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举措例谈论文_瞿明胜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举措例谈论文_瞿明胜

安徽省合肥市幸福小学 230031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的特有社会现象之一,也是我国现代教育发展与进步所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地浮现出了文明礼仪教育缺失的现象,本文基于这一前提,就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措施进行研究与探讨,希望能够进一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行为举止方面的文明礼仪培养,最终将农村留守儿童所培养出来的良好行为举止内化为内在品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

前言:所谓留守儿童,就是连续三月以上的外出务工人员,向农村家乡父母、长辈或其他亲人所托管的适龄儿童。大多数留守儿童很少能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与照顾,很多时候也得不到很好的照料,因此更加敏感,容易出现消极的负面情绪,容易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加强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就可以通过品德教育来环节留守儿童的内心压力,帮助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一、营造文明礼仪环境氛围

首先,学校要做好文明礼仪环境氛围的营造,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有效提高文明礼仪教育效果,改变留守儿童的行为模式。

首先,通过校园环境布置来营造整体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具体措施包括:(1)“文明礼仪”宣传专栏的设置,通过校园文化墙,将中小学生的行为规范进行宣传与推广;(2)“文明礼仪”专题橱窗的设置,对文明礼仪知识与故事进行宣传与推广;(3)“讲文明,懂礼貌”提示牌的颜色根据内容设置为不同的颜色,通过楼梯踏步、宣传标语等各种途径,对学生加以题型,帮助学生改变言行举止。

其次,设置“文明礼仪岗”,通过设置相应的文明礼仪岗在各个角落与岗位上对留守儿童的行为模式进行监督。比如:设置“课后文明管理员”,专门负责组织、管理与维护留守儿童在放学后的文明举止与交通安全等,比如监督同学不得横穿马路、遇见老师与长辈要敬礼问好等,通过这种方式提高留守儿童的礼仪水平。

最后,通过“校园广播站”等宣传渠道,向留守儿童进行礼仪知识的宣讲,将“讲文明,懂礼貌”内化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思维理念当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积极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教学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重要性。

(1)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文明礼仪故事的阅读与讲解,帮助学生明确文明礼仪、待人接物的重要性,比如向学生讲解“孔融让梨”的故事,鼓励学生应当谦虚待人、文明礼让。另外还应当进行《三字经》《弟子规》等中国传统经典的教育教学,进一步奠定学生的文化底蕴;

(2)举办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公开课,通过公开课帮助学生明确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明确相应的文明礼仪要求,或者向学生播放与少年儿童文明礼仪相关的视频材料或动画故事等[1]。

其次,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学习与考核《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的背诵,并且组织就《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或《弟子规》中关于“讲文明,懂礼貌”的要求进行场景模拟,通过学生们的自行分组,自行编写相关剧本,并且自行排演情景话剧,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于文明礼仪的有效认知。

最后,举办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实践教育活动。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学雷锋”活动,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文明礼仪的实践活动,“为人民服务”,并且只有获得了有效的文字标语才算是完成服务项目;组织学生的“校园小交警”活动,与交通监察部门达成协议,选定人流与车利相对较少的路口,组织学生进行交通“协管”,就横穿马路、闯红灯的行为加以制止。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实现文明礼仪教育内容的内化。

三、构建家、校、区联动机制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对其影响最大的因素并非学校教育,而是家庭因素。许多留守儿童之所以性格乖戾、举止粗野,正是由于其家庭因素,对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与渴望,导致其行为模式与思维模式受到负面影响。

为此,学校应当明确家庭因素的重要作用,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联系,并且定期向学生家长反馈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与生活,构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桥梁,通过双方联动来共同开展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

另外,对于留守儿童的影响因素,除了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之外,社区因素也是其中的重点影响。为此,学校与家庭还应当积极达成与社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家、校、区的三级联动机制,定期举办家长学校联动机制,邀请家长与社区人员共同参与培训,进一步提高其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全方位地开展对于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2]。

结语: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留守儿童成为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牺牲品,在缺失父爱或母爱、缺少管教与关怀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就成为极为重要的问题。为此,学校应当进一步明确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积极谋求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多方联合,全面开展中小学生品德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小平.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文明礼仪教育[J]. 新课程(小学), 2016(3).

[2]杨权武, 吕中品. 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形成原因及教育策略探究[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12):2-2.

论文作者:瞿明胜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7月总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文明礼仪教育举措例谈论文_瞿明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