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为更好地落实《课标》,国家不惜人力、财力为我们农村中小学增添了许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促成了现代教学手段的普及与发展。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组织数学教学很难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许多数学教师对教学中遇到一些抽象思维很强的问题感到无从说起、无法说透。“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多媒体成了现代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而使用和设计多媒体课件无疑是落实《课标》的重要体现。多媒体在初中数学的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发展,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促成了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对教材的处理观念与形式、教学思想及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同时,多媒体运用于数学教学后,由于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图像,因此,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们能努力探索新课标下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有机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现就同仁和我在教学中的做法、品尝到的甜头总结如下:
一、多媒体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多媒体可以通过色、光、形、声去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等变化手段,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为学生再现客观事物创设了和谐的氛围,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长,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以积极的心态去自主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在几何教学中,往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而在传统的教学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学生无法恰到好处地产生联想,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例如:在教圆锥体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锥体的高,学生无法理解时,我们就用三角板绕一条直角边旋转一周来认识其高,可学生又无法想象其为圆锥体。但有了多媒体课件后,利用动画,令其旋转一周,有了立体效应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学生能清晰地观察出圆锥体的高,理解圆锥体高的含义,学生轻松地获得了知识,比那种单纯的说教,学生看得清楚、理解得透彻、掌握得牢固。
二、多媒体能节省时间、加大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灵活地运用知识。近几年,湖北省宜昌市的中考应用题注意根据《课标》要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因而题目文字很长。若是训练这类题需要大量的板书,过去在数学课堂上,一般都是用几块小黑板抄一个应用题来加强这类题的训练,教学内容、时间无法得到保障。但在2013年秋秭归县举行的研究数学“回顾与思考”观摩课活动中,我县的王老师以2012年、2013年的宜昌市中考应用题为例去引导学生探索,正是运用了多媒体的显示功能,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课堂容量大的问题,一节课成功地处理好了三道较复杂的应用题,受到与会专家、老师的一致好评!
再如: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需要教师画多种位置关系,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不能表述其位置关系的全部。有了几何画板动画功能演示,其位置关系就一目了然了,克服了手工绘图速度慢的弊端,能完整体现其位置关系,增强了直观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益,达到了事倍功半的效果,何乐而不为呢?
三、多媒体能变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课标》明确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进行相互转换,能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维的跳跃性,从而克服学生感觉器官的局限性,拓展认知时空,节省认知时间,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例如要解决行程问题中“相遇”、“相向”、“同向”等问题时,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费尽心思,有的利用物理中的滑动变阻器演示,有的在课堂中要两位学生在前面演示,虽然理解了几个概念,但仍有似懂非懂之态。利用多媒体动画呈现的教学手段,这几种运动的情况通过任意切换、反复比较和区别,既表现了运动方向,又表现了运动过程,已走路程(痕迹)清楚可见,还要走的路程也一目了然,更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能较好地落实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辨析疑混点。
利用多媒体,能有效地利用“图形”,把“数”与“形”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搭起数形结合的桥梁,更有利于初中学生去理解数学中较为抽象的问题。如“直线、射线、线段”,利用FIash制作动画效果,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更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多媒体技术通过真实、具体的信息呈现,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为开辟数学教学的新天地勾画了美好的蓝图!
在数学教学中,虽然教师对多媒体的认识水平和应用水平有了质的飞跃,课堂应用率越来越高,但在探索、应用的过程中很多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引起了笔者的深思。
1.照本宣科,不求甚解。
特别是对于我们年岁较大的教师,由于对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技术掌握不好,对使用多媒体有一种畏惧心理,不敢用、怕用,但又迫于完成任务,就对他人的课件不加选择,不结合校情、学情的实际去有针对性地选择、整合,出现了照搬照抄的现象,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被挤占了。课件展示与学生思维达不到同步,阻碍了学生的思维。
2.只求数量,不求质量。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目的是通过形象、直观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呈现给学生,从而化静为动、化难为易,使抽象模糊的事物变得清晰具体。只有当所授内容运用多媒体具有优势时,才有运用多媒体的必要。由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地制作、选取课件,知识容量适度,画面颜色种类适用。恰到好处地运用,才能有益于教学,更不能以是否运用了多媒体以及运用多媒体的时间长短来评判一节课的优劣。
3.弄巧成拙,走向极端。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手段,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把握问题呈现时机、动画演示时机上,切忌以剥夺学生思维为代价。在应用多媒体教学中,要避免把多媒体辅助教学走向极端化。现在在许多教研活动中产生了一种错误倾向,认为“无多媒体不可能成为优质课”,教师处于一种应付形式的心理,摆花架子,千遍一律地用多媒体。有的课充其量只充当了小黑板和幻灯片的作用,造成了本身紧缺的多媒体教室资源的浪费。由于完全排斥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上前板演,老师也不板书了。其实,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个漂亮的板书、一场生动有趣的讲解都能体现教师在教学上的人格魅力,都可以感化学生,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这些都是多媒体手段无法比拟的。笔者认为:无论计算机发展到什么程度,也绝对废除不了黑板的作用,更何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课标》的一个重要要求。如何用好作图工具、怎么摆、怎么画,这些都需要教师亲手示范和多遍讲解的,最好还要边讲解边指导边练习。如:在讲解平行线时,无论教师如何要求学生按教师归纳的“一放、二靠、三推、四画”的步骤去做,但是缺少黑板、缺少教师的演示、缺少教师多遍讲解、缺少学生的动手实践,只说不练,学生一定会茫然无助,又从何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呢?长此以往,只会削弱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的动手能力下降、教师的示范操作能力减弱。
综上所述,多媒体给数学教改注入了新的活力与蓬勃生机,让我们看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新曙光,对师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同时,只要我们要努力纠正运用多媒体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错误倾向,既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又摆正先进的教学设备与传统的、具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的关系,用心去研究、探讨,促成“电脑”与“人脑”的完美结合,建立起新型的教学模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潜力,就一定能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益!
论文作者:向爱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22
标签:学生论文; 多媒体论文; 教师论文; 数学论文; 圆锥体论文; 课堂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教育学》2014年2月(总第63期)供稿论文;