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谢丹1,谢添2,李莹3

1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255000;2威海口腔医院 264200;3淄博市职业病防治院 255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5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患者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细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BI指数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模式;脑卒中;偏瘫;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多发于中老年群体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发病突然且病情进展迅速,致残以及致死率高,多数患者伴有“偏瘫”等肢体障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主要探讨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综合序贯法分组。对照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2±5.1)岁。观察组患者男21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7±5.5)岁。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常规生命体征检测、常规病情检测、用药指导、定期巡房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予以精细化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2.1心理干预

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在此基础性针对性予以心理疏导,可辅助疾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也可进行成功案例讲述,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多予以患者情感支持以及精神鼓励,建立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2]。

1.2.2日常干预

每天定时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及时开窗通风换气,同时将室内温度以及湿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可根据患者的喜好适当在室内摆放装饰物,为患者创设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

予以患者皮肤清洁,同时注意衣服干净整洁,定时协助患者进行翻身,可为其进行按摩以及叩背,有助于促进患肢和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降低压疮的发生机率。

指导患者家属正确喂食,先将患者调整至半卧位,喂食过程中速度要始终,让患者将食物嚼烂之后再咽下,并于进食后轻拍后背以促食物消化,可有效避免误吸发生呛咳;另外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忌油腻、辛辣以及刺激,以防身体产生不适感[3]。

1.2.3康复干预

:?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以及四肢关节的屈伸、内旋以及外展运动,1d2次,1次30min,增强肢体力量,练习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从健肢-患肢、大关节-小关节进行活动。?患者病情进入相对稳定期后,指导其进行肢体屈伸、牵拉运动以锻炼肢体承受力;当肌力恢复至Ⅲ级时鼓励患者进行患肢主动运动,例如健肢带动患肢进行举手、外展、伸腿等运动,主动翻身、移动等。?针对能够下床患者,指导患者家属协助其进行站立和行走,然后过渡为扶杖或徒步行走,锻炼中注意及时纠正患者的步态,以降低残疾程度。

1.3观察指标

分别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FMA量表(运动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肢体运动功能进行评价,两者总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运动功能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性别)采用t 检验,以( ±s)进行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BI指数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精细化护理模式是一种全方面、多角度、细节化的护理模式,是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外在体现,真正体现了人文关怀;内容全面丰富,所有措施的制定均建立患者的需求以及实践调查基础之上,实施过程中可根据患者的情况灵活调整,护理针对性强,将其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护理工作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改善预后的重要举措。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在功能和结构的可塑性以及重组性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基础,能够调动脑组织内残余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促进受损细胞的再生和避免脑神经萎缩,进而实现改善肢体功能的作用[4]。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模式,其中康复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增加患者相应皮层脑血流量,同时也可减少肌肉萎缩以及增加关节活动度,改善肢体功能效果显著,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有学者提出,心理干预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加快康复进程的重要条件[5]。本研究中观察组所有患者均予以了心理干预,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个体感受,通过轻松的聊天形式引导患者主诉,同时注重疾病健康知识宣教,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促进其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日常干预的实施则有助于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养病环境,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护理后观察组患者BI指数与FM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精细化护理模式应用效果突出,能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

综上所述,精细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梅,岳增辉.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256-2257.

[2] 付娟,罗婷,张薇等.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2,14(24):2999-3000.

[3] 顾冬梅,任燕,单君等.协同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锻炼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5):1835-1836.

[4] 巨文慧.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4,17(6):156-156,157.

[5] 黄杏阁.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4(32):202-203.

论文作者:谢丹1,谢添2,李莹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5

标签:;  ;  ;  ;  ;  ;  ;  ;  

精细化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论文_谢丹1,谢添2,李莹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