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导向的教育质量管理:AACSB认证与我国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导向论文,质量管理论文,使命论文,本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97(2014)06-0005-07 DOI:10.13366/j.dik.2014.06.005 1 引言 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而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更是任何一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因而,如何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始终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的图书馆学高等教育,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硕士、博士等在内的不同层级的教育体系。区别于硕士、博士层次的教育,本科教育承担了图书馆学基础教育的重任,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为相关实践领域输送专业人才,还需为更高端的教育层次(即硕士、博士层次)提供人才储备,其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图书情报领域未来学术研究的发展,因而研究和探讨图书馆学本科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不少学者关注我国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一些学者基于整体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调查图书馆学教育的现状[1-4]、探讨教育体制的改革[5]及剖析当前专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6-7];另一些学者更关注微观层面的图书馆学教育,如从课程设置[8-11]、实践能力的培养[12]、毕业生去向[13-14]等方面探寻图书馆学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方向;更有一些学者,超越图书馆学教育本身,将其作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部分,结合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对专业人才的选择,探讨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出路,呼吁图书馆学教育的战略思维[15]。这些探索直面学科教育的问题与困难,体现了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诸多不同看法和观点[16],反映了学界对图书馆学教育的重视和审慎的思考。以往的研究无疑为我们带来了鲜活的思想,不仅使我们认识到当前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问题与不足,也使我们认识到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重任并非是教育工作者可以独立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任务,图书馆事业大环境的变革、图书馆实践领域对专业人才的定位、图书馆学教育机构对教育的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控制都将影响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的发展。相对而言,前两者的研究较为多见,而后者则较少探讨,因而本文将重点探究这一问题。 作为专业化职业的教育体系,图书馆与情报学的教育质量同时受到政府或其代理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的双重监管,其适用的教育质量标准也有高等教育管理部门颁布的标准及行业协会标准两大类。前者如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AA)标准,后者如英国图书馆与信息专业学会(CILIP)和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认证标准和国际图联的标准。QAA标准由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in Higher Education,QAA)开发,是一套综合质量保证体系,2003年起在英国全面实施,其中有专门适用于图书馆与情报学的部分。CILIP标准是英国图书馆与信息专业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CILIP)制订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整体评估标准,并于2005年发布了新的CILIP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课程管理,具体内容则比较重视职业需求。IFLA标准,即《图书馆与情报学专业学历对等性及互认国际指南》(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Equivalency and Reciprocity of Qualifications for LIS Professionals),是由IFLA教育培训部批准,旨在促进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的透明化与国际合作。ALA标准是指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图书馆与情报学硕士课程认证标准》(Standards for Accreditation of Master's Program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该标准先后进行过7次修订,于2008年发布了最新版。ALA对相关院系教育质量的监管就是通过对这些院系的认证及随后定期的评估得以实现的。 与图书情报专业教育相似,其他专业化职业也都十分重视本专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些专业(如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标准及认证体系已经高度国际化,被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所采纳。这些标准及其在中国的实施有望为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质量管理提供启迪。其中工商管理领域的国际精英商学院学会(The Association to Advance Collegiate Schools of Business,AACSB)在这方面特别值得关注。该标准以其严谨科学而著称,被视为教育质量管理的典范。本文将以AACSB为参考,通过阐释AACSB认证及其认证标准中蕴含的教育管理理念和教育质量控制过程和手段,探讨它对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质量管理的启迪,为图书馆学本科教育甚至是图书情报整体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2 AACSB及认证 AACSB是由美国著名的商学院发起、成立于1916年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使命是通过认证、富有思想的领导力及提供的增值服务提升全球管理教育的质量[17]。至今,该组织已在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认证了716所商学院,拥有近1400名会员,是全球最具影响力和最权威的商学院认证机构。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的商学院开始关注并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当前国内已有171所商学院或管理学院(为方便,文中统称商学院)成为AACSB的会员,其中,9所商学院通过AACSB认证。由此可见,积极参与国际认证,努力实现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国际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商学院的共同追求。 AACSB认证需经历严格的审核和规范的步骤,意欲申请认证的商学院首先要申请成为AACSB会员,然后申请认证资格(Eligibility Application),资格审查通过后,进入前认证(Pre-accreditation)阶段。在这一阶段,商学院要制定认证计划(Standards Alignment Plan)、贯彻执行认证计划(Implementation)并提交自评报告。报告通过后,认证小组现场认证。认证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提交相应的报告,报告获批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在前认证阶段,AACSB将会指派一位导师帮助指导相应的商学院完成后续的各项工作。 3 AACSB认证标准:内容与特点 AACSB认证基于其颁布的认证标准施行,正确理解和掌握认证标准是商学院得以通过认证的重要基础。认证计划的制订通过商学院自查与标准的差距并提出弥补这些差距的行动计划得以完成;认证计划的贯彻执行则是依据AACSB标准改造和重塑商学院的过程。AACSB认证考察商学院发展的不同方面,包括战略与创新、学生与教职员工、学习与教学及科研与实践参与和投入等方面,该标准实质上是一套商业管理教育的质量标准。当前施行的AACSB认证标准包括2003版(后几经修订)及最新修改颁布的2013版,2013版将在2016年以后强制执行,届时2003版将废止。尽管两个版本的核心内容变化不大,然而,2013版的一些新理念、新要求更受关注。此外,AACSB标准包括商学标准(Standards for Business Accreditation)和会计学标准(Standards for Accounting Accreditation),商学标准更具有普适性,因此,本文将以2013版的AACSB商学认证标准为蓝本加以讨论,为了方便,下文简称“AACSB认证标准”。 AACSB认证标准包括15条标准,涵盖四个方面:战略管理与创新(标准1-3)、参与者—学生、教师及教辅人员(标准4-7)、学习与教学(标准8-12)及学术与专业参与(标准13-15)。每条标准包括标准正文、定义(Definitions)、判断基础(Basis for Judgment)及文档指南(Guidance for Documentation)。认证标准突出商学院的创新(Innovation)、影响力(Impact)及实践参与和投入(Engagement)。AACSB认证标准反映了美国在管理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教育教学管理的方式。考虑到中美高等教育的不同,本文将重点阐释AACSB认证标准所体现的美国商业管理教育的特点,探讨这些特点对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质量管理的启示。 3.1 使命(mission)导向的办学理念 使命主导的教育模式是AACSB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标准1便是关于商学院的使命陈述。对任何一个商学院来说,阐明学院的使命是必需的。商学院的使命应与所属大学的使命保持一致,同时要体现出区别于其他商学院的特色。AACSB要求试图通过其认证的商学院一定是特定的办学使命驱动的学术机构,因为使命是凝聚全院各类资源、驱动学院各项工作发展的动力。因此,学院的使命要体现学院的核心目的、期望及特色,它不仅是学院战略的一部分,还是学院开展一切活动的动力及制定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如制定教师科研标准及奖励措施、设置课程体系及修订规则等。学院的使命及使命主导的教育管理模式是AACSB认证考察的重点。 AACSB提倡以使命为导向,强调学院使命与所属教育机构使命的一致性,但AACSB倡导的使命是适合商学院办学层次的使命,具体表现为,如果某学院所属的大学是教学型的大学,则商学院的使命也要体现这一层次大学的特点,而完全不必要在使命中突出强调学术和科学研究的贡献。因此,虽然几乎美国所有著名的商学院都通过了AACSB认证,但同样有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商学院通过AACSB认证,原因在于它们制定并且忠实地实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使命,符合AACSB认证的标准。这一特点表明AACSB摒弃教育上一刀切的做法,认同管理教育存在不同的层次,而市场亦需要不同层次的商业管理人才。 3.2 AOL体系 AOL,是Assurance Of Learning的简称,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保障及测评体系。一所学院的AOL通常包括学生的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s,LG)、子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LO)及评分等级及评分标准(Rubrics)。AOL使AACSB区别于国际上其他商学院认证体系,如欧洲质量认证体系(European Quality Improvement System,EQUIS)和国际MBA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MBAs,AMBA)认证,是其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其最突出的特色。通过AOL,AACSB得以实现对商学院教与学的检测与控制。AOL具有如下特征: (1)AOL是基于学院使命的,学院要达成什么样的使命决定了商学院要提供什么样的AOL。换言之,AOL也是保障学院实现其使命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不同学院使命的不同,各学院的AOL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强调的重点以及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也不尽相同。 (2)AOL必须基于学院的“教育项目”(Program)而非学院系所或具体课程制定,这是AACSB认证的特别要求。美国大学教育中,“Program”是设计课程体系及实施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与系、所概念不同,一个“Program”可能涵盖不同的专业和系所。如Rutgers大学的传播与信息学院的PhD项目,涵盖了图书情报、传播与媒体研究三个专业;再如,一所商学院的本科通常被看做是一个“项目”,包括工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不同专业。这与国内大学主要由系、所为主构成学院的教学主体不同,“项目”是美国大学的主要育人单位,也由此奠定了学院的教育质量取决于不同项目的质量。以“项目”而非系、所制定AOL体系体现了AACSB对跨专业、整合型商业管理教育的重视,通过AOL体系AACSB得以实现对每一个“项目”学生学习质量的控制。 (3)基于教育项目的“学习目标”是一种基于学习结果的测评方式。这意味着目标陈述不是强调项目要传授给学生什么,而是强调项目结束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应该达到什么状态。与传统上国内大学由培养单位制定“培养目标”,从培养单位出发、自上而下地考量教育的目的不同,这种方式自下而上,以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考查学生的学习质量。 (4)除了学习目标、子目标、评价标准、量表外,AOL体系还包括不同项目的核心课程,这些核心课程应能帮助不同学生实现不同的学习目标,因而不同项目是否具备一个共同的基于不同学习目标的课程体系也是AACSB认证考察的重点。AACSB标准关于课程的规定较为灵活,并没有过多地强调课程的结构、数量等问题,而是将焦点集中于课程内容的质:①课程设置要符合学习目标;②本科教育除应使学生具备一般商学知识,还应当包括一般技能,如沟通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写作能力等等;③课程设计应当实现学术和实践的平衡,促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5)学习质量的测评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测评结果应当及时反馈到项目课程体系及课程设计的改善过程中。为保证AOL的顺利实施及达到对教育质量的有效控制,商学院通常设立有课程委员会或AOL委员会,负责AOL的监督和执行,同时负责将AOL的测评结果汇总并反馈到学院的课程管理机构(有可能就是AOL委员会),以帮助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育和教学的质量。AOL的循环过程如图1所示[18]。 试图通过AACSB认证的商学院都极其重视AOL体系的构建和测评,AOL体系的成功运作是商学院能否通过AACSB认证的关键。使命型教育质量管理:AACSB认证与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_教育论文
使命型教育质量管理:AACSB认证与我国图书馆学本科教育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