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质工程公司
摘要:本文结合沿海软土地区某实际矩形深基坑支护工程,针对沿海地区软土地质情况,采用了一大两小三个圆环内支撑+旋挖混凝土灌注桩的支护形式对拟建地下室基坑进行支护,该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证明了其适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对类似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非等径三圆环支撑 混凝土灌注桩 沿海 软土 矩形 深基坑
引言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沿海软土地区深基坑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占地面积越来越大,支护的设计及施工难度也随之加大。沿海地区软土由于具有厚度大、强度低、含水量高、自稳性差等工程特点,故其中不乏桩锚基坑支护失败的例子,传统对撑型内支撑的设计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给基坑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的施工带来极大不便,随着基坑面积的增大,过大的长细比也会使对撑的安全性打一定的折扣,环形内支撑因其受力的合理性及经济性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从目前应用来看,环形内支撑多为单个圆环形式,仅适用于形状近似正方形或近圆形的基坑,其适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本文介绍了非等径三圆环支撑在沿海软土地区深基坑中的施工实例,对三圆环内支撑施工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相应问题提供了施工依据和解决方法。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珠海市香洲区横琴镇环岛路与琴政路交汇处西北侧,场区东面为环岛路,南面为琴政路,南侧约50m远处为正在施工的半地下室建筑物,其开挖深度约2m,西侧为横琴边防检查站及空地,北面为空地,陆路交通便利,拟建项目为综合商业楼工程,拟建商场1栋(5层)、美食城2栋(3层),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钻(冲)孔灌注桩基础。基坑设三层地下室,开挖面积约为28341m2,基坑周长704米,开挖深度13.20~15.50m,基坑呈205m×130m的长方形。
场地东侧靠近环岛路绿化带中存在地下通信电缆、电缆及排污水管等地下管线,场地内无地下管线埋藏,空中无高压线通过。
图1 基坑周边环境示意图
2 工程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表面为新近堆填而成,场地大致平整,根据钻探结果,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Qml)、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下伏基岩为燕山期(γy)花岗岩。场地内发育的地层按自上而下的顺序依次描述如下:
①人工填土层(Qml):堆填时间超过5年,按土性分为2层:
①-1碎石素填土:浅灰色、灰黄色,局部灰色,密实程度不均匀,呈松散状态,主要由中风化花岗岩碎石填成,含少量砂土。层厚0.3~3.2米,平均1.8米。
①-2砂性素填土:灰黄色,局部棕红色,呈松散状态,湿~饱和,以粉细砂为主,含少量粘性土,层厚1.3~3.9米,平均2.7米。
②粉质粘土:按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8层:
②-1淤泥:深灰色,呈流塑状态,具臭味,含少量腐殖质,局部为淤泥质土,层厚8.4~20.9米,平均14.1米。
②-2粉质粘土:灰黄色、棕红色,呈软塑状态,局部流塑或可塑状态,摇震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局部为粉砂,层厚0.7~9.6米,平均4.0米。
②-3淤泥:深灰色,呈流塑状态,具臭味,含少量腐殖质,局部为淤泥质土,层厚2.2~20.4米,平均8.7米。
②-4粉质粘土:灰黄色、棕红色、灰色,局部灰绿色、浅灰色,呈软塑~可塑状态,摇震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局部为粘土,层厚1.2~15.4米,平均7.0米。
②-5淤泥质土:深灰色,呈流塑状态,具臭味,含少量腐殖质,局部为淤泥,层厚2.1~17.0米,平均6.1米。
②-6粉质粘土:灰色、灰绿色,局部灰黄色,可塑,局部软塑,摇震无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局部为粘土。
②-7粗砂:灰色,灰白色,呈中密状态,饱和,石英质,含少量粘性土,级配良好,局部为中砂,层厚1.5~11.7米,平均4.8米。
②-8砾砂:灰黄色、灰白色,局部灰色,呈中密~密实状态,饱和,石英质,含少量粘性土,级配良好,局部为中砂、粗砂或圆砾,层厚11.4~43.1米,平均29.9米。
④花岗岩:浅灰色,局部灰黄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根据风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强风化、中风化和微风化三带。
④-1强风化层:裂隙发育,散体状结构,层厚0.5~3.5米,平均1.9米。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软岩。
④-2中风化层: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及黑云母,细粒结构,块状构造,裂隙较发育,揭露厚度0.5~6.9米,层厚不详。岩石坚硬程度为软岩~较软岩。
各勘探孔孔内静止水位埋深0.10~1.65米。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土层中的潜水,受大气降水及地表水补给,水位变化因气候、季节而异,丰水季节,地下水位明显上升,第四系各地层多处于饱水状态。此外,在花岗岩各风化带裂隙中尚赋存有少量基岩裂隙水,主要受上层地下水补给,其赋存水量及导水性均存在各向异性的特征。
3 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3.1 支护结构选型
基坑支护结构上部放坡2m,下部采用φ1200@1400钻(冲)孔灌注桩+三道钢筋砼支撑梁,桩间设置φ600双管旋喷桩,局部区段在桩后采用φ600水泥土搅拌桩做止水帷幕。灌注桩总桩数482根,内支撑主撑为一大两小共三个圆环形内支撑,其中大环撑直径约125m,小环撑直径约65m,立柱支撑桩采用格构式钢桩与钻(冲)孔灌注桩组合桩。
3.2 支撑体系选型
基坑内支撑体系采用三道钢筋砼支撑,结构设计尺寸见表1。
表1 基坑内支撑结构设计尺寸
3.3 出土坡道选型
由于本项目基坑面积大,土方开挖量大,原设计出土坡道采用常用的填土坡道,坡率1:6,后期在考虑工期及环梁内支撑整体受力因素的基础上,更改为上部设置钢栈桥,下部采用填土坡道的出土坡道方案,栈桥宽12m,桥面为工字钢及钢板,下部设置贝雷片,栈桥支撑采用φ529*8钢管桩,间距约6m。
4 基坑支护工程施工
由于本项目基坑面积大,土方开挖量约38万立方,各部位支撑梁可随本层土方的开挖穿插进行,但由于基坑内支撑体系采用三道圆环支撑,按设计要求须等上层梁混凝土强度达到90%后,才能进行下层土方的开挖施工,故土方开挖顺序为先开挖周边网格及小圆环内土方,随即进行支撑梁施工,在支撑梁养护期内开挖大圆环内土方,栈桥随大圆环内土方开挖进度跟进修筑,每层开挖顺序类似,从四周向大圆环处退土,土方开挖运输方向见图2。
图2 基坑土方开挖运输方向示意图
基坑整体施工流程如下:基坑周边支护桩、支撑桩及止水桩施工->表层土方开挖->第一道内支撑梁施工->第二层土方开挖->第二道内支撑梁施工->第三层土方开挖->第三道内支撑梁施工->土方开挖至基坑底->地下室承台、底板施工->地下室逐层施工及拆除相应位置内支撑->地下室周边土方回填->地下室结构完成。
图3 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效果图
5 工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案
5.1、土方开挖重点难点分析
由于本次工程基坑开挖深度大,且在-3.50m以下有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影响,土方挖运困难,土方挖运进度是影响整个工程进展的关键工序。土方挖运影响因素较多,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天气影响。
广东雨水多,从珠海类似基坑工程施工情况来看,每下一天雨;几乎会影响三天土方外运。
(2)土质因素影响。
本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素填土和淤泥,表层素填土挖除后,余下的基本是淤泥,由于场区淤泥含水量十分大,淤泥基本呈软逆甚至流塑状,因此,挖土机械及运输车辆均很难在坑内行走。
(3)土方队伍的实力。
土方队伍的实力可以影响土方挖运进度,如果选择不当,会严重影响工程进展。
(4)弃土场影响,如果没有稳定长期的弃土场,对基坑土方开挖影响至关重要。
(5)支护结构的影响。
本基坑设置了三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撑梁、支撑钢构柱等对土方开挖的影响十分大。
(6)土方开挖和支护结构施工配合。
(7)基坑降排水措施影响。
5.2、土方开挖施工对策
针对本工程基坑深度大、土方挖运的难度较大等特点,为了保证本工程土方挖运能顺利进行,拟采用以下主要措施:
(1)雨季施工措施,本工程基坑开挖跨越雨季,因此,项目需制定详细的雨季施工措施,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各项雨季措施,投入足够的设备与人员,保证场区干爽、道路畅通,将降雨对土方开挖的影响降至最低。
(2)土方挖运期间,场区准备充足的石渣、砖渣,根据挖土的进度及时修筑出土坡道及主运输道路。坑内分层分区挖设降水井,将坑内的地下水位降至土方开挖面以下1m,淤泥层中的水疏干后,其承载力会有较大的提高,有利于土方挖运工作。在场区内准备一定数量的厚钢板,当局部十分泥泞时,用钢板铺路,确保土方能及时外运。
(3)本基坑需挖除的土方多达38万立方,且大部分土方均为淤泥,不适合场地回填,因此,弃土场选择是影响土方开挖进度的关键因素,选择稳定长期的弃土场不仅能缩短运距、降低运输成本,而且能保证土方堆放的场所,确保基坑土方能及时运出。
(4)为了提高土方挖运的效率,拟增加挖土设备的投入,采用多台挖掘机传递转堆的方式作业。
(5)合理安排施工,使基坑支护结构施工与基坑土方开挖紧密配合,充分利用时间与空间,避免土方开挖与支护结构施工相互影响,保证每层土方开挖的有效作业时间。
(6)内部组织管理,鉴于本工程土方挖运的重要性,拟指定一名项目副经理负责土方挖运工作,全面负责土方挖运的协调与管理。
5.3、内支撑重点难点分析
冠梁、腰梁及内支撑梁虽然施工难度不大,但其施工快慢会影响土方开挖进度。
环撑的施工缝预留需配合土方开挖的时间,还需符合实际情况。原设计出土坡道处的第二层腰梁及内支撑梁,被土方掩埋,在施工时有一定的难度,需着重分析。
5.4、内支撑施工对策
(1)为避免坡道下支撑梁施工时反复修筑坡道耽误工期,出土口坡道处第二道支撑梁(-8.500m)以上修筑栈桥作为出土坡道,施工第二、三道支撑时,可直接挖除栈桥下土方。-8.500m以下坡道采用砖渣换填。
(2)腰梁与支撑梁施工,主要控制好基底垫层平整度及基底承载力,如梁底下有软弱土层,分情况采用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A、铺设模板法:对于开挖后场地情况较好的部位,可在垫层底铺设木方加设木模板处理。
B、加厚砼垫层法:对于开挖后场地情况较软的部位,砼垫层可由100mm加厚至150mm。
C、换填水泥拌合土法:对于开挖后场地情况很软的部位,可换填20~30cm厚水泥拌合土(水泥、土按1:8重量比例掺水泥)。
D、砖渣换填法:如果淤泥非常软,可换填砖渣,处理厚度暂定50cm。
(3)要保证各梁的施工进度,关键在于投入足够的作业人员,为此,项目部落实专业班组,可保证投入各梁施工的专业工人高峰期不少于120人。
(4)为了提高支撑梁混凝土的早期强度,缩短混凝土龄期,所有冠梁、腰梁及支撑梁均采用早强型混凝土。
6 结语
在沿海软土地区采用非等径一大两小三个圆环的内支撑方案,即能充分发挥混凝土内支撑的抗压性能,提高了基坑开挖出土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该支护结构在基坑工程中取得了成功的应用,证明了其适用性、安全性和经济性,对类似软土地区深基坑支护工程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论文作者:陈尚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土方论文; 基坑论文; 坡道论文; 圆环论文; 局部论文; 淤泥论文; 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