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74例临床探究论文_张思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 要】目的 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148例,依据合并PIF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合并组(n=74)和未合并组(n=74)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胸部CT/HRCT表现、肺功能、血气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合并组患者的胸部CT/HRCT表现中网状改变、肺大疱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FEV1%pred、FEV1/FVC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FVC%pred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PaO2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比未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较重的肺功能减退,极易有呼吸衰竭发生,临床应及早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从而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有效改善。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纤维化;诊断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Methods 14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2 to May 2016 were selecte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mbined group(n = 74)and non - combined group(n = 74)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combined PIF,the chest CT / HRCT performances,lung functions,blood gas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reticular changes,bullae ratios in the chest CT / HRCT manifestations of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P <0.05),the FEV1%pred,FEV1 / FV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P <0.05),the FVC%pred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P <0.05),the PaO2 was significantly lower(P <0.05),the PaCO2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non - combined group(P <0.05).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 have more severe pulmonary dysfunction than those without 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they were very easy to have respiratory failure,the clinical should diagnose and treat them as early as possible,so a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effectively.

[Key word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Pulmonary fibrosis;Diagnosis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属于一种慢性气道炎症,主要表现为气流受限,具有进行性发展及不完全可逆性,绝大部分患者具有多年肺气肿、慢性支气管炎病史[1]。肺间质纤维化(Pulmonary interstitial fibrosis,PIF)的主要为弥散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损害,慢性肺部疾病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而其病理改变包括肺间质结构破坏、弥漫性肺泡炎等[2]。以往临床普遍认为[3],COPD、PIF两种疾病相互独立,但是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4],肺气肿固有变化在COPD后期逐渐向间质及肺泡纤维化演变,随着病程发展到肺组织深部,COPD发展的病理结局及必然趋势为PIF倾向,而COPD患者的病情恶化速度又会在双重病理改变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本研究探究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断,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COPD患者148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COPD的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3年修订)[5],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等表现,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将有严重心理疾患、精神障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等患者排除在外。依据合并PIF情况将这些患者分为合并组(n=74)和未合并组(n=74)两组。合并组患者中男性50例,女性24例,年龄58-85岁,平均(74.2±10.3)岁。在临床表现方面,18例患者为Velcro啰音,14例患者为杵状指;在吸烟史方面,48例患者有,26例患者无。未合并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22例,年龄59-85岁,平均(75.1±10.2)岁。在临床表现方面,20例患者为Velcro啰音,12例患者为杵状指;在吸烟史方面,46例患者有,28例患者无。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记录进行查阅,比较其临床表现、肺功能等。对患者进行胸部CT/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T,HRCT)检查,将其表现详细记录下来。同时,采用肺功能仪对两组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at 1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pred)、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rcentage of forced vital capacity in the predicted value,FVC%pred)、FEV1/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iffusion of carbon monoxide,DLCO)等进行测定,并采用血气自动分析仪对两组患者未吸氧时静息状态下的血气分析进行测定,包括氧分压(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等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软件SPSS20.0,两组患者的肺功能、血气分析等计量资料采用标准方差( )来表示,用t检验,两组患者的胸部CT/HRCT表现等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用X2检验,检验标准a=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胸部CT/HRCT表现比较

合并组患者的胸部CT/HRCT表现中网状改变、肺大疱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磨玻璃影、蜂窝肺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具体见表2。

注:与未合并组比较,*P<0.05

3讨论

现阶段,在全世界范围内,COPD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达到了8.2%的COPD患病率。近年来,相关医学研究表明[6],肺纤维化在COPD发展后期在免疫复合物沉积及反复炎症刺激的作用下会衍生出来,而一旦合并肺纤维化,临床就很难对其进行有效治疗,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虽然COPD合并PIF在临床较为常见,但是目前,临床还没有相关医学研究准备报道其发病率。现阶段,临床仍然没有明确COPD合并PIF的病因,普遍认为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已知危险因素中,吸烟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很早以前就有相关实验动物研究证实[7],肺气肿、肺纤维化会在香烟烟雾的诱发下产生在动物体内。COPD、PIF患者的临床特征各异,但是二者并存时缺乏显著的临床特征。COPD合并PIF患者的胸部CT/HRCT 表现包括肺气肿、肺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影等,主要在双肺中下肺野及外带分布,同时肺间质纤维化程度随着肺气肿程度的加重而加重,随着肺气肿程度的减轻而减轻,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IF患者的蜂窝状改变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具有不可逆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组患者的胸部CT/HRCT表现中网状改变、肺大疱比例均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磨玻璃影、蜂窝肺比例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网状改变、肺大疱是COPD合并PIF患者的主要胸部CT/HRCT表现。

本研究结果表明,合并组患者的FEV1%pred、FEV1/FVC均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FVC%pred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DLCO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是单纯的COPD患者的主要肺功能表现,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患者气道陷闭,同时具有较低的肺弹性回缩力。此外,其弥散功能也会随着肺泡壁的破坏而降低。而限制性弥散功能障碍伴通气障碍是肺纤维化患者的典型肺功能改变,患者具有显著较低的FVC% pred,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有瘢痕形成于肺组织。混合性通气障碍是COPD合并PIF患者的主要肺功能表现,主要为患者具有较低的FEV1%pred、FEV1/FVC,同时还伴有显著的弥散障碍。COPD、PIF患者均有肺气肿及肺纤维化存在,肺容积改变可能在COPD引发的肺顺应性提升及过度通气的作用下代偿性减少,因此COPD合并PIF患者的FEV1/FVC为70%左右,并没有显著较低的FVC% pred[8]。从总体上来说,COPD合并PIF患者具有相对正常的FVC% pred和明显较低的弥散功能。本研究结果还表明,合并组患者的PaO2显著低于未合并组(P<0.05),PaCO2显著高于未合并组(P<0.05),说明COPD合并PIF患者具有显著的二氧化碳主流。但是,本研究具有较少的病例数,量化指标缺乏,同时只比较了COPD合并PIF与未合并PIF患者的临床资料,需要相关医学进一步深入研究。

总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比未合并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具有较重的肺功能减退,极易有呼吸衰竭发生,临床应及早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从而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有效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CD].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2):67-79.

[2]顾荣兴,杨明,吴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问质性纤维化的早期cT征象与肺功能分级的对比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11):1484-1486.

[3]罗慧洁,何平.N一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影响[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7(7):60-1.

[4]陈谨,王浩彦,齐曼.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期感染与自然免疫状况[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4):517-520.

[5]李文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8):2009-2010.

[6]冯瑞娥,刘鸿瑞.肺问质纤维化[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35(7):434-435.

[7]王玲,居来提,杨卫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问质纤维化预后观察[J].1临床探讨,2011,49(5):141-146.

[8]钟南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中国[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l,3l(5):321-322.

论文作者:张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4

标签:;  ;  ;  ;  ;  ;  ;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74例临床探究论文_张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