疑虑,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依赖和安全感。科普疾病知识,让患者及家属认清糖尿病发病机制,学会自我护理。出院前护理人员要做好出院后护理指导,让患者心情放松并耐心自我护理治疗,定期做好检查,控制好饮食。
1.2.1.3焦虑、恐惧的心里护理 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度不够,不清楚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这类患者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个性心理,宣导相关糖尿病知识并告知糖尿病是控制的非常好的,重视自身的病情,给予患者耐心的心理护理,正确接受护理治疗,让患者在焦虑情绪中摆脱出来,自觉配合治疗工作[3]。
1.2.2健康教育
1.2.2.1活动 活动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也是护理人员应对糖尿病患者的必修课。课程内容环环相扣,比如活动的类型、活动强度、活动时间、活动过程注意事项等。具体如下:
1.2.2.2体育活动及注意事项 以步行活动为主,比如慢跑、骑自行车、打乒乓球、打太极拳及家务等活动。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活动前配备些含糖食物,防止活动过程出现低血糖。
1.2.2.3活动时间 每周必须几次运动,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活动强度中等有氧活动为佳。互动后要对血糖变化进行测量,证实餐后90分钟运动是可以降低血糖作用的。原因在于用餐后人体功能对食物的吸收可导致血糖升高,适量的运动可使肌肉组织中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肌糖原分解加速,可促进肌肉对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4]。
1.3 临床观察指标
血糖水平:采用血糖测仪,在患者手指指尖处采取一滴全血涂片法测定。焦虑自评量表(SAS):所有项目分数相加计算平均分值,平衡值是50分,得分越高,情绪不稳定就越明显。
1.4 统计学应用
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应用χ2检验和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糖监测结果比较,观察组血糖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5.结论
目前治疗糖尿病需要依靠长期的药物控制、饮食控制和注射胰岛素等措施来缓解,同时需要患者定期进行血糖检查。所有治疗方法需要患者高度的配合和自身有效的管理。有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导致患者社会工作及社交能力下降,产生自卑心理。这也无疑让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悲观、忧虑、否认、角色混乱等情绪。并增高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加重病情,形成恶性循环。所以重视心理保健对糖尿病发病、治疗、预后及预防都有影响的,针对不同的患者心理,实施治疗和基础护理并兼顾心理护理[5]。
糖尿病对患者来说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因此护理人员实行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可促使糖尿病患者对该病提高认识,使患者系统全面的认识糖尿病病理及简单的日常保健护理知识,让患者认识到治疗糖尿病除了服用药物进行治疗,饮食的严格控制,适宜的运动都是可以缓解病情恶化的。
通过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后患者血糖低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患者,与此同时观察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加强糖尿病患者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能够有效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提升疗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周全香,石惠君.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指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5):113-114.
[2]刘冬梅,张伟平.3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4):564-566.
[3]张立新.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与护理[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7):3065-3066.
[4]景良洪.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62-63.
[5]张萍,于宝柱,李欣欣等.个体化目标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3):294-296.
论文作者:兰敬明,赵昆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患者论文; 血糖论文; 心理论文; 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