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超,赵艳茹

河北省东光县医院 内四科 061600

【摘 要】目的 分析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VAS评分。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前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拉莫三嗪;卡马西平

【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7-383-01

三叉神经痛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阵发性剧烈疼痛,但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1]。三叉神经痛常于中年发病,且女性多于男性,因其病因不明确,在临床上难以治愈。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物为卡马西平,随着人们对三叉神经痛的不断研究,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拉莫三嗪被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本文旨在研究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有参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标准。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50例和治疗组50例。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42-67岁之间;治疗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龄在42-68岁之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用法:起始量100mg/次,2次/d,逐渐加量至疼痛缓解,以最小有效剂量维持。治疗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用法:患者起始量25mg/d,每5d增加剂量25mg,维持剂量在300-400mg/d。两组患者均以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VAS评分。两组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分。10分:疼痛最强;7-9分:疼痛难以忍受,需要药物缓解;4-6分:疼痛明显,影响患者的睡眠;1-3分:有轻微疼痛;0分:无疼痛。分值越高疼痛越严重。

1.4疗效判定[2]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3个月无复发。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无效:患者临床表现无改善,甚至出现病情加重。临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试验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百比表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面部疾病。临床表现为三叉神经感觉支配区内骤然发生的剧烈疼痛,严重者可伴有“痛性抽搐”。疼痛时间持续仅数秒钟至1-2分钟即骤然停止,发作次数可一日数次至1分钟多次。三叉神经痛患者面部存在疼痛“触发点”,并且在发作期间,患者面部的机械刺激均可诱发疼痛。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尚未明确,临床上主要有神经变性学说,癫痫学说,微血管压迫学说,病灶感染等[3]。目前,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药物仍为治疗的首选。本实验中卡马西平具有抗癫痫、抗神经性疼痛等作用,通过使用-依赖性的阻滞各种可兴奋细胞膜的钠离子通道,抑制异常高频放电的发生和扩散;增强中枢的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活性;抑制T-型钙通道;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4]。拉莫三嗪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通过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及抑制周围神经异位冲动的发生,并减少中枢谷氨酸和天冬氨酸等兴奋性递质的释放,对三叉神经痛和中枢痛有效[5]。本实验结果表明:拉莫三嗪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卡马西平组(P<0.05)。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显著,应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迪,边颖,李嫕婧,等.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对比[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270-272.

[2]郑振兴.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0):2999-3000.

[3]陈慧.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对缓解疼痛及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7):77-78.

[4]翟志超,刘金锋.三叉神经痛治疗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9):641-644.

[5]胡媛.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1):147-148.

论文作者:王红超,赵艳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  ;  ;  ;  ;  ;  ;  ;  

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分析论文_王红超,赵艳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