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生态环境;秉持原则;存在问题;规划分析
引言
调查研究发现,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城市都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沙尘暴、雾霾、水土污染等日益加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在较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这种状况下,国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谋划,规划先行,探索实践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之间的有效途径。从国家顶层设计出发,坚持区域规划平衡,各级城市发展建设者充分认识到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设计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城市生态规划设计有效改造城市面貌,实现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有机统一。
1城市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现状
城市生态环境危机是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人口加剧、水土流失以及能耗需求提升,导致城市资源紧张,人居环境恶劣。环境污染加剧全球气候恶劣,废渣、废气、废水等随意排放,严重破坏城市生态环境。随着社会发展,我们日益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国家陆续出台有关法规、政策,大力开展环境督查和整改,重点改善环境和保障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在我国城市建设中,城市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仍存在许多排污的产业,对生态城市建设造成直接影响,制约现代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现实中有部分人漠视环境污染问题,为谋取利益肆意破坏生态,导致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很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追求利润扩展生产规模,忽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废弃物在未达标下偷排偷放,造成严重污染,城市生态空间逐步减少,人们周围生活环境恶劣。城市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应正视传统规划的不足,融入生态城市规划的理念,以科学性、生态性的理念指导现代城市规划,改善城市生活环境。
2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
2.1整体系统,理性发展原则
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存在各个子系统,它们不是分散的、孤立的,而相互叠加、相互影响。规划中要紧密联系各子系统,加强城市整体性、系统性。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以往由于缺乏足够整体系统思维,对各系统理性发展认识不足,仅为追求城市空间拓展需求,片面实施推山填海,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危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种不注重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行为是片面、不合理的,现在要坚持整体原则,理性推进生态、生产、生活有机结合,保证城市和谐发展,各方面均处于环境可承载范围内发展,消除以往的盲目性、片面性。
2.2综合平衡,多样性原则
在生态环境系统中,最重要的目标是达到区域生态的平衡,多物种共同形成稳定性、完整性、和谐性的体系,实现自然生态、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有机统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通过城市规划设计,梳理清楚区域资源和社会要素之间的动态稳定关系,将城市规划作为生态规划的一个环节,充分融入系统中,与生态其他因素形成稳定的关系,实现区域内资源能源利用的平衡,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2.3区域协调,均衡发展原则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平衡应保证整体乃至局部生态单元内相对平衡发展,杜绝区域内总量平衡但局部失衡的现象。生态城市应采取符合区域和整体生态协调发展的规划方法,不同城市功能区域应合理预留生态空间,均衡发展满足区域生活需求,而不应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生态空间。例如在城市公共空间应规划大型公园、湿地空间等满足整个城市的公共需求;在居民社区空间中,应规划适宜的口袋公园、街角绿地等满足社区居民的区域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城市各片区应在城市生态规划下实现区域协调,保证整个城市生态完成性,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均衡发展,满足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需求。
2.4生态高效,节能平衡原则
生态城市是城市高级阶段,生态高效通过节能、平衡等方式在自然、社会、经济平衡下实现。早期城市建设中,努力追求循环再生和节能减排,而忽视生态环境方面的高效平衡。生态城市中应在促进社会与经济平衡发展方向努力,大力推进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规划中应该秉持生态高效,节能平衡的原则,融合生态、生产、生活,促进城市生态有机发展,带动城镇化发展。
3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3.1因地制宜,生态控制,实施专业规划
每个城市都有不同的城市风貌,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应有机地呈现各区域的风格,形成城市特有的魅力。日常工作中通过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发展建设,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部署。生态城市规划应结合实际,分析区域生态基础设施的承载力、生态服务功能强弱等,重点整合景观生态空间布局。根据区域内划定的上位生态控制线,对沿海、沿湖、沿江、河流、公园及广场等公共区域开展工作,把自然生态、城市底蕴、历史文化、现代风格有机地融合起来,进而高效提升区域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城市规划中要秉承因地制宜,优先生态控制原则,有机的结合生产、生活,通过各专项规划系统整合城市空间,营造良好环境。
3.2绿色交通规划
在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结合城市生态空间布局合理规划和发展城市交通系统,采用绿色环保方案,有效地推动交通业的发展。城市建设地铁、BRT公交等,正是为促进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发展,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交通享有优先发展权,我们要从制度和规则上激发人们绿色出行意识,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绿色出行规划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出行需求,通过规划建设完备的公共交通体系,提倡和鼓励以公交、步行等作为出行首选方式,将降低环境污染,营造绿色生态空间。
3.3坚持空间发展战略,长期推进生态城市规划
通过规划手段对城市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促进环境污染改善,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努力,使社会经济水平稳步提升。因而生态城市规划要坚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通过长期有序推进生态城市规划,保证城市生态、经济、社会能得到长期、稳定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谋划,就明确生态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基石,有序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将促进城市综合实力能够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实力不断加强,人们的生活环境日益幸福。
3.4发展产业规划,提倡生态产业链
生态产业通过多个体系之间的协调,使物质、能源能多级利用、高效产出,资源、环境能系统开发、持续利用,通过改变生产工艺,调整选择生产模式,使废弃物最低。生态产业规划通过生态产业将国土空间规划有机串联,促进生态、生产、生活三者有机结合,形成生态产业链。例如工业生产摆脱原来单一、分散方式,规划建设高新工业园区,提供高效、节能环保的生产环境,引进一系列产业链,形成完备的发展模式,大力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生态环境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我国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压力日益加剧,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规划先行,积极改变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模式,将生态城市规划理念充分应用到城市规划建设中,注重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秉承生态、生产、生活三者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从而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媛.浅谈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门窗,2017,4(10):123-125.
[2]詹贵贵.浅谈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规划[J].建筑知识,2017,8(12):55-56
论文作者:阳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规划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区域论文; 高效论文; 原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